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和珍  胡泉燕 《时代经贸》2010,(22):149-150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建设"都市圈"、"城市圈"已经成为各地区谋求在区域竞争中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选择,顺应圈层经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云南省规划建立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想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云南省的经济现状与发展机遇,对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想做了可行性分析和综合竞争力的计量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展望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全国、云南省及滇中城市经济圈近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及就业比重的变化趋势、结构偏离度的考察和分析,以此来研究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是,其就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英国脱欧印证了区域间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础.现阶段,云南省着力推进滇中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但滇中四州市经济联系度较弱,一体化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应借助滇中新区建设契机,以昆明为中心,实现滇中四州市间的功能协调和经济互动,通过顶层设计促进四州市错位发展,消除要素流动的限制,实现经济圈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核心议题.本文指出,立足本地实际,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城市并举,有机整合制度、技术、人力、资金和物质资源等要素,合理运用经济、法律和教育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其他部门组织等多方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程中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进而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湛茂阳临港经济圈"的提出,是贯彻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打造增长极、提升粤西地区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1世纪是都市圈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可以预测,未来国内区域竞争将是都市经济圈之间重量级的较量。当前城市经济圈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性障碍,主要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削弱着甚至是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以致经济圈内因地方行政主体利益导向而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  相似文献   

8.
杨兴平 《经济》2022,(1):94-96
我们要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契机,依托高铁站"双枢纽",助力"双城记",融入成渝同向发展新格局,倾全市之力打造宜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亮丽名片,不负时代,不负众望,把宜宾建成人人向往、宜人宜宾的美好城市 当下的宜宾,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中国共产党宜宾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市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宜宾作为"中国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倍加珍惜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只争朝夕,顺势而为,实现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以地带、市级、县级三个尺度地域为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云南省1985—2012年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近3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的分解,探讨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域构成。结果发现:1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呈现倒"U"型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区域之间发展差异波动较大;2一阶段锡尔系数分解显示:滇中地区锡尔系数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滇中内部之间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突出,是全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3二阶段锡尔系数分解表明:不同尺度地域单元下,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市内差异大于地市间差异、地市间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规律,地市内和地市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波浪式变化,波动较地带间大,地市内的差异主导着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走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对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研究忽略地理空间数据的非平稳性和异向性问题,探索地理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对省域新型工业化的影响,从新的角度认识省域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形成的空间机理。以地域差异显著的云南省为分析的空间单元,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地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理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对该省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影响明显,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地域分布格局,滇中以区域中心城市昆明为极点,区域工业化辐射带动和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区域经济增长极工业化发展溢出效应对滇中工业化整体提升作用较大;滇西地区是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带,区域中心城市工业化发展并没有显著的带动作用,西部地区工业化形成整体落后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楚雄、玉溪、红河西部边境为界,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分为明显的东部和西部,东部是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高值-高值的热点区域,而西部则是发展低值-低值冷点区域,东西部工业化发展地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谢英霞 《经济论坛》2004,(9):152-153
新世纪伊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数字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建设作为其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之一。“数字城市”又称网络城市或信息城市,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不能简单复制沿海的经验,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依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课题研究,对类似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作了初步的探索,主要阐述了在"进口替代"理论下寻求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分析过程,简述了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重点产业选择和产业体系构建的方法,同时举例提出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公共政策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人口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活动的种类和强度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范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栽力约束日渐突兀的重要成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并以生态城镇建设为准绳,将城市经济活力控制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承栽力范围内,是化解资源环境承栽力约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从“增量”和“存量”视角深入探讨多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子系统发展质量最优,环境子系统排最后,不同区域和地区系统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二是能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存量资源对系统发展质量的影响要大于增量资源,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增量资源对系统发展质量的影响要大于存量资源;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整体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发展呈“V”字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5.
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内生态与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池州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使其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成为可能.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眼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结构的转变与当地资源、环境协同效应的关系,分别从人口再生产模式、开放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口转变的不平衡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变程度制约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要想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变及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人口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活动的种类和强度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范围,是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日渐突出的重要成因。协同推进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城市建设,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同时将城市经济活动控制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是化解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激奋不已的时候,总有一个梦魇挥之不去,那就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不断毁坏及其引发的对于中国如此高的经济增长率到底能够持续多久的忧虑.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表明,当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的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而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期,这是国际经济学界认为的普遍定律.淮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40%,从现有资源条件、人文特色、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区域发展态势分析,淮安中心城市正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正处于这一转型期的战略起点上.淮安应强化交通、文化、人才、市场化"四大开放型体系"建设,推进中心城市由大城市向都市区、公路交汇节点向综合交通枢纽、市域中心城市向辐射苏北腹地2000万人口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滇中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但该地区环境问题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突显出来,政府如何发挥作用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这是作为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文章从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出发,就环境问题解决的经济手段的优势及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思路进行分析,指出环境问题本质上就是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者的作用,运用环境经济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规划实施相应的保障措施,最终实现滇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