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钟玲 《商》2014,(16):51-52,54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受众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征。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需要从队伍建设、新媒体培育这些非常多的面来进一步做好。  相似文献   

2.
《商》2015,(34)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输送和储备更多优秀人才的重任。农业院校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的农村党政干部后备人才,需要立足现状,积极探索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来,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大力开展。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系统分析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高校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处理解决这些问题、谋求更好的发展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已步入网络新媒体时代,现代青年的思想道德越来越明显的受到来自新媒体的挑战。要想进一步做好青年思想工作,就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力,要在复杂多元的价值传播战中赢得青年信任、坚定青年信仰、引领青年发展,就必须加强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应把教育手段"革命"之于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之于新媒体,价值观载入之于新媒体,理论指导之于新媒体,从而不断增强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让青年学生向更高、更远、更健康的方向成长。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战线的主体,是以身作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表率,也是沟通师生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青年学生、教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认知的模糊,高校对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不协同以及社会意识形态良莠不齐等现状,严重影响了其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要为其正名,加强理论和实践培训,增强其自我教育和再教育的"底蕴",加强引导,汇聚成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这意味着人们已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对新闻传播形成了很多有益影响,很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不符合新媒体时代的需求,这其中就包括了新闻采编。新闻采编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工作过程,也是开展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编辑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要求进行了探讨,其次对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现状进行阐述,最后对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周翊 《北方经贸》2013,(6):174-175
2007年5月,团中央启动"青马工程",着力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本文紧密结合十八大报告中相关内容,首先阐述"青马工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发挥的作用,分析"青马工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实现路径,并提出高校"青马工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模式,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将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张子珍 《中国报业》2024,(4):124-125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高校铸魂育人意义出发,分析当代新媒体发展对高校铸魂育人教育的影响和挑战,指出新媒体时代高校只有在坚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铸魂育人的教育职能。本文提出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以期为高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形势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适应形势,结合新媒体信息传递的特点,创新方法,让新媒体介质和方式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旗 《中国报业》2023,(14):116-117
红色文化是当代青年品德教育的关键内容。在现阶段,利用新媒体另辟蹊径,提升红色文化教育与红色度假旅游的结合度,不断对红色故事叙事策略进行创新,是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广泛传播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尹党周 《中国报业》2023,(19):182-183
新媒体时代,受技术普及及同行竞争等影响,新闻采编人员日常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注重对新闻采编人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较为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新闻采编能力的相关培养策略,供业内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催生了新媒体技术革命和传播领域的变迁,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结合更加便捷精准把握社会群体的需求。青年在社会群体中最具有活力、最容易接受和认可各种新思潮,是受到新思潮影响最为深刻及容易塑造的群体。对此,浅析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消费文化的对策分析,引导青年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引导保持清醒的态度,倡导青年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对我国青年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牛帆  郝丽娥 《中国报业》2023,(4):168-169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新媒体作为青年大学生高频率使用的主流社交媒介,在丰富学生民族精神意识、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又因新媒体时代表现的开放、多元的发展特点及其碎片化的知识表达模式,对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民族认同构建重要性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其对民族认同的构建策略,强化对大学生优秀文化的渗透,以新媒体为载体拓宽大学生对民族认同的感知途径,全面提高大学生关于民族精神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其不但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走向,而且对当代青年日常交流、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具有显著影响。新媒体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对当代青年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其有着消极方面影响。该文在介绍新媒体的基础上,对新媒体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好当前青年工作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对广大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动员方式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校园新媒体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平台,是学校面向外校及社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弘扬校园文化精神的阵地。目前,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有很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要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客观公正地分析高校新媒体平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新媒体平台改进的对策,对于加强高校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新媒体平台建设现状,提出发展建设新媒体平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与培养,尤其注重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团中央的积极推动下,很多高校从2007年起纷纷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高校实施“青马工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如何扩大“青马工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尊重广大学生在“青马工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与矛盾,笔者认为依托党校推进高校“青马工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媒体,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引导青年、组织青年和服务青年,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证调查,目前高校学生组织新媒体在管理上主要存在扶持体系、监管体系、管理体系、运营体系、权威体系等建设工作问题,并在这基础上提出五个工作观念的转变思路,积极发挥学生组织新媒体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8.
高原 《中国报业》2023,(14):186-187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逐渐成为影响传统媒体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电视新闻记者作为电视媒体的中坚力量,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思维。可通过提高自身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培养新时代媒体思维,以民众视角为基实现新闻采编等方法,提高业务技能与自身素养,助力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比较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标志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那么随着新闻媒体发展趋势的变化,新闻人才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而微博、微信等手机移动端以新的新闻媒体形式出现的同时,人们也在受益于它所带来的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满足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树立正确培养新闻人才的方式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形势下,企业对数字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营销教育正历经变革,逐步朝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营销环境的数字人才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引导数字营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