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君轶 《旅游学刊》2012,27(8):9-10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旅游产业正步入产业融合时代,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出现了大量的产业融合现象.在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高速发展的时代,旅游产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势,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业效率为目标,以信息通讯技术为着力点,助推旅游产业的创新与融合,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锦  陆林  朱付彪 《旅游学刊》2011,26(4):13-19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产品、模式、机制、路径和效应等方面,对已有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国内与国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并对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认为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应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性研究、旅游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研究,以及旅游产业融合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蔡卫民 《旅游学刊》2011,26(9):9-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融合不仅扩大了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也融生出了诸多的旅游利基市场,医疗旅游就是其中迅速发展的一支。2004年,医疗旅游的全球产值为400亿美元,2006年则增长到600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将会达到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态团化作为产业高质量供给的一种体现,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界定旅游业态团化概念,对华侨城旅游事业发展历程展开案例研究,凝练出旅游业态团化路径图,为产业及企业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发现:1)以旅游价值链为基础的旅游业态团化进程分为线型无核、线型单核和树型多核3阶段,3阶段旅游业态是由点到组、由组到团的演进过程;2)旅游业态团化模式有环节渗透式、链条重组式和网状重构式,3种模式是旅游产业从内部融合到跨界融合再到叠式融合的递进过程;3)旅游业态团化过程表征着产业大融合,揭示了产业纵横交错、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新业态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产业融合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的大量出现是产业融合的表现特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盛,是传统旅游业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云鹏  王京 《旅游学刊》2012,27(7):9-10
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产业,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的"天然"属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业融合的社会基础、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发生了变化,因此,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由于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信息依赖型和信息先导型的产业特征,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明显加快、深度不断加深.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蚂蜂窝旅游网等一批新型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成功运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时代和产业特征——源于需求泛化和信息共享的深度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7.
李锋  陈太政  辛欣 《旅游学刊》2013,28(1):69-76
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而目前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演化方面,却忽略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力量。文章以演化的视角,结合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研发经费融合和研发人员融合等指标为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系统度量指标,以技术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和规模结构等为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度量指标,运用协同动力模型,以西安为例对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①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程度是旅游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②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和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协同效应;③西安旅游产业内部还没有建立起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的正反馈机制;④西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旅游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负反馈机制,当旅游产业结构的有序度不断提高时,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就会放慢脚步。  相似文献   

8.
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省城旅游产业弹性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2001~2007年截面平均值数据,对中国省域旅游产业生产函数的弹性系数进行了实证估计研究.空间自相关Moran's Ⅰ和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检验显示,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产出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纳入空间依赖性的省域旅游产业生产函数估计结果发现,资本投入对中国省域旅游产业的弹性系数为0.74,而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40,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由此,在省域旅游弹性估算研究时不客忽视空间效应的作用,制定差异化的提高资本和劳动投入及其配置效率的旅游发展策略,对实现我国省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以及旅游产品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产生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特定空间的集聚构成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本文尝试性地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这一实践早于理论的新兴旅游产品进行了定义;从"一站式体验"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主流模式;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提出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刘鲁 《旅游学刊》2011,(4):12-12
国家旅游局在全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通过加强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本期笔谈就"产业融合与旅游"展开了讨论。张辉等谈到旅游业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是旅游需求变化,旅游产业融合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特点;张凌云研究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宋子千提出了旅游业应增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动性;何建民对我国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旅游开发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中,"跟风"和"趋同"现象较为普遍,经常造成同类景点激烈竞争,同型模式相互打架,扰乱了中国旅游发展的良好秩序。说到旅游业发展融合问题,有学者曾构造出一个复杂的模式,而这种貌似无所不包的万能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旅游发展越来越体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这使得从产业融合视角研究影视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旅游、影视主题乐园旅游、影视节庆旅游等6类,其中前3类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影视传播旅游,后3类可以概括为影视提供旅游内容。影视所固有的传播功能是前者的一个基础,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则是后者的一个基础,两者共有的基础则是影视和旅游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和技术创新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主要动力不同,需求发展导致的市场融合是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信息化领域相同的是,企业同样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旅游产业价值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产业链的概念不清与旅游定义不明确,旅游产业的边界也因此十分模糊。本文从旅游体验是旅游现象的硬核的视角出发,根据新兴产业的模块化特征,围绕旅游体验的生产与服务供给,分析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结构与特点,并据此分析旅游产业的边界及其划分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编辑手记     
春天又一次来临,翻开新的封面,伴着油墨的清香,2009年第2期如期而至。本期刊载文章包含了节事与旅游、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城市旅游、酒店与旅行社、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等丰富的内容,值得细读。节会旅游的研究,有助于对节会的理性认识;旅游目的地节事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大型节事提升旅游地形象,以及节事对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影响,等等。从不同角度解析节事与旅游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空间融合、集聚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特征,二者融合实则是两个具有各自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对各自产业进行“融合”“集聚”,形成涵盖有两大产业核心要素,能激发出全新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创新系统.文章首先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分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要素与层级结构的基础上将其解构为一个由内核与调控部分组成的创新系统;而后,综合运用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parallel law)、熵值权重法(entropy-weight method,EWM)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聚量测模型(PEF模型)及量测指标体系,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运用PEF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差异度、均衡度和模式选择与分类等方面对量测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初步探讨了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系统类型、演化路径及集聚模式.上述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对文化旅游创新系统概念、发展现状的初步认识,还有助于为各省(市、自治区)制定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措施与模式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丹萍 《旅游学刊》2007,22(6):91-95
1992年,以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有关"凝视"的著述为基础,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提出"旅游凝视"理论.厄里认为,"旅游凝视"是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是旅游者施加于旅游地的一种作用力,旅游者拍摄旅游地人文事象的摄影行为以及各类旅游广告图片等都是"旅游凝视"的具体化和有形化,旅游地由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被社会性地重新构建."旅游凝视"理论可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某些旅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打造旅游经济发展升级版、初步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出现的一项具有鲜明外向化特点、高端服务业特质以及旅游项目创新特征的医疗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十分符合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战略所倡导的鼓励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立足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支持新业态发展的产业导向.医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十分迅猛,许多国家纷纷把医疗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予以扶持.在我国,这一产业正处于起步摸索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将要编制的“十三五”旅游规划中,深入研究我国医疗旅游这一专项市场的发展战略,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新业态是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的融合.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增长的源泉.文章实地调研了以新业态形式运作的酒店、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发现旅游非正规就业在不同行业中普遍存在.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向前述三类不同的旅游企业发放了300份问卷,利用问卷形成的构念构建了一个经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发现,旅游产业融合通过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影响非正规就业.文章的核心观点有三个:第一,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旅游新业态可以通过非正规就业带动就业总量增长.第二,旅游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各自单独并不影响非正规就业,它通过与经济景气度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对非正规就业产生影响.旅游经营形态既独立影响非正规就业,同时也和经济环境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影响非正规就业.第三,经营形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的核心,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非正规就业.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部门应该重视旅游领域出现的各种新业态,新业态可能会改变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博洲 《西部旅游》2022,(19):19-23
文章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为目标,根据“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世界各大旅游强国“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经验,浅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对发展“艺术+旅游”新型业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据此提出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艺术山脉”的构想及可行性建议,以期从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角度,打造一个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全球产业价值的“艺术+旅游”全新形态,为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及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新参考、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