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兴树 《中国市场》2014,(46):166-167
成都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实施,总结成都统筹城乡的经验与教训,以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控制城市中心,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产业发达的卫星城和小城镇、农集区等引领城镇化方向,形成重点突出、错落有致,有机疏散为目标的"梯级城镇化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固化以及实施创新,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村体系。通过对梯级城镇化模式的问题和困境的深入分析,根据问题的成因以及发展路径提出了梯级城镇化的改善路径和具体对策及建议。研究结论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深入推动成都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乡界限趋于模糊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即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以就地城镇化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福州市为例,从实体地域和未来人口规模两方面探讨其城乡融合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制定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时,要密切关注其周边城乡融合区内农村人口就地转变为城镇人口、城市核心区人口向城乡融合区转移的状况,并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把城乡融合区的发展趋势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东部化、大和特大城市化、"群"城市化、异地城市化等特点,未来一段时期,中西部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化、城市群化以及就地就近城镇化将成为新的趋势。应妥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三大突出矛盾,应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生态文明的要旨,重点破解城乡一体的土地管理、融资以及农业人口市民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乡界限趋于模糊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即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以就地城镇化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福州市为例,从实体地域和未来人口规模两方面探讨其城乡融合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制定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时,要密切关注其周边城乡融合区内农村人口就地转变为城镇人口、城市核心区人口向城乡融合区转移的状况,并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把城乡融合区的发展趋势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现已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但中国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是以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以小城镇为主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既应遵循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应符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城镇化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在分析我国城镇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转型方向,提出要分类实施城镇化政策,针对大城市群、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就地城镇化等制定不同的政策,同时要以立足城乡统筹促进农民工举家进城为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商》2015,(25)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就等于发展了农村经济。而走出农村才能发展农村,减少农民才能够富裕农民,这就需要城镇化。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市管县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县域经济是我国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缓解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城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滞后已成为我国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暴露。城乡二元制结构问题严峻;人口城镇化进程缓慢;"被城镇化"问题突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和盲目追求城镇化率。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改进策略是: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解决好土地利用粗放问题;做好"城市病"的防治工作;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加快与完善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又被提到了国家重点发展工作议程上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与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紧密相连的,研究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镇化的影响将会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找到一个新的立足点,也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提出,逆城镇化现象在我国逐步显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目标。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解读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理与逻辑关系,产业结构转型作为中轴力量,与城镇化、逆城镇化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在促进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进程中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当前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应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昀珞 《中国市场》2022,(31):31-33
收入不平等无疑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中国来说,城市化的稳步推进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本保证。基于此,文章采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2—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的方法(PVAR)研究城镇化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都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后期具有较强的持久力;其次,城镇化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最后,中国的城镇化的发展与经济因素相对独立,可能主要受外生变量如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2016,(6)
中国城镇化过程对于最终消费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之所以表现出城镇化与最终消费率反向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城镇化与一般国家城镇化过程不同。抑制城镇化促进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效率差距以及产业要求背离等。因此,要使城镇化真正拉动最终消费,就应该在保持国民经济迅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中关键在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城市居民消费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拉动消费增长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中国城镇化转型的重要使命和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的济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处于初级阶段。新型城镇化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实现路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济南城乡一体化建设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需要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4.
郭垠杉 《中国市场》2023,(11):24-27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为深入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现状,把握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采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以新型城镇化研究为主题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对我国近14年的新型城镇化文献的总体发表趋势、来源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分布、高频关键词等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质量发展、城镇化测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呈现出内容多元化、学科属性强的特点。最后,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以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已成为黑龙江省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党的十六报告在高度关注农村经济问题的同时,从战略方向给出解决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基于数据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城镇化道路建设存在城镇化率统计虚高、发展速度缓慢、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发展。应建立适合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大对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推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为切入点,结合宁乡县发展特色,以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为基本线索,提出了宁乡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全面梳理新中国70年城镇化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反思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科学展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加速发展期和基本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城镇化在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不断增强、促进国民收入持续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城市高房价泡沫、居民幸福感降低、城乡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伴随居民自由流动而出现的独有的农民工现象,以及产业创新对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支撑力不足也需引起足够重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由"单个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到"城市域"的转变;海绵城市、卫星城市、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等新型城市类型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政策指导城乡一体化实践,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完善,制度创新激发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农村与城市开始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四化同步"的特色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讲,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应当从"异地城镇化"向"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转变。武汉竹叶山人在发展进程中,探索走出了"以地载产、以产化人"的"就地城镇化"模式。一、竹叶山城镇化的三次飞跃(一)第一次飞跃:从一产农民变  相似文献   

19.
宋立 《中国物价》2014,(8):24-29
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是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等传统城镇化模式略有不同的新型城镇化。就实质而论,现阶段的城镇化主要是劳动力的城镇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目前提倡的新型城镇化,其实质是从劳动力城镇化转向消费者城镇化,将全球化以来逐渐分离的劳动力城镇化与消费者城镇化重新统合起来,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从劳动过剩经济体全球化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向传统城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揭示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城镇化已然成为国家扩大内需、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有利于激发投资拉动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土地广袤,资源富集。在过去的五年中,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镇化率达到56.9%,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镇经济社会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黑龙江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对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