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宇 《北方经济》2012,(Z1):104-105
正一、对沙产业理论的认识"沙产业"最早见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1984年发表在《农业现代化探讨》上的一篇文章中,题为《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文中将沙产业定义为:一种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包括农业、林业、草业、海业与沙业。1988年,钱学森在了解到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后,提出防沙、治沙也是沙产业的一部分。之后,许多学者和专家在已有的基础上对沙产业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沙产业就是沙区产业,不仅是农业知识密集型产业,还包括石油、煤炭等产业,后来有学者称  相似文献   

2.
王宇 《北方经济》2012,(1):104-105
一、对沙产业理论的认识 “沙产业”最早见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1984年发表在《农业现代化探讨》上的一篇文章中,题为《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文中将沙产业定义为:一种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包括农业、林业、草业、海业与沙业。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院士提出的"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沙产业理论在实践中的提升和发展防治荒漠化和沙化,是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的人口,陆地面积  相似文献   

4.
杨亮  袁力 《北方经济》2012,(17):7-9
成立于2002年的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历经十年磨砺,硕果纷呈。由钱学森院士亲自定名的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秉承钱先生"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战略构想,立足内蒙古,兼济西部,以宣传践行沙草产业科学思想为己任,以配合党委、政府、政协发展沙草产业决策为目标,勇于探索沙草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知识密集型大农业构想的产业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宏大坚韧的工作中,作为协会会长的夏日先生殚精竭虑、居功至伟。在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夏日先生。  相似文献   

5.
夏日 《北方经济》2012,(17):18-21
正监测数据显示,内蒙古全区沙化、半沙化土地面积已达41.59万平方公里,表现为沙漠、戈壁、沙地等多种形式。这片广阔的土地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知识密集型沙产业理论的孕育和实践之地。依据沙产业理论,沙产业可分为两种类型:在沙漠、戈壁、沙地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林业、草业、水业及养殖、加工、商贸、科技业,我们称之为农业型沙产业;在沙漠、戈壁、沙地上建设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旅游业以及利用沙石资源的建材产业,我们称之为非农业型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钱学森在1984年提出沙产业概念之后,经过刘恕、田裕钊等人的系统阐述,以及钱老本人的进一步说明,不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清晰的界定,而且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从现有文献来看,尽管钱老及其同伴们对沙产业的认识仍然在深化,但概念的基本规定已趋于稳定。他们所指的沙产业,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是解决中国 21世纪人多地少矛盾的大农业生产,它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最大限度固定转化沙漠地区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发展节水、节能、节肥、高效的大农业型产业,这意味着沙产业本质上是  相似文献   

7.
《西部人》2003,(8):13
什么是沙产业?多数人望文生义,认为“与沙相关的产业都可以说是沙产业“.其实不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沙产业“定义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上搞农业生产.所以,植树造林不是沙产业,沙漠旅游不是沙产业,拉沙子去换钱更不是沙产业.……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首次提出"沙产业"的概念.他认为沙产业是: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转化太阳能,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农业型产业.内蒙古从西到东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巴音温都五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乌珠穆沁、呼伦贝尔五大沙地,沙区总面积0.75亿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3%,其中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土地0.36亿公顷,占30.5%.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绿色划句号,沙区生态建设是手段,发展绿色沙产业才是目的.如果我们能够把防治和开发结合起来,扩大经济类植物种植面积,在恢复生态植被的基础上,进行适度产业化开发,就可以形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蕴藏巨大开发潜力的沙产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现有技术水平和沙区资源特点,"十五"期间内蒙古可重点开发十大沙产业系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内蒙古沙产业发展水平为研究目的,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沙产业企业情况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具体选取10项指标构建沙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12个盟(市)中,鄂尔多斯沙产业发展水平排名第一,总得分为2.21;兴安盟排名最后,总分为-1.37;内蒙古沙产业的...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钱学森在1984年提出沙产业概念之后,经过刘恕、田裕钊等人的系统阐释,以及钱老本人的进一步说明,不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清晰的界定,而且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从现有文献来看,尽管钱老及其同伴们对沙产业的认识仍然在深化,但概念的基本规定已趋于稳定。他们所指的沙产业,是在“不毛之地”上搞农业,是解决中国21世纪人多地少矛盾的大农业生产,它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最大限度固定转化沙漠地区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发展节水、节能、节肥、高效的大农业型产业。然而现实经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沙产业理论和实践进展出发,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南缘沙产业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沙产业发展的五种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安虎山 《发展》2006,(1):72-73
四大亮点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指导下,实施"五个结合",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沙草产业基地,涌现出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沙草产业龙头企业,全区沙草产业呈现出"四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丁宁 《魅力中国》2013,(32):14-15
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产业化规律的前提下,利用高新科技扣现代经济管理手段对内蒙古沙漠化地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把防治沙害寓于开发利用之中,以开发利用促治理,促进内蒙古沙产业集成化、规模化发展并使之与沙区生态建设和沙漠化治理紧密结合,着力解决目前沙产业集成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大程度地契合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应该是今后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的定位和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防范发生林果"卖难"风险,提高农民收益,自今年起,新疆按照"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天山南北特色林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种苗花卉、特色沙产业、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据新疆林业厅负责人介绍,自2002年以来,新疆每年以百万亩速度递增林果种植面积,截至去年底已突破2200多万亩,总产量650万吨,产值450多亿元。随着红枣、核桃等经济林面积不断扩大,林果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14年新疆农民年人均林果业收入达到1400元。  相似文献   

15.
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年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它是战略、是方法、是新突破、是高科技.它要求知识密集、技术集群、系统耦合、文化衔接、利益驱动.它的标志是延伸产业链条,促成良注循环.它是非传统的、大集约的、精细型的、循环式的.它为西部沙地、草场、林区资源的转换增值和产业联动开辟了新路,为"恢复生态、发展生产、提高农牧民生活"的"三生统一"找到了结合部,为实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进而打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新型涉农后续产业找到了增长点.如果说,西部大开发,生态是重点,荒漠化防治是难点,那么,沙产业、草产业就是科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做大做强柴达木枸杞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规划指出:根据柴达木盆地沙化土地分布的特点,从治理荒漠化土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盆地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重点发展以枸杞为重点的沙产业。沙产业将是柴达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当前柴达木枸杞产业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做大做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19日-20日,“钱学森与内蒙古——纪念钱学森归国50周年暨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在会上说。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已写进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搞好产业集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沙产业、草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夏日 《北方经济》2012,(17):16-17
正钱学森先生生前一直用他那"永不枯竭的灵感",忠诚着祖国,报效着人民;20年来,心系草原,情牵大漠。中央评价他是"人民科学家",他很欣然。钱老知道"神五"、"神六"在内蒙古起飞,在内蒙古降落;知道内蒙古是他沙草产业理论的孕育构思之地,试验示范之地。他说":内蒙古各民族人民过去在‘两弹一星’事业上做出了贡献;现在又在沙产业和草产业上给全国带了个好头,做出了榜样。我希望他们在沙产业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4,(81):1-15
作为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三北地区的沙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对产业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产业发展缺少规划、缺少资金和缺少扶持,许多地区的沙产业蜕变成新一轮的开荒,给大范围的生态带来了隐患。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按照《防沙治沙法》,将生态恢复作为产业发展的首位目标,做好规划和总量控制,因地制宜进行政策扶持,使产业发展与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形成互促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农业也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运用。现代农业发展从传统的土地流转等向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互联网式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产业链条与结构模式的合理性是支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也要重点关注产业链条与结构模式的转变。互联网带给农业的影响不仅仅是转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更需要将资本进行信息化的利用,扩张农产品信息化、商品化、电商化,促进农村的经济与消费同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