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使用1997~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否依赖于人力资本。实证结果显示,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人力资本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二者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要想更大程度地发挥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是前提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2.
开放条件下的教育支出、教育溢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树金  虢娟 《世界经济》2008,31(5):56-67
本文阐述了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与渠道,讨论了开放条件下教育支出、教育部门的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虑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贸易开放等因素与教育溢出效应的互补性,利用1987~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生产弹性要大于物质资本的生产弹性;存在教育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这种教育溢出与区域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贸易开放等因素相互结合,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服务业开放引致的先进服务产品供给增加对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理,采用服务业开放渗透增长率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并且服务业开放对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服务业开放通过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催生服务新业态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研究为我国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助力居民消费质量提升、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政策协调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是否与其他配套性政策形成有效协调,从而共同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第一类配套性政策指标包括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物价稳定、基础设施建设与研发投入等5种宏观经济因素;第二类配套性指标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产品市场发育度、要素市场发育度、法制环境等5种市场化进程指数。结果发现,物价稳定、市场化进程与我国贸易开放形成了较好的政策互补,同时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其他指标并未与贸易开放形成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关建波  李琳 《特区经济》2022,(10):118-121
广东省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定位研究,对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企业角色界定和政策倾斜,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视角,讨论广东省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定位。研究发现,国有经济企业出口不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原因;集体经济企业出口虽然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出口规模较低限制了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私营经济企业和外商投资经济企业出口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原因,是推进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广东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有经济企业是内循环的驱动主体,集体经济企业为“双循环”提供保障,外商投资经济企业和私营经济企业是外循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资源诅咒”反映了资源富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向关系,国外文献证实资源主要是通过教育、投资、制度和贸易来阻碍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2001 -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验证“资源诅咒”及其传导途径.结果发现,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本身的直接负效应和制度的负向传导效应是其主要成因,教育和制造业实物资本投资虽然具有正向传导效应,缓和了“资源诅咒”的损害程度,但因其影响力有限,不能彻底改变资源对经济的消极影响,而制造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向传导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贸易水平直接影响其经济实力,贸易分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两者共同发展才能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分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国家的经济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国内贸易主要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量化,本文主要是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两个变量。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等计量研究方法,就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进行了分析,得出国内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比较密切关系的结论。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国内消费次之,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位居第三。在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在国内应更加注重对消费的引导,切实提高国内贸易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青 《开发研究》2021,(5):9-15
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西藏历史上就与周边地区有多元多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往来.和平解放后,随着与内地交通条件的改善,西藏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规模也逐渐扩大,对国内市场的依存度远高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内地成为西藏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地、西藏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供应地,支撑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发挥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功能."十四五"期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西藏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贸易基础,逐步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衔接,逐步由通道型经济向更具地方根植性的区域经济转变,强化贸易结构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关联,并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内外统筹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  相似文献   

9.
李青 《开发研究》2021,(5):9-15
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西藏历史上就与周边地区有多元多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往来.和平解放后,随着与内地交通条件的改善,西藏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规模也逐渐扩大,对国内市场的依存度远高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内地成为西藏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地、西藏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供应地,支撑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发挥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功能."十四五"期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西藏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贸易基础,逐步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衔接,逐步由通道型经济向更具地方根植性的区域经济转变,强化贸易结构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关联,并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内外统筹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  相似文献   

10.
李青 《开发研究》2021,(5):9-15
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西藏历史上就与周边地区有多元多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往来.和平解放后,随着与内地交通条件的改善,西藏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规模也逐渐扩大,对国内市场的依存度远高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内地成为西藏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地、西藏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供应地,支撑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发挥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功能."十四五"期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西藏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贸易基础,逐步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衔接,逐步由通道型经济向更具地方根植性的区域经济转变,强化贸易结构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关联,并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内外统筹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  相似文献   

11.
云松 《世界经济情况》2007,(6):56-60,64
贸易水平直接影响其经济实力,贸易分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两者共同发展才能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分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国家的经济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国内贸易主要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量化,本文主要是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两个变量。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等计量研究方法,就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进行了分析,得出国内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比较密切关系的结论。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国内消费次之,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位居第三。在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在国内应更加注重对消费的引导,切实提高国内贸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程  沈琳 《新疆财经》2022,(4):29-37
文章基于2015年—2019年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双循环”为背景并将“双循环”相关因素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促进作用。从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说,内循环层面变量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率、实际利率、技术水平和城市化率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外循环层面变量对外贸易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没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从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说,内循环层面变量技术水平、实际利率、城市化率,以及外循环层面变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均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今后应更科学地规划地方政府债务的支出投向,通过推动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把服务贸易摆在优先位置,这也是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机遇。提升我国服务出口的竞争力,实现服务贸易的优化升级将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基于该背景,本文以我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路径问题为核心,利用2005年—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理论和实证上阐述国内人力资本水平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方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机制,设定计量模型分析研究这两类因素影响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产业层面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内涵阐释的基础上,以我国化工产品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贸易指标和数据综合剖析我国化工产品对外贸易不符合“双循环”发展格局内涵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化工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促进其融入双循环、推动双循环,构成双循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00-2013年全国29个省市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的R&D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R&D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主R&D投入的产出效果要大于商品贸易和国外技术引进的技术扩散的产出效果;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入扩大了东部地区的研发优势,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研发水平的提升。同时,文章就如何加强开放过程中的技术引进和缩小区域间科技实力的差距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本刊确定2023年度重点选题如下:1.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新发展及其重大意义2.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3.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本刊确定2023年度重点选题如下:1.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新发展及其重大意义2.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3.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研究4.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研究5.数字贸易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研究6.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究7.金融风险防范与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研究8.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9.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研究10.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研究欢迎各位作者围绕以上选题积极来稿!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与贸易开放程度有存在紧密联系。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也可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推进的贸易开放。由此看来,政府财政支出也与贸易开发存在的重要关系。本文是基于VAR模型,利用我国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贸易开放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是贸易开放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抑制贸易开放,而长期中有利于贸易开放。  相似文献   

19.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2021,(2):90-10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1978-2009年地方税收、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投入的有关数据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揭示了地方税收、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而言,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与地方税收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财政科技投入是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短期内,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对于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出现与长期关系相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