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与声音     
《当代陕西》2011,(8):60-60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我们不能把(高铁)技术先进等同于合格、等同于我们拥有信心。仅仅是技术先进,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进?运营是否先进?监督是否先进?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所有的细节是否先进?综合下来就是,你的运行能力是否先进?  相似文献   

2.
被外资掌控的中国汽车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梁 《新财经》2008,(7):94-95
2008年2月,世贸组织裁定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违反贸易规则,引起了人们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问题的再度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关于外资引进和产业安全问题的大讨论,几乎每隔几年都要在我国发生一次。 1980年争论焦点:是否应该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有必要? 1988年讨论反思:外资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了? 1995年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有人惊呼“民族工业危急”。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全力抢滩中国。 2005年底,汽车产业五年缓冲期结束前,龙永图与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之间,爆发了是否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何龙之辩”。全面引进外资对我国产业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真的到了威胁或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程度?《新财经》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乔梁博士,通过剖析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合资后的现状,对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我们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我们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我国高技术产业领域外资企业众多,且高技术产业随着外资企业投资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本文试图研究FDI技术外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分别建立了FDI技术外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和内资企业发展两个计量模型,利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外资企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有显著的正外溢作用,但是对内资企业技术溢出不明显的结论,最后建议要调整当下我国的外资政策,吸引外资要实现“量”到“质”的转变,要加大对内资企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在华外资企业的技术控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现有文献对外资企业在华技术战略影响的评述,积极面远大于消极面,尤其是对于消极面的分析在深度上是很有限的。本文先是对现有文献的观点作一个综述,然后从产业内分工、在华外资企业R&D机构的运作模式、R&D机构所处“研发链”上的位置、专利和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的逆向扩散效应这五个角度对外资企业在华技术战略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之一———技术控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本文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结果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杨博 《中国西部》2012,(25):54-57
当我们的企业一再陷入价格战的窘境中,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价格”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当我们的产品一再面临纷繁复杂的PK之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价格”的定义?当我们的利润在一次次市场博弈之中消失殆尽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价格”最真实的内涵与外延?当我们最终被它纠缠得山穷水尽之时——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那些价格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陕西九个行业内资和外资企业的相关数据的研究,得出陕西省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存在负的技术外溢效应,即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不利于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同时得出了陕西省内资企业增长的投入拉动效应明显的结论。进而指出了陕西省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外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做到理性引资,促进经济持续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并曾提出过“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因此,外资企业是否确实发挥了提高本土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作用,一直是在我国利用外资这一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在这一领域,目前学术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君 《中国经贸》2010,(17):30-31
最近,有外商对中国的引资环境存在一些抱怨,有的说,中国的一些政策对外资企业存在不公平,有的则说,中国的“门槛”提高了。那么,中国的引资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应如果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1.
当你满头大汗地搬进新房,是否会为错综复杂的布线工程感到烦恼?当你疲惫了一天迫不及待想要上床入眠,是否要先找到插线板。为一堆电量不足的电子产品充上电?当你整装待发准备外出旅游时,是否要先带上一大堆充电器?  相似文献   

12.
陈亮 《宁波经济》2010,(11):46-47
当你满头大汗地搬进新房,是否会为错综复杂的布线工程感到烦恼?当你疲惫了一天迫不及待想要上床入眠,是否要先找到插线板,为一堆电量不足的电子产品充上电?当你整装待发准备外出旅游时,是否要先带上一大堆充电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结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但是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激发外资企业进行更强的技术创新,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小以及外资主要是市场寻求型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促进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以及外资主要是出口导向型行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你满头大汗地搬进新房,是否会为错综复杂的布线工程感到烦恼?当你疲惫了一天迫不及待想要上床入眠,是否要先找到插线板。为一堆电量不足的电子产品充上电?当你整装待发准备外出旅游时,是否要先带上一大堆充电器?  相似文献   

15.
常耀中  娄峰 《特区经济》2015,(3):104-106
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本土企业技术投入、高校教育科研投入共同推动产业技术发展,推动作用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本文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研究了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效率和政策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外资企业技术溢出作用没有本土企业技术投入和高校教育科研投入作用显著,而且作用性质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建议政府政策制定应促进资源向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流动、引导高水平技术合作、促进教育科研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6.
如果在五年前,有人让你花钱购买纯净水来饮用,你能接受吗?今天,当你正在尖端的信息领域里探索计算机的发展,如果转而研究电力的问题,你会觉得落伍吗? 在信息时代,电力是怎样的一个情况,提出这个问题是否为时尚早? 韩英锋院士对该项技术的介绍告诉我们,中国能在此时认识并开发研究这个领域,是非常及时的。可以说电力是基础、是前提、是信息社会的前沿。信息电力是信息社会对电力供应提出的新的巨大社会需求。 不是吗?当千家万户安装上高清晰度电视,用上了高保真音响设备的时候,人们将难以忍受在电视画面上出现的雪花点和播放…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09,(2):62-63
每个时代,人们对私奔都有不同的态度。现在,当世外桃源消失,人们可以抵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私奔的目的地是否已沦落?当真爱成为稀缺品,人们在情感里挣扎,甚至拒绝相信,是否还有私奔动机?恋爱自由,社会如此开放,有没必要私奔?当人们越来越依赖金钱和人际关系带来的安全感,私奔的行动派多还是意淫者多?  相似文献   

18.
李莉 《世界经济情况》2007,(1):28-31,23
建行海外上市的开闸也将使其他国有银行上市提速,引入战略投资者无疑是必须跨出的第一步。“引狼入室”是否意味着金融控制权的缺失?还是能够带来好的机制?更长远一些,外资入股是否危及国家金融安全?本文将从国有银行必须改革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引入外资之利弊得失.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兰陵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9-13
文章利用典型调查方法对江苏省配套产业链中的下游外资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发包商的角度分析了外资企业选择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作为配套企业的现状、原因,探讨了外资企业在扮演双重角色过程中,对本土配套产业链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柯山 《中国西部》2009,(9):18-21
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投向慈善事业,是不是也应该问一下:慈善,是否需要成本?不可否认,慈善的成本并不因为我们的视而不见或者所谓的“零成本”运作而消失,它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