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城市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城市水资源短缺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因此,科学合理地分析当前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必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包括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或组织会集聚在城市,而服务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促进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和通过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者间是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绿色发展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网络问题。通过引力模型得出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进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发展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较低,阻碍了创新要素的传递,网络中心势不高,集中程度低,网络凝聚力不强;根据网络节点中心度数发现,以发达城市为核心的半轮轴型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中结构洞数目不断增加,网络结构不断优化;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呈现,核心区域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由块模型得出8大子群,子群特征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南京的各类开发区经过约20年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已由原来的散点布局演变为与城市具有密切经济社会联系的城市开发区群。将南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视为南京城市开发区群,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活力和宏观经济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南京城市开发区群的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对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从产业空间、城市化率、城市空间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城市开发区群对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和作用。在此分析基础上,认为南京城市开发区群对南京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空间发展有着显著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省份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块状"分布格局,北方城乡协调水平总体好于南方;(2)不同因子对地级市层次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程度与各地级市之间按各主因子的差异程度不具备一致性;(3)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城乡系统向高水平城乡协调关系演进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孙森  卢紫珺 《现代财经》2007,27(4):52-5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群作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对一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功能、产业配置功能以及空间布局等是影响城市群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国内外一些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群关乎一国经济的发展。而如何发展环渤海城市群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重工业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和政策界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几乎彻底否定。本文的出发点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迂回生产提高轻工业的效率,重工业的发展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必要的补贴有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在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最优补贴期限和补贴率。本文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校准,然后做了两个政策实验,一是中国实行平衡发展战略,二是中国实行适当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并将其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实际结果下居民的效用贴现和低于平衡战略下的效用贴现和;但是,如果我们实行最优赶超战略,那么,实行补贴的时间短于实际发生的情形,而且补贴率低于实际水平,同时,居民的效用贴现和比平衡战略下的还要高。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制度的逆向安排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一体化的发展源于我们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与财税制度的创新与安排。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质是统筹配置城乡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合理流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设计与安排。现实中的一些制度逆向安排,成为阻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打破这一逆向制度安排,实现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再选择。  相似文献   

9.
西部城乡统筹的现状评价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定得出:西部地区1O个省(市、自治区)城乡统筹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内部差距较大.为了确定西部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本文计算了城乡统筹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经济技术水平对西部城乡统筹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城镇体系建设,最后是资源禀赋.为此要着重提升西部经济整体实力、完善城镇体系及软硬件建设、加快配套制度改革、促进资源向资本转换.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粮食安全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否缩小是衡量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组织起来的农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农民之间的资金互助上;宏观调控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公平调控;地方政府绝不能与民争利;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应作为今后"三农"政策的基本导向;农村社区化的本质是要让农民与市民一样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而不是要化掉村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的贫困.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从农民的生存状况和政策需求出发,探讨了农村贫困的原因、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对扶贫政策的期望,得出了农民迫切需要扶贫、扶贫需要注重开发、扶贫要顺应农民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工作特征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性工资是解释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之一。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同时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工作特征的工资效应,并采用Jann(2008)提出的无歧视工资机制的估计方法,对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两性的工作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部分工作特征对工资的作用方向并不符合补偿性工资理论的预期。管理职务上的差异对性别工资差距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加入大量的工作特征变量后,性别工资差距中总的可解释部分没有明显提高。由此推论,性别歧视可能是形成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公共政策和反歧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培勇 《经济研究》2008,43(12):4-16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体制转轨背景,在系统考察公共财政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这一经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比较清晰的界说。本文的分析表明,跳出纯学术思维的局限而放眼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公共财政本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鉴于"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作为一个有别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财政制度安排,以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为集中体现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之路,实质是一个让传统中国财政体制机制和传统中国财政学回归"公共性"轨道的过程。站在制度变革的高度,按照公共的理念和规则,深刻把握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以此勾画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蓝图并改造中国财政学学科体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现代化的前沿地带,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最集中,能否合理解决这些矛盾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文章阐释了城乡结合部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并以城乡结合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主线来分析城乡结合部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冲突,提出政府有责任对引起冲突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并针对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现有文献基础上,首先,立足中国情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初步确定了本土包容型领导的测量题项;然后,综合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测量量表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形成了一个包括5个维度、22个题项的本土包容型领导测量量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双重挑战下,迫切需要对我国城镇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分析了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在公平性、效率性、保险制度及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亚玲 《财经科学》2008,(1):110-117
2007年6月,重庆和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意味着国家已经把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作为今后国家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我国保险业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城市保险发展迅速、农业保险却逐年萎缩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因农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而导致农业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以农业企业孵化器为平台的农业人才孵化模式,具体为:基于农业人才需求主体和农业人才类型的分析,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由多领域配套支持系统、多层次人才孵化系统、多维度优化支持系统构成的农业人才孵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人才孵化的预期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十四五”规划布局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为对象,结合模糊集合思想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格网化数据集,通过应用投影寻踪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自相关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2013—2019年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整体发展态势、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整体呈现以递次转移为主、跨级转移为辅的演化特征;协同性欠佳,城市群间异质化、城市群内同质化特征逐渐显现;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由弱到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以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次之的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始终存在;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三大集聚的“高地连绵区”和东北、西北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发展态势,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的东密西疏空间关联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援引国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如政府干预、立法保障、土地改革、加大对农村财政支付力度、多途径解决农民进城之忧、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规划等,据此得出对成都试验区建设的启示,即: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机制、为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创造条件、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化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