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艳枫 《中国市场》2015,(9):104-107
《淮南子》虽然以道家为主旨,却吸收了先秦儒家思想,儒家的许多伦理观念、哲学概念都可以在《淮南子》各个章节中找到。但是,《淮南子》中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先秦儒家思想,原因有二,一是黄老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改造,因此,《淮南子》中的儒家可视为道化的儒家;二是法家、墨家等其他被《淮南子》吸收的先秦思想影响了儒家思想,因此,《淮南子》中的儒家思想可视为整合的儒家。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作家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的解读,每个人有不同的视角。本文将以《瓦尔登湖》内所蕴含的中国思想为切入点,分别从《瓦尔登湖》对儒家经典的引用、对道家思想的化用、所隐含的禅意、以及作品中所融合的中国一些诗人思想这四方面分析,解读这部作品借鉴中国思想的现象和原因。  相似文献   

3.
《商》2015,(9)
"无为"拥有多元的起源以及涉及一系列陈述的知识的历史,是先秦各思想流派论辩的一个公共话题。作为先秦诸子争辩的"公共话语","无为"在儒、道、法家的主要经典中都有明确记载。各家的"无为"都以日常语言为根基,以自身的学派宗旨为导向,呈现出"家族相似"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4.
《商》2015,(51)
先秦法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法治思想最初的萌芽,对于我国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家对于管理和领导技能的深入研究在先秦诸子中是仅见的。其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特征。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儒家在先秦时期还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尽管在当时的各种学术文化思想体系中,儒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显学,并产生了像孟子与苟子这样的儒学大家,极大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然而儒学并没有超越并凌驾于其他各家之上,一个显然的事实是,秦王朝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所谓的“焚书坑儒”就是儒学在秦王朝统治下悲惨命运的典型写照。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吸取了秦代灭亡的深刻教训,提出清静无为,与民修生养息,这时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所谓的“黄老之学”。  相似文献   

7.
丁兰 《商》2014,(15):47-47
道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有起有落,当过治国思想,也曾被世人抛弃,但思想中的精髓于今仍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先秦道家和谐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包括老子、庄子对道家思想的贡献以及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汲取道家思想精华,论析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天人、人人以及人自身等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诸子中,法家持"现实主义"人性假设,其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特征.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人性问题上,先秦诸子百家都遵循了不同的思维路线,形成了各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道家老庄的人性的价值导向学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0.
在人性问题上,先秦诸子百家都遵循了不同的思维路线,形成了各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道家老庄的人性的价值导向学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丰富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这些审美形态在经过不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后,逐渐形成了中和、气韵和意境这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其中,中和这一审美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初的审美形态。它几乎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产生,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这在音乐表演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各家都曾提出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直到音乐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中和在某一程度上依然是音乐表演者追求的目标。一、中和的基本内涵中和的“中”的基本意思就是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对于“中”的重视反映出中国人最根本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合二而一、对立中求统一的思想,即中庸之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孔子曾在《论语》中记载: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的这个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就是说,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可见,“和”是“中”的衍生、发展。它不但...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1)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洗涤,拥有其他民族所不能拥有的文化底蕴。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有法家思想是文化的精髓,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对今天的我们,对当今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早有见解,无疑离不开责任二字,值得我们去借鉴。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代儒学大师,他一方面继承发展和修正儒家的"礼治",另一方面又继承发展和修正了法家的"法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荀子礼法思想丰富而又有极强的实用性,对我国古代在思想文化和治国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在过去的两千年里起着重要作用,很多方面对于今天的中国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沙力 《中国市场》2013,(41):187-188,200
《吕氏春秋》和《管子》都是我国先秦时期百科全书似著作,其中均包含了各具特色的农学思想,本文从主观目的、农业科学、农业管理及农业经济思想四个方面对该两本著作中的农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并将之概括整理以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李炳蔚 《商》2014,(46):98-98
上博简《三德》篇是先秦思想研究中極為珍貴的研究材料.对于《三德》思想学派的归属研究,学术界的分歧比较明显,大致分为黄老和儒家两种观点.综合考虑《三德》所表现的思想性质,将其归入杂家文献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深层次的智慧 ,它们可以成为现代高级管理的理论之源。所以必须了解和探讨儒家、法家、道家、易经中关于“义利统一”、“效益优先”、“交相利”、“盛德大业”等经济理论的相关思想。以对我国国企改革提供些智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法家所持的是一种"效果与效率"并重的工具理性.这一工具理性在管理中具体表现为:注重人们行动的利益导向、采用赏罚并用的激励措施和对管理与领导技巧的深入研究.由于法家管理思想具有合理内核,并且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和经过改造的"新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丁兰 《商》2014,(6):80-81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社会发展越迅速,我们越不能丢掉传统。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两大方面论述展现出对自然中的人、社会中的人的和谐导向。一是总结先秦道家和谐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二是关于和谐社会环境、和谐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和谐三个维度的探讨。最终归纳出先秦道家和谐思想在当下具有的生态智慧和生活智慧等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郝智浩 《商》2014,(52):138-138
道家,中国先秦时期诞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等思想家为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哲学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其中“自然”思想是重中之重,其对于社会的影响更是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牡会的不断发展,道家也逐渐地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近年来学术界对“新道家”的呼吁和国内外的“道家热”现象,彰显了道家思想极具魅力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包含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的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在几千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并对后人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