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场“世纪之战”的焦点实质上企业员工素质之间的比拼,能否招聘到第一流的员工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员工的招聘与选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它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形成、管理及开发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之中,我们的员工招聘工作却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挑战:获得一流人才越来越困难,员工招聘的成本比率却日益攀升,费劲心计招聘到的却是不适合企业的人员,  相似文献   

2.
孙武 《人力资源》2005,(10):38-39
今天的中国,能力及能力倾向测试在企业招聘中,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但诚信测试仍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应用者更是寥寥无几。事实上诚信测试的意义并不亚于能力测试,它能帮助企业招聘到诚信员工,进而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保持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3.
摘要:业文化在招聘过程中具有过滤、筛选功能,招聘是宣传、整合、执行、更新企业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两者具有交互效应。通过有效的招聘策略,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降低员工流失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全球竞争的激烈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向世界市场。企业的跨国经营需要招聘多元化的人才,员工多元化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财富,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招聘中应该注重人员的多元化。员工多元化招聘与单一化的员工招聘模式相比,它要求招聘管理人员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束缚,有意识地去招聘多元化的员工,并在招聘的同时考虑员工的性别、性格、气质、价值观、学历、经验的合理匹配,为实现多元化员工配置奠定基础,给企业带来高效业绩。  相似文献   

5.
王梅英 《人力资源》2006,(2S):30-31
又到了年初,各单位大规模招聘新员工的时节又到了。不知你发现没有,只要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形形色色的“关系户”就会从各种渠道纷至沓来。还偏偏有些企业特别欢迎这种“关系户”。《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查》显示:企业中由员工或熟人推荐而来的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分别占46.17%和50.85%的比例,而一般员工的招聘就更脱离不开这个怪圈,通过“圈子”吸纳的人才高达60.85%。[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员工招聘过程中存在的招聘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出了招聘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其影响,深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人力资源招聘相关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提高企业员工招聘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罗小刚 《公司》2002,(2):11-13
招聘,不再是填一张表那么简单;招聘质量是招聘工作的主题。怎样及时招到合适人才、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和减少新进员工的离职率,这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巨大挑战。人们见过很多公司的招聘会、招聘广告和招聘人员,各公司都有自己的招聘方式,但做得规范和标准的不多,人员招了又走,走了又招,招聘人员疲于奔命。对现有的招聘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仅择其大概,罗列如下:1.对招聘人员的要求和组织不够。这源于不够重视招聘工作。在招聘过程中,招聘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招聘的质量,而且,应聘者会以招聘人员的素质而推论该公司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企业招聘工作是企业吸纳和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招聘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前许多企业招聘的质量比较低:企业招聘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其他部门总是抱怨招来的员工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甚至招到人品和能力很差的员工,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企业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无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  相似文献   

9.
薛倩 《企业导报》2014,(24):154-154
员工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前提,而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招聘到企业需要的人才等。本文立足于此,对现代企业员工招聘的流程进行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杨静 《企业文化》2006,(8):65-67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场“世纪之战”的焦点实质上是企业员工素质之间的比拼,能否招聘到第一流的员工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员工的招聘与选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它对企业人力  相似文献   

11.
面向个人——文化有效匹配的招聘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聘是企业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迅速形成生产力,其成功不在于招来多少人,而在于留住多少人。企业文化在招聘过程中具有过滤、筛选功能,招聘是宣传、整合、执行、更新企业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两者具有交互效应。通过有效的招聘策略,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降低员工流失率。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13):27-28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因而人才作为企业的主体在企业的竞争中的地位尤为突出。本文结合目前泰州某医药集团的人才招聘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实际人才招聘方法,总结其招聘过程中不足,并提出适合其实际发展需要的人才招聘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不断的向世人证明,在员工的绩效创造过程中,员工是否具有胜任其岗位工作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对于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越来越要求重视对员工素质的测评。胜任特征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人进行科学地评价、分析、鉴定的技术和方法之上,它的实际意义显而易见。中小企业通过素质模型的建立,为人才招聘提供了较为客观的标准,在遵循有效的招聘甄选决策的同时,提高了企业招聘人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企业招聘质量的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招聘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应当说,对招聘质量至今尚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我们不妨认为,招聘质量是企业的招聘成本、招聘员工合格率、员工忠诚度和员工离职率等项指标的综合反映。目前,一方面许多人特别是大学生抱怨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抱怨招聘质量不高。那么,企业招聘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部分员工学历、能力不符合要求。据统计,持有假文凭的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约占20%左右;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持有真文凭,却没有什么真本领。第二,员工离职率较高。有许多企业招聘的员工,在…  相似文献   

15.
张成钢 《河北企业》2012,(11):71-71
<正>随着外部招聘的风险和成本越来越高,加之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企业为了安稳渡过"冬天",开始转战内部招聘网罗人才,阿里巴巴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现象在企业招聘管理层和执行层人才时,更为凸显。内部招聘是很多企业不错的招聘渠道选择之一,在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招聘机制,不仅能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也有利于建设学习型企业氛围,更是企业对员工价值认同的主要表现之一。虽然内部招聘有诸多优点,然而操作不慎,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狼狈和艰难的境地。规避内部招聘的弊端,让其真正发挥优势,才能提高招聘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分析视角企业都希望招聘成本与效益最优,招聘时尽可能增加合适求职者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筛选成本。对于企业员工招聘成本的研究,一般学者认为,一是财务报表上能够反映出来的投入到招聘工作中的各种费用,二是企业容易忽视的隐性成本。尽管上述成本已经涵盖了企业在员工招聘过程中的每个方面,但仍不完整。笔者认为,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因在每个招聘环节时间延迟,致  相似文献   

17.
与如何应对核心员工离职永远相伴的就是如何招聘到新的核心员工时值招聘高峰企业应如何在关键岗位的招聘面试中提高效率呢?  相似文献   

18.
<正>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招聘工作的好坏不但决定着企业短期内人才队伍的配置状况,而且影响着企业与员工长期内能否共同成长和发展。所以,人才招聘与选拔工作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造成企业招聘成功率低、招聘成本高的原因不一,部分企业并不关注招聘环节,仅靠老板拍板定人,凭借直觉与经验做判断,这也是招聘过程中企业出现的通病;有的是因为招聘流程不合理,有的则是由于招聘渠道不合理等等。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能否吸引优秀的人才已经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员工招聘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本文针对企业员工招聘问题的性质,通过实例,运用管理运筹学中的0-1整数规划模型,对企业员工招聘问题建立了运筹学模型,并利用WinQSB2.0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和科学决策,以说明该模型和WinQSB2.0软件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员工招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员工的高流动率成为了旅游企业良性发展、获取更大利润空间的瓶颈问题。旅游企业的产品生产和服务需要员工与顾客合作完成,员工队伍的稳定对旅游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招聘是旅游企业获取人才的第一步,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素质模型、创新招聘方式、组建优质招聘团队、选用合适的甄选技术和创造员工忠诚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为旅游企业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