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翻开 2000年第 9期《农村财务会计》,当看到“读者论坛”栏中的《“包包账”让支书栽跟头》一文时,似乎有些“面熟”。于是,我在自己所订阅的杂志中寻找,终于在 2000年第 2期《乡镇论坛》月刊第 8页上发现了这篇同题文章。我原以为是同一作者一稿两投,仔细看时,《乡镇论坛》上的作者为“行新利”,而《农村财务会计》上的作者为“李佐华”,经逐字逐段核对,几乎是一字不漏,照抄不误。是笔名还是同一作者 ?是巧合还是抄袭 ?不得而知。但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我认为这篇同题文章不可能是巧合的“雷同”吧!如果是抄袭…  相似文献   

2.
说“荍”     
说“荍”陈有清(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诗·陈风·东门之》有“视尔如,贻我握椒”。“”是何物?因其涉及到我国种植荞麦的历史,实有弄清楚的必要。《尔雅·释草》曰:“,蚍。”《毛传》亦日:“,芘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芘.一名荆葵。”据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发表的《“象田”、“鸟田”考》一文针对笔者《象耕鸟耘探论》一文(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1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了回答,进一步阐述了笔者的观点,认为象田、鸟田是存在的,鸟兽觅食践踏过的土地可以并且已曾用来直接种植庄稼,这种方式的普遍性足以称其为一种原始农业形态。鸟田不是鸟堂,而雒田则是鸟田。  相似文献   

4.
从“桑争稻田”看明清发展“桑基渔塘”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的农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即经济作物种植业、养鱼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有所增加,而水稻种植业的比重却相应地降低,特别是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出现“桑争稻田”、改田养鱼的趋势。据有关史志记载,1650—1840年(鸦片战争前),珠江三角洲掀起“弃田筑塘,废稻种桑”的热潮,如冯栻宗《九江儒林乡志》卷3《舆地略·物产·谷类》说:“境内无稻田,仰籴于外”。《龙江志略》(1657)卷4:“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女善缫丝。”广东顺德人周祝龄(1836—1892)描述当时社会现象的诗中有“人与鱼共命,鱼与谷争秋”句。《顺德县志》:“禾田多变塘基,莳禾之地,不及十一,谷之登场亦罕矣。”又据  相似文献   

5.
<正>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苏东坡诗)。螃蟹,通称河蟹,是主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种水产品。自古以来,人们以“持螯、品酒、赏菊”为人生一大乐事,从《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记述的公子小姐食蟹赋诗的场面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新京报》最近刊登了一篇题为《武汉启用“三好生”新标准:“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取代“德智体”》的报道,笔者看了以后惊讶不已。在“新三好”评价指标中规定“,好公民”下设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社会公德、社会实践四个二级指标。人们不禁要问:何为公民?按词书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有一种农夫市场(farmers'market),一般说来,每个城市都会有至少一家。市场里,附近农民可以直接拿自家田里种的东西过来卖,一般都是最新鲜、最健康的。很多人说,在设置、营运方式等方面,农夫市场跟我们的农贸市场不太一样。除了能买到好东西,在农夫市场逛,非常有乐趣。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现在,去农夫市场买食  相似文献   

8.
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粮食一词最早便出现于其中的《周礼》,《诗经》中大量反映了当时的农业概况,是当时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记录,因而成为我国农耕文化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诗经》的《载芟》和《良耜》篇中写道"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干耦其耘,徂隰徂畛。"其大意是:铲草皮,砍大树,把那肥沃松散的土地耕。人们比肩在耕耘,到田里,  相似文献   

9.
一、众说不一的菑新畬“菑、新、畬”这几个字或词,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诗》、《书》、《易》的经文中,皆有出现。最先对这几个字进行解释的,是《尔雅》。在上述许多经典著作的注疏中,经常看到的“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的说法,就是它的来源。《尔雅》是先秦著作,较为近古,其说可信程度较高,故历代的学者无不将它奉为圭桌。但因《尔雅》的解释,存在有不够明确的地方,如上面引文的第一个“田”字,究竟是  相似文献   

10.
对《诗·鲁颂·泮水》“薄采其茆”之“茆”的解释,有两种基本观点:一以其为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一以其为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本文认为:《泮水》产生地不可能有莼菜分布,释“薄采其茆”之“茆”为莼菜是错误的,有资料表明“茆”与《关雎》“荇菜”为同物异地、异名,均指今荇菜(N.peltatum)。本文还重点对《本草纲目》有关荇菜的记载进行了介绍、分析。最后,据考查结果分析,对莼菜历史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比“朝九晚五”要早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间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呜》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在我新闻写作入门之时诞生了,手捧刊物自然是爱不释手,此后每有“力作”便总要斗胆寄往编辑部。不久,《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总第七期刊用了我的一篇“豆腐块”,更加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增加了我对刊物的一份感情,做到了每期必读,从中借鉴一些写作的奥妙。九○年我的一篇作品再次被刊物采用,我开始有些沾沾自喜,觉得搞写作也不过如此。谁知此后连续两年被所爱的刊物拒之门外,数篇“精作”竟都  相似文献   

13.
十六年前,不知哪来的兴趣,在寂寞和平静中写了一篇题为《竹林与瓜田》的小散文,承蒙编辑厚爱,在县报上发表,随后,一位省作家协会县分会的会员在同一版面对拙文品头论足,指点优劣,使我有幸成为文人墨客偶尔提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从“种田要计算成本”谈起曹照权看罢1997年第5期《农村财务会计》上登载的短文《种田要计算成本》,很想结合当前农村实际,谈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每当耳闻“种田不划算”的感叹,目睹弃田务工的现实,我在想:“种田真的不划算么?”我看不尽然。问题的关键是农民...  相似文献   

15.
<正> 第一讲:稻田养鱼 农家可为我国是世界上发展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据《魏武四时食制》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唐末刘恂所撰《岭表异录》中载:“新泷等州,山田栋荒,平处以锄锹开为町疃,伺春雨,丘中贮水,即先买鲩鱼子散水田中。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  相似文献   

16.
赞“一毛不拔”“一毛不拔”在经济领域是贬义还是褒义,我认为,很值得研究,宜给予新的解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毛不拔”就被打入小气吝啬之列。据《辞海》(1979年版)一毛不拔的注释:“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我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相似文献   

17.
关于《越绝书》中最早记载的“鸟田”,历来众说纷纭,充满神话色彩,这些本于用鸟耘田或鸟类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认识展开的论证皆有体于《越绝书》的原意。根据古文献中出现的“鸟”、“岛”混用不分的现象以及古会稽地区的地理环境,“鸟田”当为“岛田”,即会稽山下海水包围中陆地之田。大越海滨之民,独以岛田,表明他们是中国海涂资源的第一批开发者,这也是大禹的一大功绩。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8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莆田古荔“宋家香”》一文,介绍了福建莆田城内一株千年古荔“宋家香”及其史料。接着该刊在1979年第五期上又刊登了《古荔“陈紫”与“宋香”之间》一文,对上文提出了某些异义,认为上文引用北宋蔡襄《荔枝谱》(以下简称蔡《谱》)有关“宋公荔枝”有漏引和错误。我详细阅读了两文内容之后,对《古荔“陈紫”与“宋香”之间》提出的有关“宋公荔枝”的句读新见,不敢苟同,特陈管见如下: 《莆田古荔“宋家香”》所引蔡《谱》“宋公荔枝”的原文和句读是:“宋公(即宋诚)荔枝,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古荔“陈紫”与“宋香”之间》对这段文字引法与句读是:“宋公荔枝,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农业经济丛刊》上看了何廼维同志《对当前农村“雇工”问题的探讨》一文(下简称《探讨》),受益不少,同时也有点不同看法。为了使讨论更有裨益,我们认为,在评议农村不同行业的“雇工”问题时,最好要用同一尺度,以免对同一性质的事物,得出不同性质的结论。《探讨》一文对福建省仙游县盖尾公社李金耀承包林场和广东省高要县沙浦公社陈志雄承包鱼塘的分析,由于使用的尺度不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前者被认为具有“公私合营”的性质,可以进行大胆试验。后者呢,作者认为:1980年,陈志雄靠雇工剥削取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2.9%,如按1950年土改时的规定,剥削收入不超过25%,应划为富裕中农,问题还不算大。1981年,陈的剥削收入占总收入的66.4%,问题大不大?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读者一想,问题就不能算不大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2005,(6):56-56
山珍海味,是产自山野和海洋的名贵珍稀食品,是食物中的精品的部分,熊掌、燕窝、鱼翅、海参等,在古人食谱上常充主角。熊掌。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煮好的熊掌,酥烂滑润,自有其耐人寻味处。扒熊掌是古食谱上的名菜。驼峰。以骆驼的肉峰作原料,可以蒸食或烤食。唐杜甫《丽人行》诗:“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就是以驼峰和银鳞这两道菜作例子来描给唐玄宗和杨贵妃饮食生活的精美。鹿尾。古人视为珍食。明清两代北京宴饮,最重鹿尾。《红楼婪》写庄头乌进孝向贾府交年租年礼,所开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