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8—2013年的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并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就业增长分解为资本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性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三部分,分析表明:1979—1989年,我国技术进步的偏向不太明显,但在1990—2013年,我国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资本投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度远大于技术进步偏向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度;因此,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是我国就业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应优先构建以促进就业增长为目标的宏观政策体系,大力发展与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并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识别中国寿险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从微观主体入手,将寿险公司承保与投资活动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法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给出了中资及外资寿险公司在人力、经营费用和资本的投入偏向,以及承保和投资的产出偏向判断,来回答中国寿险公司技术进步是否存在异质性的现实问题.研究结论显示:中国... 相似文献
4.
通过经济增长核算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数据将中国经济增长分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处在初级阶段,特点是资源消耗大、增长依靠资本投入、收入不平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分地依赖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导致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阻。要想突破这种增长阻力,必须利用合乎中国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即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才能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具体措施是在生产领域采取诱致性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工业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以及碳排放数据,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区域工业技术效率,并对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区域间工业技术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对工业发展模式与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工业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最后,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新形势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制造业分为四类,分别研究各类行业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供求和技术进步偏向状况,总结得出技术偏向性与劳动力要素的双向关系,发现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要素价格、要素市场、要素替代弹性等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就中国制造业来看,技术进步因素内生化于要素生产过程的程度仍较低,需根据行业特性、资源禀赋条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三个方面有差别地得出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7.
8.
分别采用线性趋势、HP滤波以及小波降噪方法估算1986—2012年我国的实时、事后修正和准实时产出缺口,对各方法估计结果从实时与事后修正估计的一致性、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与历史经济波动曲线走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小波降噪实时产出缺口估计结果较优的结论。从内生推动、外生拉动两个方面分析产出缺口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生因素中,技术进步波动对GDP产出缺口的影响较大,国际资本投入次之,人力资本投入最小,并且国际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在滞后一期的影响均比同期大;外生因素中,产出缺口受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负向影响。因此调节产出缺口,应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引导外资投入、优化收入分配、改善人口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环境资源的约束下,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利用我国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环境技术效率值以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评价了2001—2010期间我国制造业年增长与环境协调性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距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发现,我国制造业年平均ETE呈正U型,2003年是拐点;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增长与环境协调性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从动态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年增长与环境正逐步趋于协调;江苏省制造业年增长与环境高度协调,而青海和宁夏两省区制造业年增长与环境很不协调;技术进步是近几年来我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相协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诱导行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为保障就业稳定增长,应加强对前沿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降低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12.
13.
使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中国66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前沿技术进步是绿色TFP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却比较滞后;66个城市的绿色TFP显示出较大的地区差异,但是存在空间溢出;其中人力资本对绿色TFP的增长不仅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也具有明显的本地促进效应,而R&D仅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促进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要素替代弹性视角实证分析1996~2010年间我国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与要素价格扭曲引起的技术选择偏差。结果发现:(1)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出资本技能双重偏向性特征,资本偏向性程度的加深不仅加大了对技能劳动的替代,更加剧了在分配上对劳动的掠夺性;(2)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投入存在适度匹配。资本深化并不排斥非技能劳动,但随着非技能劳动投入持续负增长,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匹配失当,技术无效率持续陷生产于不经济区域内;(3)资本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都富有替代弹性,尤其是资本对技能劳动替代严重,这是要素价格扭曲下的技术选择偏差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的就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专利产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1985—2012年数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对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将专利产出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可分析专利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以1985—2012年河北省相关数据为实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专利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专利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但作用还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8.
资本、劳动、技术进步与乡镇企业产出增长——基于1978~2005年的历史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厚明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3)
基于1978~2005年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广义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对中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各生产要素贡献率和不同时期(若干个"五年计划")的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及各生产要素的年平均贡献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和考察,并辅以"Chow检验"方法,对改制前后乡镇企业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结果中相关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乡镇企业的产出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本投入来拉动,特别是以高资本投入来推动,这一趋势近年来还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3)
以Baldwin (2015)对贸易的划分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深化,构建适宜研究需要的全贸易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中间品出口贸易和非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效应。这不仅说明贸易结构调整的正向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也说明参与全球化生产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需对不同类型贸易间的差异给予必要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能源效率与能源价格、技术进步——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农业能源利用效率及能源价格、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农业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