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战略联盟协同效应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协同竞争模式,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然而,由于联盟的复杂性,许多企业在联盟过程中只停留在前层次的合作而没有真正实现协同效应。因此,对企业战略联盟协同效应评价作出科学的评价对充分发掘企业联盟的协同效应,有效地建立战略联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姜凌 《商场现代化》2006,(32):151-152
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间的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要模式。电子商务为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对电子商务战略联盟及其协同效应研究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提高电子商务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谈战略联盟建设和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战略联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国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积累经验、建立规范的科学管理提升协同效应和联盟合作效果;通过树立共赢观念,强化声誉成本应对联盟风险;通过重视品牌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培育和保护,以实现联盟的更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迪  ;王中圣 《商》2014,(39):76-76
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是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市场竞争力量,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竞争手段。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战略联盟打破了传统的竞争模式,一个企业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壮大,必须同竞争者展开合作,以竞争实现合作,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客户锁定。本文试图从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特性、企业联盟后体现出的强势进行探讨,指出高科技企业应转变观念,尤其是转变对竞争的认识,运用合作竞争的运营模式,以期指导高科技企业通过实施联盟战略锁定客户。  相似文献   

5.
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型的竞争战略方式,这种战略组织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费用,节约资源,分担风险,增加利润,还可以避免市场过度竞争,使企业之间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达到互利互赢的目的。本文以500家创业板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通过筛选出进行过战略联盟以及有可比性的公司,最终选定了在2010年~2013年间进行过战略联盟的77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表格计算六个对战略联盟有重要影响的财务指标,来对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联盟公司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联盟公司实行战略联盟的强弱。最终得出结论:在保持公司有一个更好发展的前提下,有风险投资背景的联盟公司实行战略联盟的效力比无风险投资背景的联盟公司强。  相似文献   

6.
在战略联盟的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管理,对于联盟稳定性、实现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考察了战略联盟中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联盟管理中人力资源整合的生命周期理论、联盟企业文化融合理论及多元化的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在联盟稳定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发现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分析完善战略联盟、实现联盟稳定性的管理模型更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梁建英 《江苏商论》2005,(11):155-156
信任广泛地存在于个人和组织之间。企业之间的信任是企业合作的基础。战略联盟中合作方的相互信任不但可以减少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降低联盟风险,而且有助于实现战略联盟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特定事业与职能部门间,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和各公司的战略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在一起的网络式的经营联合体。战略联盟作为企业一种新的战略方式其形成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原因。我国企业应大胆选择战略联盟这种战略,弄清建立战略联盟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以便成功地建立战略联盟,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结构的整体分析,以江苏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中软件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企业关系强度、企业异质性、企业兼容性三个维度分析战略联盟绩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发展模式进行有效指导,进而使联盟绩效得到提高,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险的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的战略联盟合作模式对各种风险的规避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企业对战略联盟结构模式的选择偏好。本文从基于风险的角度探讨联盟的合作方式,主要参照战略联盟中存在的关系风险和运行风险两种明确的风险类型,对战略联盟的四种重要合作模式一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联盟的结构选择应当允许合作者更好地控制两种风险总的水平,重点是特定的风险与所选结构的匹配。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国际竞争中,一个企业的竞争地位不再完全取决于公司内部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而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与世界范围内其他公司或企业所结成的战略联盟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战略联盟及其形态演进;其次,阐述了企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原因、战略联盟的形式及构建;最后,探讨了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联盟失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谭博  杨文婷 《商业科技》2013,(30):57-58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逐渐发现原本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内部发展及外部扩张的需求。企业战略联盟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合作的平台。由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和深圳腾讯科技三家公司成立的“众安在线”,打破了原有企业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集合三家企业的优势,开创了全新的企业网络战略联盟模新式。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投资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水平低、宏观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尚未形成全球性生产经营体系。跨国战略联盟是实现技术研究与开发国际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出台适度倾斜政策扶持大型企业,推进国际市场,形成合作经营与跨国经营战略联盟,以增强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海尔集团在走向海外市场过程中对战略联盟的应用,主要探讨了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快速发展壮大的问题。文章首先引用了战略联盟理论以及日韩企业运用战略联盟方式发展壮大的案例,然后对海尔集团和洗衣机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导出使用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海尔与VDE,GE等公司达成战略联盟的过程,对家电企业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敏华 《财贸研究》2003,14(6):82-85
跨国战略联盟是跨国经营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所建立的合作关系,是企业可以扩大经营范围而不扩大企业规模的一种经营方法,作为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间的“混成组织”,跨国战略联盟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柔性”竞争,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加入了合作的内涵,是一种合作性的竞争或竞争性的合作,它对现代企业的竞争关系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汽车巨头美国福特和日本马自达"联姻",首创性地组成国际战略联盟以来,国际战略联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联盟合作的高潮。各领域的企业纷纷"牵手",并且大多的联盟企业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剖析国际战略联盟这一兼具竞争与合作的新型组织及中国企业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如何利用国际战略联盟模式实现国际化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洁琼 《商》2012,(20):47-47
战略联盟是当前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战略。因为战略联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元化经营等目标,这些对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和形式出发,指出战略联盟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剖析了战略联盟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初步探讨了通过联盟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毅 《商场现代化》2005,(12):197-198
战略联盟显示出的联合是自发性、非强制性的,联合各方面的同时仍保持着本公司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和自主经营权,彼此依靠相互间达成的协议联结成松散的整体。联盟不稳定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促进战略联盟合作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对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描述.并给出缓解联盟不稳定性的一般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文辉  陈荣秋 《现代商业》2007,(29):142-14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这种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战略联盟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战略联盟形式和理论不断涌现,使得战略联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愈来愈广泛和深入。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对现有战略联盟形式和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战略联盟形式——治理权战略联盟,并将其与现有的股权型战略联盟和契约型战略联盟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揭示了治理权战略联盟的价值和意义及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追求个体利益的形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互利共赢战略以经济全球化时代为实施背景,以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为实现基础,以开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为实践途径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企业战略联盟的出现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互惠共赢的最典型的体现方式。本文通过博弈的方法,对战略联盟进行分析,并通过Cournot模型,分析战略联盟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从而说明战略联盟实现互惠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