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然 《商》2015,(2):75
目前,我国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缺乏资源整合,大部分慈善政府医疗救助还是各自为政,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救助效率不高。因此,本文在分析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异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衔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通过确立政府在医疗救助中的主导位置,加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的力度,建立社会救助机构和基金,完善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和建立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农村医疗救助重点选择问题思考——基于有限资源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益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52-53
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分别从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标准三方面思考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设计,提出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以贫困人口为救助对象,重点于小病救助,并认为我国救助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状况,展开分层救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存在问题的梳理和原因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强调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要使基本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相融合.形成综合性的救助模式,不断扩大医疗救助的可及性、公平性,真正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5.
医疗救助作为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的项目之一,是医疗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从供给方面而言,具有非竞争性,从需求方面看,具有非排他性。医疗救助的公共品的性质,使得政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医疗卫生支出的投入与弱势群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需要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公益性捐赠作为补充形式对我国医疗救助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2015,(9)
当今社会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也成为了一种常态。公共政策的设定不应只是定位为政府领域的管理,而应将它扩大范围定位为全社会管理,为了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政策设定过程中作用,因此要明确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定位。本文通过对政策制定过程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运用云南怒江建坝案例将理论融入实际来说明非政府组织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最后得出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商》2015,(32):39-40
建设农村医疗救助体系是我国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农村医疗救助体系是指政府通过提供财政、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使贫困人群直接获得某些或全部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以改善贫困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运行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基本得到改善的今天,重大疾病所导致的高额医疗费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在目前贵州省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于黔西南州兴仁县这样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构建有效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在阅览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农村重大疾病救助体系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贫困人群的健康服务已成为21世纪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其中最核心的服务之一便是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我国的医疗救助起步较晚,相关法律缺失,基础理论研究亟待解决。本文从医疗救助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医疗救助的法理价值和经济功效,目的为医疗救助立法进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贫困人口的健康服务:人口与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较系统地阐述了人口、发展及贫困的关系,重点阐述了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健康服务的状况及问题.应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全面审视和统筹解决贫困人口健康服务不公平的问题.在目前中国现实国情下,对贫困人口应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改善其健康服务,以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公平.展望了贫困人口健康问题研究的前景及其与其它学科在医疗救助领域中的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较系统地阐述了人口、发展及贫困的关系,重点阐述了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健康服务的状况及问题.应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全面审视和统筹解决贫困人口健康服务不公平的问题.在目前中国现实国情下,对贫困人口应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改善其健康服务,以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公平.展望了贫困人口健康问题研究的前景及其与其它学科在医疗救助领域中的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渝北模式"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特征,进而总结了该模式对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暴露出了创新能力不足、融资难度大和政策落实困难等等问题。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各国开始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态度也由支持其发展演变到从政治上开始重视刺激创业发生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文章分析了创业公共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公共政策角度界定了创业公共政策的研究范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的医疗问题,通过拨款和捐助等多渠道,实施专门的帮助与支持。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涵盖城镇居民、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医疗救助资金不足、区域差距明显、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大部分社会困难群体仍游离于医疗救助范围之外。针对于此,笔者对国外医疗救助制度的经验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病医疗救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实施现况对于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湖南省A、B两地大病医疗救助数据,结合政策文本分析、走访、座谈等方式,从受益人口、救助资金、救助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考察评估大病医疗救助实施效果。结果是两地医疗救助受益人口较少,医疗救助水平不高,但救助对象满意度高。建议一是扩大或取消大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限制;二是提高或取消大病医疗救助封顶线;三是扩大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四是加大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投入;五是完善大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补充性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等为辅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尽快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对于缓解他们的医疗困难,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缓解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救助对象的确定缺乏科学性、医疗救助和制度衔接错位等问题,通过加强档案规范化建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使农村医疗救助更好的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本基础。新源县自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受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新源县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做法中.去探讨研究今后县级财政如何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致力于更好的缓解弱势群众看病难看病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外典型国家医疗救助制度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变化,城乡之间和内部的收入差距拉大,形成了城乡贫困人群,为保障贫困人群的健康,国家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更好地解决该制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的医疗救助制度,并结合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展提出了若干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对公共政策进行多维分析,政府过多地关注公共政策的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而忽视对其经济维度的分析,不仅会损害其可实施性,而且最终还会破坏其公共性。加强对公共政策的经济维度分析就是要把握公共政策必须符合"经济人"假设、帕累托改善及公共产品明晰等经济学原理。  相似文献   

19.
应用分层定额抽样的方法对四城市800户属于当地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了解现阶段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实际覆盖家庭的卫生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研家庭由于健康水平差,对卫生服务需要量较大,但有大量的卫生服务需要未能转化为实际需求,其影响因素为医疗保障、家庭收入、教育和家庭健康状况.对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总结出黑龙江省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存在着救助范围窄、救助水平低、救助内容重治轻防、救助程序复杂等问题,从而提出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标准、简化医疗救助程序、医疗救助内容向门诊和疾病预防拓展等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