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讨论泡沫问题的一个前提是,市场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包括政府、普通投资者的决策都是基于他现有的信息和知识水平上的理性决策。然而,现在经济学家提出的观点中所含的泡沫比股市上的泡沫大得多。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房地产泡沫——中日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日本货币政策应对房地产泡沫的教训,并比较中日两国针对房地产泡沫决策的宏观经济指标以及货币政策不作为的宏观经济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日两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具有相似背景,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指标也呈现出与日本资产泡沫形成期类似的特征.考虑到两国银行体系在房地产融资中的相似地位以及同样较高的房地产家庭财富占比,在货币政策的应对方面应该紧缩货币以挤压泡沫.  相似文献   

3.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及产生基础 所谓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也就是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市场基础价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可以说,地价的升值特性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蓝筹泡沫也是泡沫,而且是危险性更大的泡沫. 不错,说蓝筹泡沫也是泡沫,本来是一句说了等于没说的大白话.可是,在中国股市,偏偏就存在这样的怪论,认为垃圾泡沫才是泡沫,而蓝筹泡沫就非但不是泡沫,反而是什么宝贝似的.前不久,有一些经济学家发明并得到官方认可的"结构性泡沫"说,就是这种意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经济中泡沫的生成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描述了泡沫发生、膨胀和破裂的过程和机理,指出预期,特别是理性预期,在泡沫形成中的作用.泡沫是引起金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消除金融市场中的泡沫将提高金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预测人们可能的投资行为,在投资中至关重要.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并非是完全有效的.有效市场理论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而这显然并不符合现实市场情况.投资者并非如有效市场理论所说是理性的,而是不时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左右投资决策,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市场的走势变化.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如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2007年的全球资本市场泡沫;远如郁金香泡沫,美国的佛罗里达地产泡沫,1987年的黑色星期五事件等.  相似文献   

7.
从风险逻辑角度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政策效应、虚拟价值、不稳定性及危害性,房地产价格泡沫投资博弈获利会产生"真实金融风险",但市场恐慌激活的"潜在金融风险"才是影响金融稳定的主因.当经济由高增长转向正常增长速度时泡沫风险矛盾凸显,房地产定位要及时从支柱产业转变为保障性产业.泡沫膨胀与泡沫破裂都将导致财富转移加剧分化社会阶层,由此引发的政治风险比金融风险更可能导致市场恐慌甚至形成金融危机.泡沫膨胀与破裂双向风险是调控房地产价格的难点,泡沫膨胀是破裂的根源但也孕育着更大泡沫的破裂,因而在泡沫萌芽时期就应采取市场手段持续抑制泡沫膨胀,在泡沫矛盾尖锐的短期时点只能用非市场手段"稳房地产价格稳到底",而长效机制是推进房地产改革、去投资属性和构建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8.
最近市场空气紧张,可谓满城尽是"泡沫"论:谢国忠疾言厉色"中国股市要警惕泡沫",同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则提出"要和泡沫共舞".当然也有人否认泡沫的存在,理由是现在沪深300指数大约还维持着25~30倍的市盈率,与上一轮大牛市(2000年前后)50~60倍的市盈率水平相比还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业更加快速发展.然而,却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现象.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原因,和房地产泡沫的弊端以及提出了一些防范房地产泡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泡沫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对于股票市场泡沫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息.本文根据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中国股市泡沫过大的危害,并探讨了面对严重的股市泡沫问题应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资产泡沫是金融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在现实的资产市场上,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经验现象是,在没有显著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却会持续上升,从而产生资产泡沫现象.  相似文献   

12.
股市泡沫来源于投资者对股票的价格预期超过了其基础价值.宏观经济过热将使投资者产生普遍乐观的情绪,并通过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机制引发股市泡沫.本文用相关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中国近年来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与股市泡沫指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股市泡沫与前期的宏观经济情况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近12个月的宏观经济增长情况是当期股市泡沫存在的原因,而股市泡沫对宏观经济没有反馈作用.据此,本文认为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股票市场的情况,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等途径来防范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市场泡沫测度:珠三角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测度一国或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水平和投机程度,是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房地产市场相关问题的基础.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在持续快速上涨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在市场的波动中如何准确测算其泡沫程度值得关注.目前对于房地产泡沫的测度方法不一,本文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测算珠三角房地产市场泡沫,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房地产市场真实的泡沫程度和房价合理度.结论显示:珠三角各地市房地产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当前的房价不尽合理,首付款和还贷压力均成为抑制市场需求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我国06年出现的股票与房地产资产价格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中国的资产价格,特别是股市和部分区域房地产价格已严重超过温和泡沫的界定区间.本文研究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一般过程,然后用一般泡沫检验方法检验我国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再结合我国股市和房市的具体特征分析泡沫膨胀的主要原因及膨胀机理,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理性泡沫是一种在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时能够稳定存在的泡沫.本文重新讨论了理性泡沫的存在条件,与Tirole(1985)的结论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在经济动态有效的情况下,泡沫是仍然可以存在的.泡沫的出现对技术创新有一定影响,表现在对劳动型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资本性技术创新则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测度及其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对1993~2006年年初A股市场泡沫进行了测度,并根据对美国股票市场泡沫分析结果,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泡沫合理性问题.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中国A股市场的内在价值保持相对稳定,而股票价格却频繁大幅波动,且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内在价值,市场中的泡沫成分较多;股价指数及市盈率指标对股价泡沫大小的揭示能力非常有限;中国A股市场的泡沫多数属于超常泡沫,但自2001年开始的股市调整使市场中的泡沫得到有效释放,至2006年年初,市场泡沫已经回落到正常水平,2006年大牛市行情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市场调整后投资价值的显现.  相似文献   

17.
一、资产泡沫与货币政策关系新论 资产泡沫虽然在破灭时对实体经济有巨大的杀伤力,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资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和破灭不仅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自我调节机制之一,也是资产财富创造的不可或缺环节.一是经济成长阶段,投资创业繁荣需要泡沫拉动.二战后以IT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资本市场泡沫.二是从通胀角度考虑,资产泡沫是对超额货币的有效分流.正因为规模庞大的交易性资产的存在,使得超额货币得以分流,从而减轻实体经济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造成金融危机,而且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的发展,所以研究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深入的剖析和对影响我国房地产泡沫因素的比较,认为我国目前整体存在泡沫风险,并且局部地区已出现泡沫.通过对我国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探讨,借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可以为进一步防范我国房地产...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持续过热,市场投机情绪已日渐高涨,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等经济问题将逐步涌现,因而新的一轮房地产调控也已拉开了序幕.大型城市综合体作为商业地产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地产政策对其调控的力度不是很大,发展前景还是较为显著的.大型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方便及改善当地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在财政、就业、扩大内需、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由于其投资巨大、建设工期较长、投资回收期等原因,促使投资者不得不在项目的投资、融资上多费些周折.因为,如一旦在决策过程中出现误判,会导致整个投资的失败,严重的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所以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建设前的投融资决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投融资决策中应考虑的问题入手,并对其加以分析,最终提出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融资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些市场人士沉浸在乐观情绪中不能自拔,他们从金融危机之后的反常乐观中尝到甜头,殊不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违反常态过久.果然,2010年的物价托货币之福节节上升,抑制泡沫成为重中之重. 如果我们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与2011年资本市场仍会维持向上势头,但结果必然是可怕的"2012"提前到来,急剧缩短泡沫崩溃的时间.看清楚危害的政府下决心要挤出市场泡沫,起码不让泡沫继续壮大,以便腾出用真实财富填充泡沫的时间和空间.货币与基建等略有下行,这是保持紧缩下的平衡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