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前言社区是构成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元素,是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两邻”理念的提出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社区的善治提供了创新依据。本文阐述了“两邻”理念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政府权能失衡失真、社区组织能力和资源不足、社区居民认同感差和参与度低的困境。借助充权和相互充权理论,可对社区治理困境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从新的视角探索通过社区居民自我充权和反向充权,形成能容纳多元主体、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方面能动性的城市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镇人口剧增,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之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法,结合重庆市L社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实务经验,分析社会工作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困境、社会工作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提出了社会工作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层次机制,探索其可行道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维 《改革与开放》2022,(14):48-52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场地,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文章以广东省S市为例,探究制度建设、多元共建、数字赋能等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质增效方法路径的成效,分析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遇到的主要困境和原因,并提出破解困境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聪颖 《黑河学刊》2023,(1):106-111
优质的城市社区阅读空间是党和政府发展战略的体现,有助于满足居民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社区社会交往。但城市社区阅读空间治理面临着治理方式和治理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空间资源分配不均衡、空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精细化治理是解决城市社区阅读空间发展困境的思路,着力从提高空间供给能力、提升空间运营能力、增强空间吸引力和空间特色化等方面逐步推进,实现城市社区阅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倩 《理论观察》2022,(5):94-97
社会工作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与现代化社区治理理念高度契合,凭借专业优势在社区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基层社区治理存在治理主体单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治理方式相对固化的现实困境,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在梳理社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上,提出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依托社区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从嵌入到协同实现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城市社区深入实地的调研与分析,发现新时期社区公民诉求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例如:城市社区公民诉求的多元化、城市社区公民维权意识的苏醒和高涨、城市社区公民诉求主张手段的多样化和城市社区诉求主张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增强等。同时,在新形势下,对我国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旨在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经历了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历史变迁,而社会及人民需求的发展变化与基层治理方式方法的不适应也引发了治理难题与困境。城市基层治理是一个系统的政治生态环境,涉及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体制结构的协调运转,这为我国从整体上改善城市基层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对比不同治理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在现代化背景下从治理生态的角度突破城市基层治理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与多中心理论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区建设的迅速发展,社区公共物品高效、优质供给的重要性凸显。西方国家公共物品治理的多中心理论为分析我国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要解决目前我国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困境,需要进行城市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创新和政府治理革新。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社区综合改革试验区,铜陵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三年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样本,具有很好的现实参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的问题一直是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问题,我国20世纪末就开始积极进行"社区建设",其后对农村社区也进行了多次改革,但问题依旧存在。农村社区的政社关系一直难以分清,新世纪以来,农村社区问题更加凸显,农民的公民意识不足,农村社区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等。因此,笔者提出农村社区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之道,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社区治理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村改居”意味着用城市的管理模式去治理原是农村的地区,意味着“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工作人员不能继续用村委会的理念去治理“村改居”地区。因此,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无疑将促使“村改居”社区居委会更快转型,从而使社区真正融入城市。本文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分析了“村改居”社区工作人员现状以及“村改居”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如何进一步培养“村改居’’社区工作人才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第6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小组调研为基础,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采集,梳理了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现状、困境、成因与对策,特别是以党建视角为切入点,对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结合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省情特点,在工作思路、实际措施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实...  相似文献   

14.
王佳 《老区建设》2024,(2):24-32
城市社区党组织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领导者和提高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的实践者。基于对新余市52个社区的实地调研发现,新余市通过搭建党组织体系、实施精细管理、优化服务质量等方式,强化了社区党组织功能,城市社区治理取得新成效。但是,新余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也存在治理体制机制不畅、党组织功能发挥不显、多元主体利益与价值融合不深等问题。在“治理强基”战略背景下,加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需要理顺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增强党组织政治、组织和服务功能,保障社区治理主体治理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基层党建是引领社区治理的引擎与动力。在社区层面发挥党建引领善治的功能,既是各级党和政府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厘清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定位与落点,是提升其引领实效的关键。研究选取江苏省N市70个社区为样本,考察城市基层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引领功效问题。通过样本分析可知,定向铸魂、聚力赋能、纾困暖心是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分别体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政治功效、发展功效与民生功效。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空间合作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创新。城市公共空间合作治理模式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具有必然性。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模式的困境,城市公共空间呈现的特点以及城市居民自我意识的觉醒都是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兴起,也为城市公共空间合作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城市公共空间合作治理中,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模式,需要统筹多元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21世纪初以来全球科技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创新理念和实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发展和深入推进,作为智慧城市的重点组成部分——智慧社区的发展,也成为了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企业乃至社区工作参与者的关注焦点.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提出了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建设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的社区,从而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所以,在目前社会治理格局之下,如何打造"智慧社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的管理,提高政府执行效率,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城市化加速以及社区治理引起普遍关注的现实条件下,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正日益成为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的基本支柱,应在社区共治理念的基础上、在持续的互动中探索其在社区治理中各自对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社区既是人们安身立命的生活场域和社会空间,也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和力量源泉。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新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内涵丰富,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和实践样本。老旧小区改造与治理是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硬骨头”,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作为城市老旧社区的典型代表,在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中发动社区居民、依靠社区居民,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社区分类治理,实现服务精准施策,形成了与提高市域治理效能相契合的“西湖经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借助未来社区顶层设计思路,运用“造社区、造生活”策略推进城市老旧住区智慧更新,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国家坚持“房住不炒”政策,这一前提下激活城市老旧住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社区是浙江省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基本单元。未来社区的顶层设计将引导城市建设从“盆景”转为“风景”,是夯实未来城市发展基础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