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耿传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
金融业和金融活动古已有之,但是金融作为一个独立词汇是最近一百年的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家关于农村土地金融相关理论的论述散见于不同时期的著述中,以信用、信贷、合作化等不同角度出现,虽然现在的发展形势和一百多年前有很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和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些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地租与收益资本化理论,恩格斯与列宁的合作制理论,布哈林的信贷合作社理论和考茨基的土地抵押信贷债务理论,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相关土地金融理论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昉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47-52
本文对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演进的历史路径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和私人之间的关系调整是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处理上所应获取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耿传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68-71
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合格抵押品问题,《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等的出台,为我国农村土地金融的快速发展初步解决了体制障碍。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在理论上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土地金融理论为核心,以西方农村土地金融的主要理论为补充,逐步打破金融抑制,使广大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实践要充分借鉴国外土地金融的经验,以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依托、以农村土地金融产品创新为载体,推进土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进程,助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路径要着力于解决组织机构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农地金融产品创新、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贺翠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5):88-91
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原则、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程序、流转管理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然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的实际状况反映出这些制度设计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的发展.文章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具体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质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形成和变迁过程的剖析和对现行法律的分析发现,所谓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已经没有其法律意义上的主体,“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事实上几乎沦为“无主财产”,成为政府官员“经营城市”的根本财源,成为一些村官掠夺农民财富的制度依托,也成为“失地农民”这一具有中国特色概念产生的制度根源。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长期缺位和不到位给农民及国家利益带来极大损害。因此,必须及时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调整相关法律,保障土地产权落实。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难点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晓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17-18
笔者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难点二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变迁、建立与完善市场流转机制、慎重对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诺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11-15
作为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金融创新方式,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面临着政策与法律冲突、抵押贷款的标的混乱、抵押登记制度缺失、风险难以有效规避等现实问题.应当及时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允许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为其成为一项独立征收客体,并能获得征收补偿提供了正当性理论基础.然而现行的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理念是建立在债权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之上的,忽视对失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单独进行相应的补偿,这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并受其强烈冲击造成了现行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憾和系统性缺陷.因此,急需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进行制度化构建. 相似文献
9.
现行有关农村土地的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不清,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设立缺乏正当理由的诸多限制,增加了流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放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具体细则。 相似文献
10.
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时提出的一项新权利内容。对罗马法及我国历史上永佃权制度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与永佃权制度之间的异同。比较研究认为,在我国,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与永佃权相似的法律属性;而立法上认可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地位,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重塑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地制度混同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正义和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其深层次利益动因是国家通过其基层代理人--社区组织替代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从而获取制度收益.重塑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实质是以增进农地使用效率和满足农民的土地利益诉求为目标的制度变迁.新的制度安排的核心内容是:使农民成为农地的终极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民的直接主体,两者通过产权联系构成一个复合主体系统. 相似文献
12.
吕千军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2):42-44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贫困地区从根本上解决好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只有开拓创新.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政策、机制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才能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我国土地权属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实践中纠纷迭起,理论上争论纷纭。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弱化是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当前各种改革思路具体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摆脱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立法上明确规定以村为单位的农民集体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设立村集体财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村民集体行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通过构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演进的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琦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自秦末商鞅废除井田制到清末鸦片战争,近两千两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土地所有制形式经历了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国有制与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相对峙,最终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历程。其间自耕农小土地私有制在艰难中发展,国家、封建地主、农民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博弈关系。研究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进程,对当前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不但可以促进农地资源的更优配置,推动一系列制度创新,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方式以及以试点地区为代表的典型模式。当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土地混合所有制:“新土改”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继学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1)
土地所有制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改革的焦点.新土地制度改革如何走?这需要区分"国土所有制"与"经济所有制",明确国土所有制是土地的最终所有制,它决定其经济所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土地改革之路.当前应在农村重建个人所有制基础上,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当事人意愿建立经济上的土地混合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将使得农民第一次在生产资料意义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因而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以租佃制度为中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28(3):51-55
从租佃制度的视角观察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演进路径,可以见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关系从不对等到逐渐平等,使用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对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给我国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种亚娟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2,15(5):37-39
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相比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和弊端。这些缺陷和弊端是导致现实生活中农业用地大量流失 ,农村社会秩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行土地完全国有化 ,在农村推行土地永佃制 ,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20.
破解“三农”难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农地产权的进一步变革与创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流转将是土地第三次革命性变革,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生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近年来学者们主要从土地流转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绩效、土地流转与法律制度、土地流转与城镇化、土地流转与农村金融等方面展开了重点探讨。从这些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中国市场化的渐次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趋向多元,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农民自身的切身利益仍将是今后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