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观自信为顶层设计,从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革命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独特视角,构建了基于家庭、高校、社会的"三要素,五层次"大学生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培养框架,揭示了培养过程的保障机制、协同驱动机制、评价机制,以促进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育机制,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韩应彬  徐园媛 《商》2014,(38):72-7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我国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观,也是大学生群体必须加以培育和践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把握住大学生群体,关注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结合90后大学生特点,契合校园文化建设,紧扣主流价值,开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徐琪 《中国报业》2012,(8):265-268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日益多样的社会思潮,如何引导社会成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价值认同,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以此提出青年大学生塑造主流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商》2015,(50)
"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和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和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人才必备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应将其作为规划和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内涵和活动内容的理论指南。"1通过社会实践这一途径,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之在现代教育总格局中获得应有的重视。同时,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方法与途径,逐步形成一套富有特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1)
高校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艺术类大学生是青年学生中特色鲜明的群体,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主流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本文从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对策,为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施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深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由于其本质存在的,蒙蔽性与复杂性,以致许多大学生简单地将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等同起来。本文分析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实质,并阐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及解决的对策,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通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识别和抵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5,(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彰显了大学生的发展、成才与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性。在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把握三个维度: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关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导向,从公民德性的要求凝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体系,从人文素质的提升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鹏程 《品牌》2014,(8):231-2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方向。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在现阶段,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又紧迫。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学习其精髓。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深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由于其本质存在的,蒙蔽性与复杂性,以致许多大学生简单地将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等同起来。本文分析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实质,并阐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及解决的对策,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通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识别和抵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0):66-68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和途径。本文从社会实践的作用、现实问题及开展途径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依据和现实意义,以期增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对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实效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赵海峰  文为 《北方经贸》2006,(4):121-123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被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呈上升趋势。文章构建了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与非法传销组织的关系模型,揭示其根本原因在于新形势下,以物质财富来衡量大学生价值的主导价值观在学校、社会、家庭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然而,现行教育体制又忽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张莉 《致富时代》2015,(3):249+251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急剧变化的环境正从多个角度影响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积极的环境氛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调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要素,使之形成氛围合力,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这四个主要的环境要素来探析它们相互之间的协同运作,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形成合力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3.
祝秦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259-260
青年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变迁的影响,并在近几年表现出鲜明的物质导向性、职业中心性。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手段与目标的本末倒置,使他们容易产生人生价值目标的混乱。针对大学生这种特征,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引导,使之形成正确地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沈永真 《消费导刊》2011,(16):100-101
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法律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赵丹丹 《商》2013,(16):299-299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西方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宣扬提供了社会现实基础。功利主义思想呈现出的弊端影响着大学生。本文分析了功利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辩证看到功利主义,注重社会主流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加以‘引导,使其价值观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就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高校也推进了立德树人工程的深入开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日趋明显。本文针对核心价值观与个性发展相互融合性,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个性发展的相互融合性三方面探究其相互融合性,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探讨了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及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与途径等方面,对引导大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5)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后备力量,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尤为重要。在当前的新传媒环境下,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移动新闻客户端获取资讯的主要群体。移动新闻客户端是拥有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创新形态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充分利用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3):205-2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了近现代社会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我国受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冲击,致使一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透视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困境,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和培育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中国市场》2008,(35):160-160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