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财经研究》2006,32(12):140-143
【区域经济研究】聚集效应、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市增长机制的重构———转轨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古典模型的拓展史晋川战明华1(5)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现实地位变迁:理论与实证郑炎成陈文科3(5)基于投资区域乘数理论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马文军李保明潘英华3(21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基本上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体。区域经济体与我国整体宏观经济互相促进,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经济体对于一些稀缺资源的争夺,这种追求区域经济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全国的宏观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各区域经济体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引进行为,通过构造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从理论和政策角度得出了一定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愈显迫切。经济最优化发展,使得选择什麽投资方向、产业结构怎么调整、如何打造区域吸引投资的产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亟待于从区域经济理论中得到明确解答。本文从产品的产销入手,用凯恩斯分析投资乘数的方法,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投资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刘晓红  李国平 《经济地理》2006,26(2):203-206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安市为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储蓄对GDP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投资对GDP的乘数效应显著。这为西安市和西部解决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两条主要路径:①积极引进外资,增加投资供给;②引入国外金融机构,增加区域金融产业竞争程度,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孔祥毅  游广武 《经济问题》1990,(12):53-55,64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很大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土上实行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只能以分层调控模式为主体,中央与地方(主要是省)调控相结合、相补充。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对中央宏观调控论述颇多,而对区域经济调控却很少有人问津。我们认为:在分层经济调控体系中,区域经济调控是整个宏观调控是否有效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本文以区域经济调控的性质、特点与相应的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区域经济调控,以及与资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朱秀云 《经济管理》2006,(18):68-72
投资宏观调控对投资效率进而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的投资宏观调控在理论上相对滞后且在实践上效力不足。本文立足于我国投资发展和调控的现实状况,对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进行了再认识,指出了实现有效的投资宏观调控的现实条件,最后在针对性基础上对投资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进行了创新,以求促进和完善我国当前的投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梁伟萍 《时代经贸》2012,(22):89-91
区域经济风险,作为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之一,对海外投资的企业绩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选取的几个重要经济体,进行区域经济风险研究,同时,综合比较所选择的各个经济体区域经济风险值的因子分析评价情况与聚类情况,为国内企业提出区域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运行中,投资具有先导作用,并以其乘数效应异化为带动和拉动作用,强化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投资政策成为启动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但由于投资的“双刃剑”效应,投资政策的运用必须谨慎权衡。一、投资与宏观调控的内在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不管与何种...  相似文献   

9.
依据现实调整目标优化投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依据正确的目标,才能运用正确的手段,提高投资宏观调控的效率。当前对投资宏观调控目标的认识滞后于现实的需要。依据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我们认为,应转变对投资效益的调控,将合理的投资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刘勇 《经济师》2004,(8):231-232
文章基于宏观的研究视角 ,研究区域发展理论及核算方法 ,并说明区域发展成本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主要作用。该方法是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利用投入产出的方法加以核算的。文章主要从区域成本差异这个新的视角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 ,既有利于宏观调控 ,进行有效投资 ,又有利于各地区调整产业结构 ,发挥地方优势、研究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1.
奚天明 《经济问题》2007,(10):92-94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重点对奥运会投入模式、结构、预算与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结合型投入模式更有利于奥运会的产出效益,降低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的比值、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是规避奥运会投资风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投资是湖北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湖北省投资增长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为了避免湖北省投资因过热而浪费社会资源或者因投资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应按照投资效率原则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阐述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和行业结构基本情况,利用投资效率指标对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投资政策进行了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今后一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的产业和行业结构,为湖北省固定资产投向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鉴心理学家在赛马赌博中发现的规律,对股票市场的截面效应进行了理论推测。同时,通过构建一个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采用非参数统计和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情绪指标的变动对特征组合收益率的影响并给出解释,并通过考虑系统风险的情绪变化与其他情绪代理变量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环境投资的法律保障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环境投资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领域,同时构成了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其范围和力度越来越大,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对环境关注程度的加大。但在现实当中,人们投入了可观的资金却收获不大,没有达到环境投资应有的效益和预期目的。因此,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传统的投资模式和思维方式限制了环境投资效益的产生,人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环境投资的概念.强化负环境投资和间接环境投资的概念,使正环境投资与负环境投资、直接环境投资与问接环境投资相得益彰,达到良性的环境投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东道国与外商投资者的博弈行为出发,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外资优惠政策调整的动态博弈模型,据此模型得到三个命题:东道国引资过程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条件,优惠政策的边界条件取决于收益系数、成本系数以及最佳外资规模的大小;优惠政策与投资环境具有反向的替代关系,与外资的最佳规模呈正比关系;低质量的投资对环境的敏感系数要小于高质量投资,低质量的投资对优惠政策的敏感系数要大于高质量投资。并用这三个命题对中国外资政策调整的历程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以东部地区典型省份为代表,从投资角度出发,通过划分不同的投资形态,实证研究了不同投资形态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首先,江苏经济增长与不同投资形态的协整分析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次,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不同滞后期的投资形态与GDP之间互动关系存在差异;最后,分析了1983—2009年间不同投资形态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部地区利用不同投资形态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将逐渐成为支柱产业。这其中也伴随着各种问题,如房价的大幅上涨,空房率的上升,豪华别墅的大量建设等。这些问题都从某些方面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房地产过热和泡沫的产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茂中  张宏 《技术经济》2006,25(8):99-102
本文通过分析跨国直接投资估价方法,认为传统评法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投资价值。本文引入实物期权法,它矫正了传统方法的一些缺陷,并引发了跨国直接投资价值评估的革命。本文介绍实物期权法的思想并予以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3—2007年我国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参与度、FDI研发强度以及科技人员比重等因素对内资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对全部内资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将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和一般行业,外资参与度对内资高技术行业研发强度的抑制程度要小于一般行业。外资研发强度对内资高技术行业研发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对一般行业亦产生消极影响,但不显著。外资科技人员比重明显促进了高技术行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对低技术行业的研发支出强度产生负面影响,但统计上也不显著。上述结论意味着外资参与对内资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较为间接,需要关注直接影响内资自主创新投入的外资研发强度和外资科技人员比重等因素。内资企业要主动提高自主创新投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缩小和外资的技术差距。  相似文献   

20.
胡翠平 《技术经济》2015,34(4):37-41
利用2003—2012年中国在亚洲地区的OFDI的面板数据,按投资流向分析中国在该地区OFDI的主要动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顺向OFDI具有显著的市场寻求、自然资源寻求和效率寻求的动因,而创造性资产寻求的动因不显著;中国对亚洲地区发达国家的逆向OFDI具有显著的市场寻求和创造性资产寻求的动因,不具有显著的效率寻求和自然资源寻求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