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AFTA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9~2006年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EHP)贸易流量数据,应用贸易比重指数和行业贸易引力模型,评估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CAFTA对成员国的EHP区内出口具有贸易扩大效应;同时对东盟五国之间和区外国家与成员国的EHP进出口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在CAFTA今后的建设中,成员国应该采取措施,在促进区内贸易扩大的同时,减少对区外的贸易转移,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创造。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局面。中国——东盟各成员国的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我国与东盟各国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本文针对我国与东盟个成员国在自然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互补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际     
《大经贸》2006,(10):74
东盟: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东盟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1.226万亿美元,高于2004年的107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呈上升趋势,我国主要向东盟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及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双方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存在产业内的贸易往来,我国与东盟双边的贸易结构必然能推动双方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阐述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近期又有实质性进展,在实施早期收获方案对HS编码第1-8章的农产品实施降税的基础上,自2005年7月20日起,除少量敏感产品外,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按照《货物贸易协定》规定的时间表,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约7000个税目项下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彼此货物通关时可享受自由贸易区关税税率,此次降税平均关税优惠幅度约为5%,最高降税幅度可达40%。至2010年,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6个东盟成员国将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建成自由贸易区。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4个东盟新成员国将享受5年的过渡期,至2015年与中国实现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整体产业对接 从我国与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与东盟对接的热潮,但各方都局限于本地经济与东盟的对接;在东盟,10个成员国也缺乏主要的产业整体与中国对接,以加强产业合作.2006年随着<货物贸易协议>的执行,以及我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早期收获计划的执行,相互间货物贸易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就此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与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与东盟对接的热潮,但各方都局限于本地经济与东盟的对接;在东盟,10个成员国也缺乏主要的产业整体与中国对接,以加强产业合作。2006年随着《货物贸易协议》的执行,以及我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早期收获计划的执行,相互间货物贸易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就此建议:  相似文献   

8.
祝树金  奉晓丽 《财贸经济》2011,(8):87-93,137
本文采用进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和按技术水平分类方法,基于细分的进出口产品数据,考察了我国1985—2008年的进口技术结构的变迁。研究表明,1985—2008年间,我国进口技术复杂度不断上升,明显高于日本、印度、东盟等国家;进口结构已由进口中、低技术制成品为主转移到进口高、中技术制成品为主;相对而言,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口份额远远高于同类型的其他国家,而资源性产品和初级产品进口份额则显著低于样本中的其他国家。我国应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以及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与东盟水产品的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市场分布及贸易种类等特点,本文运用修正后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因素进行因素分解和效果分析,认为竞争力因素在中国向东盟出口水产品贸易额增长中发挥了主要效用,其次是需求规模效应,而出口结构的贡献率极低,尤其是产品结构亟需改进;产品需求规模在东盟出口水产品时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东盟出口水产品的种类结构适应中国市场是次要推动原因,而竞争力的贡献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0-2007年的样本数据分析了东盟及其成员国服务贸易总额、增长速度、贸易结构等特点,指出东盟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部分国家新兴服务贸易贡献力度大,但是总体上仍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并对影响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指出货物贸易规模、FDI规模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其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FDI规模对东盟的服务贸易拉动作用最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东盟在全球产品内分工的地位与跨国公司F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FDI在全球的生产布局极大地促进了东盟国家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东盟国家近年来FDI和中间产品贸易的现状,发现随着世界FDI流动的不断恢复,在产品内分工处于价值链中后端位置的东盟国家,虽然位置没有明显提升,但在引入FDI增加的同时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却在不断加深;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跨国公司FDI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可能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的假设,并建立数量模型对东盟五国十多年来FDI与中间产品贸易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期内跨国公司FDI与中间产品贸易即产品内分工之间存在着双重的因果关系,而短期内只有中间产品进出口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FDI与中间产品进出口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自由贸易区(简称FTA)内,贸易利益如何在成员国间分配取决于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型的南南FTA中,具有极端比较优势的国家利益将受损,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国家将获益。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来说将主要带来贸易转移,进一步导致优势产业在东盟的集聚,强化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从而使中国在国际生产链条的末端长期驻足,并导致利益损失。政府必须对此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之特征及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品种比较集中,东盟在中国水果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在品种结构上具有互补性,为了有效降低出口市场风险,需要考察水果产品出口与主要进口市场之间的互补关系,以明确国际市场上的可靠需求者。本文通过计算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相关水果品种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指标,阐述了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特征及其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2020年签署的RCEP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其成员国的要素差异和产品多样性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贸易发展。本文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计算2000-2019年RCEP成员国的产品多样性,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产品多样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多样性对出口额有着负向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非东盟国家更为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由于各国专业于生产某类产品,导致产品多样性下降,但专业化又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使两者负相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创新贸易方式,打造对外贸易新高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合作等促进RCEP成员国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广东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快速增加,但对东盟出口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的不利局面。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对出口东盟农产品流量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表明,广东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流量受东盟国家的GDP、人均GDP、距离以及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广东同大多数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呈现"贸易不足",广东农产品对东盟出口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我国2000-2004年生物医药产品进出口数据的研究,揭示了我国生物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探究了生物医药产品进出口存在的问题。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政策特点,提出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贸易政策的价值取向,以期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的分析表明:在世界市场上,广东和东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从时间序列来看,最近几年竞争程度有所减弱;广东出口与东盟进口的贸易互补性在不断减弱,而广东进口与东盟国家出口的互补性在不断增强,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547.4亿美元,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额平均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21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贸易大国地位却蕴藏着脆弱的基础,例如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出口商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等等。我国是贸易大国的同时又是贸易弱国。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以前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目标。文章提出了中国贸易强国之路,即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东盟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亚太地区的各个经济体通过“抱团”的方式增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贸易的话语权。本文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在亚太地区的经济规模以及各个成员经济体的产业竞争优势,运用GTAP9.0数据库和一般均衡模型,以逐步降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内部成员之间关税水平的方式,探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的宏观经济及产业产出情况。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内部关税水平的逐步降低直至零关税水平,成员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福利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国内经济产出增加、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印度和东盟的国内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负效应、贸易条件出现小幅恶化现象;同时,各个成员方的产业互补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增长,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东盟北部地区四国和南部地区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存在显著的差异,北部四国中的越南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南部六国中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与多边贸易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性、农产品贸易摩擦、敏感产品与大宗产品贸易摩擦、区域外部势力不当干预等多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