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原生艺术为背景,系统地介绍儿童绘画美学认知、儿童绘画稚拙美表现形式和儿童绘画美学的运用。旨在拓展儿童绘画美学价值观研究,促进儿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天性,在原生艺术与儿童绘画美学中找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促进儿童绘画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田励  邹雨育 《魅力中国》2010,(32):285-285
迦达默尔解释学美学作为20世纪西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理性浪潮的洪流中,以其对美与真的统一作为美学思想的主线,从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怀疑精神和新理性精神出发,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解释学美学思想,在20世纪西方美学纷繁复杂的思想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蒋诏宇 《魅力中国》2013,(26):18-18
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声乐艺术,能够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艺术与声乐美学的结合是艺术表演者一直追求的东西。本文从声乐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声乐蔓学对声乐艺术的作用.为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巫文化的渊源、内涵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巫文化从"人的自然化"、无羁想象与浪漫精神,以"和"为美等多种形式中体现出了许多华夏的美学特征.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音乐与舞蹈艺术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希腊化一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是一个由作家、文艺批评家唱主角,以诗人修养、艺术创造、修辞学、审美心理为探讨对象的全新时代。由于研究主体、倾向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希腊化一罗马美学思想与希腊美学思想的不同风貌.即以世界本体及秩序为认识目标的希腊哲学美学偏重客体,而希腊化一罗马时代的文艺关学则偏重主体。从该时期美学范畴的流变趋向上看,客观审美范畴的内转与主观审美范畴的深化成为该历史阶段人本主义美学发展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昌应战 《魅力中国》2011,(4):250-250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入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7.
陈海涛 《魅力中国》2010,(6):296-296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美学思想,它深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根基,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最高审美理想。在古代悠久的文明传承中,儒、道、释三家对立互补,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气质,同时也构成了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精髓。道家关于虚实结合、得意忘言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重传神、重写意的艺术特征。道家关于不设不施之自然美,情景交融之融合美,有限无限之超越美形成了中国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超 《魅力中国》2011,(21):81-81
沉寂多年的3D技术因为詹姆斯·卡梅隆带着《阿凡达》席卷了欧亚非,用其内在的精神和艺术气质为世界电影史的发展置下一笔重彩。在3D时代已悄然而至时,对于这种精神气质的探究不仅关系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艺术生产力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将对传统的电影美学理论起到重要的拓展。本文从技术美学、经济美学和文艺美学中探讨3D电影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大学生轻生事件频发,与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有着紧密关系。生命教育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也是高校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具体表现在对生命之美的追求。生命教育有机融入美学精神,将生命价值、精神追求与精神家园的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生命之美,建立一种审美化的人生态度,从而使生命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证了"美"与"艺术"的辩证关系,指出"美"不等于艺术,但艺术必须是"美",中外美学史和群众的审美实践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虽不是美学的唯一对象,却是美学的重要对象.技术美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一种与功能相联系的美,包含的是善的形式和真的内容.它是研究物质文化领域中有关审美形态和审美心理的美学,所以我们既要在精神世界研究美,也要在物质文化领域研究美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国武术套路的美学价值和观赏性,促进中国武术套路尽快国际化,笔者借助社会学研究方法从美学角度对中国武术套路与西方拳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提高中国武术套路身体美、运动美和文化美审美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水利工程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潜移默化中,以具有小浪底特色的美学行为,创造了诸多美学实体和美学理念。特别是建成后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一座水工建筑物,更是一件美轮美奂的水利“艺术品”,其风格独特的设计美、风姿卓越的环境美、质朴自然的责任美、内外协调的和谐美。构成了具有小浪底特色的美学文化体系。本文就小浪底工程在建设运行中形成的独特的小浪底美学文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在总结回顾工程美学特色的同时,以期为今后水利工程建筑提供美学借鉴。  相似文献   

13.
音乐美学是从美学视角与高度来研究音乐艺术的一门新学科,也是音乐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本文从音乐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路径三大理论层面,对音乐美学研究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力求对于当下我国音乐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艳花  崔哲山 《魅力中国》2010,(27):234-234
什么是舞蹈的形体美?形体是舞蹈的艺术的基础,是一种以人体为主要载体的形式的美.因此,舞蹈艺术中以人体构成的造型艺术,就成为舞蹈美学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首次在报告主题中强调团结奋斗。新时代新征程践行团结奋斗精神标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精神文明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完成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根本要求。团结奋斗精神标识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教育基础。新时代新征程践行团结奋斗精神标识需要构建并筑牢基层治理共同体,巩固并传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并完善社会保障与治理体系,坚持并加强团结奋斗一体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左文彪 《魅力中国》2011,(17):342-342
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民族学、美学、体育美学和宗教伦理的相关知识,阐述彝族体育中美的存在方式,包括隐含于内的崇高美、人格美和显现于外的的身体美、尚力美、技能美。揭示了彝族传统体育中的美与宗教、祭祀、节日节庆的审美关系,彝族传统体育中美是发展完善彝族体育更好的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电影《黑骏马》,是两种美学——农耕美学与草原美学反映的人性美的冲突,是自认文明的美学对另一种美学的抵触与融合。而两种美学的焦点,均聚集在对人性美的思索上,因而呈现了对美的不同认识。美需要追寻,人性的美,却发自内心。文章基于电影的视觉美感的阐释,解读了草原人性美学的本质并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文章通过相关专题文献研究,提出美学思想之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体现美学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英 《理论观察》2006,(5):26-27
我们可以从人类的文化发展史上看“日常生活”与“审美化”。一方面,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所谓的纯艺术/文学的范围而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审美和艺术泛化、“文学性”的扩散;另一方面是纯艺术、纯文学与图像文学、艺术的此消彼长关系。因此,美学研究应该应该关注这一现象与事实把“日常生活审美化”纳入美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顾昕 《魅力中国》2013,(23):107-107
如今,对于设计形态与美学的探讨人们已经开始从各种角度去挖掘分析,并与其他学科和观点相结合应用。如美学、人文心理学等当代的技术科学、社会学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设计美学的探究中。同时。我们也在摸索与明确未来的设计艺术美学的新的方向,这一切的发展都是值得关注和推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