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大战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法治轨道。青海省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在法治保障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法治金融生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法律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当前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在下一步金融改革中,完善与金融有关的立法已成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为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的契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为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打下了基础.本文从法治教育的涵义和目标出发,阐述了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融入思政课的可行性,着重论述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共青海省委印发《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在“夯实法治保障基础”中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衔接机制,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生态破坏和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在司法实践中,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重要环节,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衔接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严厉打击生态破坏和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完善青海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制,有利于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相似文献   

5.
6.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将乡村振兴纳入法治轨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为指导。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必备的法治体系,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健全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亟待加强的关键领域。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考量,只有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乡村基石。加快形成乡村振兴领域科学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严格公正的执法司法体制、持续深入的乡村普法工作机制和浓厚热烈的全民守法氛围是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杨海 《改革与开放》2016,(20):75-7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当今发展的主题,法治已经融入中国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国的法治化已经进入新阶段,同时也提出了更高得要求。因此,全面推进法治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法治工作面临的困难,探析如何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法治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民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对法治海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海西州民众法治意识进行调查研究,梳理分析了民众法治意识的现状,提出法治意识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亚 《改革与开放》2016,(12):66-68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建设的保障,以法治的规范性、强制性等来规范生态文明,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现阶段,我国的法治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环境法治体系不健全、人民群众法治生态意识不健全和生态型科技研发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从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鼓励有关生态文明的科技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利用等方面着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瑜 《中国西部》2014,(40):100-100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基础——校园,也有着法治问题,也需要借助社会法治的推进,构建平安校园、诚信校园,尤其是当下已略显糟糕的校园诚信,更是急需借助法治来帮助构建。不可否认,近期,为了推进诚信校园建设,有些学校和部门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在校园内推出了诸如论文电子检测、学历联网查询、诚信考场等多种防作弊、防造假的预防举措。然而,令人叹息的是,道高一尺  相似文献   

11.
12.
李壮 《理论观察》2015,(3):17-18
从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来看党和国家已将新常态背景下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推向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这一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然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认清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法治是随现代国家产生而成长的,故以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历史视角考察法治的角色和作用对认清法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反观当前中国情景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诉求及其实现所面对的三大梗阻:礼治主义—伦理治理、革命主义—运动治理、官僚主义—权力治理.最后,借鉴西方法治经验探讨依法治国如何破除梗阻走向法治中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刘安华 《特区经济》2010,(2):169-170
尊重和保障农民发展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农民发展权的实现需要法治的保障。加强农民发展权的法治保障,需要加强农民发展权立法,强化农民发展权的政府责任机制,完善农民发展权的司法救济机制,培植农民维权组织,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馨  丁铮 《北方经济》2021,(11):66-69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立法协作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协同治理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为了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应着力从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展执法和司法协同模式、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推进协同治理并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让国家审计助推国家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依法审计的重要职能作用,依然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所在。通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党在新中国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经验更加丰富,前行的趋势更加笃定,全面依法治国迈出了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逐步形成了新时代法治思想,为依法审计和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指南。  相似文献   

18.
19.
戴国印 《发展》2016,(5):66-6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出了明确的道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是完整地展现出党中央治国理政和改革发展的新理念.依法反腐、从严治党更是对树立法治意识与培养法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担当,应当面向法治国家的未来需要,树立法律信仰,强化规则意识、权利义务理念,在专业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自治等领域探索营造法治氛围和开展法治实践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政治自由是自由在人的政治生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而政治自由本身无法靠其自身来实现,其最终实现离不开体现人类理性的法律的良性运行——法治,二者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理应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去保障,使政治自由成为法治社会的核心。要注意立法的合理性,法律必须代表民众的利益;要严格执行法律,真正体现法律之上的原则;要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使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