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琛 《市场论坛》2006,(4):178-179
文章认为中国的股市不能正常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状况,二者走势出现明显的异动和背离,并指出这种背离更多是由于我国政府政策导向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股经背离与参与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中国股票市场基本制度已相对完善,但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走势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仍经常出现背离现象。通过分析中国式股经背离,股票市场特有的约束条件,以及在此约束条件下的股市参与者行为,旨在揭示中国式股经背离的根本原因及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3.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对宏观经济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本文通过对中国股市大起大落和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分析,意在揭示股市与宏观经济背离的原因,即促进再生产、经济增长率降低,而在股市上则反映出股市资源配置效率低,希望能够对中国股市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行业轮动是股票市场的一种特殊现象,该现象表明,各行业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有轮动上涨或下跌的规律,研究股票市场行业轮动现象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定资金配置的参考。本文介绍了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对股市各行业在经济周期各阶段表现进行分析解释,验证了股市行业轮动现象的存在,总结了根据行业轮动性确定的股市投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丁安华 《新财富》2010,(1):34-34
在与客户和媒体交流我们的2010年宏观经济报告和投资策略报告时,有一种感觉挥之不去,那就是人们常将经济增长预测与股市走势预测混为一谈。比如,当讲到经济走势将从复苏走向持续扩张时,人们就会理解成股市将会继续上涨;或者当讲到2010年股票走势将难以重复2009年的大盘升幅时,  相似文献   

6.
李旭旦 《商业研究》2006,(19):175-178
中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是一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影响、甚至决定股市的基本走势,同时证券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子系统也在能动地改变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的异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年5~6月间,沪深股指快速攀升、成交量猛然放大,引起了广泛关注。7月1日以后,两市股指及成交量掉头下落,又使人们陷入了一种疑惑与担忧交织的心态中。一些人认为,近期我国的实体经济状况并不景气,股市在徘徊了1年多后突然上冲,是没有道理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在1998年GDP增长了7.8%的基础上,1999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比预期要好,因此,股市上扬有着较强的基本面支持。究竟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走势,的确需要认真研讨。一、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的异动股指有“经济走势晴雨表”之称,其内在含义有二:其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杠杆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凸显.股市被喻为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作为经济杠杆的利率对于股票市场也具有一定影响力.通过分析2002年以来我国18次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发现利率调整对股市走势的影响在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但在中长期变化中表现显著,并阐述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论都对动量现象进行了解释,但一直存在争论,并且这两种解释思路都存在缺陷,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中国大陆股市的动量现象。国内外有些学者开始从奈特不确定性角度来研究动量现象,它可以合理地解释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宋云星 《现代商业》2014,(11):113-114
股市波动性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以GARCH模型和VAR模型来建模,对股市波动性与宏观经济变量变动性之间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市自身历史波动性对于股市当期波动性的解释能力最高,而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很微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对中国上证指数和中国GDP的关系以及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股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股经背离”现象在美国同样存在,并非中国特有.同时,从一个新的角度,用股市股票流通市值代替股票指数与GDP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了股市股票流通市值能有效反应宏观经济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市成立以来,虽然大体保持稳定趋势,但仍出现了较多的股市异象,这些现象是传统的金融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很多研究成果也证实,在我国所显示的现代证券市场规律同中国传统金融市场理论存在一定相悖。市场的政策操纵与影响、庄家的控制股票行为、盲目的跟风行为等现象常常会引起小股民产生过激反应,在增加了内幕交易人利润的同时,也使中小股民损失惨重。本文从投资人情绪的视角出发,剖析我国证券市场,对投资人情绪和中国证券市场收益之间的关联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投资人情绪和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最终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且都可以作为彼此发生波动的解释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闫畅 《国际市场》2001,(12):52-53
中国股市的市盈率一向备受指责,主要批评其过于高企,造成股价与上市公司收益不匹配,股市充满泡沫容易引发股价下跌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中央银行自七月份起清理违规资金,试图挤掉中国股市的泡沫,以保证加入WTO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但我们首先应肯定中国高市盈率判断的正确性,高到什么程度?清理违规资金降低市盈率是治标还是治本?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即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指数的走势出发,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回顾和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主要指数的走势与宏观经济重要指标的关系,并且通过与国外成熟市场的比较,解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季度数据的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自2003年以来股市和经济发展的背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实证的角度,采用了2002年到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这一段时期的股票市场的走势和宏观经济变量如GDP发展速度、资本产出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金融深化指标等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找出了这一段时期与股票市场发展关系密切的因素,进一步揭示了我国股市的运行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经济增长指标、股市指标和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对中国股市、银行业和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发展水平和贷款率指标,对于人均实际的GDP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推动关系,而且成交额比率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和储蓄存款存在着反向作用。从而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强于股市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梦  任培政  韩骥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80-181
通过分析美国股市1929年崩盘与中国股市2006年崩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金融心里学的角度阐述了群体性心理对股市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在适应态度、知识态度等群体性心理影响下股市的走势。结论认为群体心理作用是解释中国股市自2005年至今变化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8)
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对企业分配资源和资金融通起着重要和巨大作用。本文结合1999-2013年股票和宏观经济相关季度数据,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这二者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具有正向协整关系,且二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商》2016,(2)
本文以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分析中国股市2015年的股价大幅度波动,从中国股市投资的结构和相关市场现象出发分析在中国股市为什么反身性理论在解释股价波动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最后从投资和政府调控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GARCH族模型对我国股市收益率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GARCH族模型可以很好的对我国股市收益率波动性进行拟合,可以减弱收益序列的尖峰厚尾现象;上证综指存在群聚性现象,过去的股市的波动会对未来的走势具有一定的影响,当股指呈现震荡上升时,波动缓解的影响力度最小,但若将整个研究时期分成不同的时间段,则各个时间段的波动力度小整体的力度;风险与收益是正相关的,当股市处于上升通道中时,该现象更明显;股市的信息呈现不对称的特性,当处于下降通道中时,"坏消息"比"好消息"对股市指数造成的波动大;但在上升通道中,"好消息"比"坏消息"带来的波动大,说明股市存在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