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督教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宗教之一。作为外来宗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历尽坎坷,基督教虽然几次被中国官方政权排斥,但是基督教会始终没有放弃在中国传教的意愿,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后,传教士无法从陆路进入中国,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的崛起,基督教的传教士再一次踏入中国的土地。在这期间基督教传教士的行为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摩罗 《环球财经》2009,(7):117-117
郭实腊、丁韪良公开的身份是传教士,但是他们的第一认同并不是宗教,而是国家和种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教育在经历新旧体制嬗变的过程中,在华传教士因“基督征服中国”之需,选择教育作为突破口。但他们面临的阻力是中国以科举取仕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和理念,所以“基督化”的首要任务是改革中国旧有教育。而这一任务的首要内容是诊断出中国旧教育顽疾.其次便是开出“根治”这些顽疾“药方”。  相似文献   

4.
牛思萌 《魅力中国》2013,(34):69-69
现代钢琴在欧洲问世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自诞生之日起,随即而生的便是钢琴教学法。伴着历史时代的更替,钢琴教学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着。一百多年前欧洲的传教士把钢琴带到了中国,从最初的传教士教琴,到我们自己留洋学习钢琴弹奏,再到后来自己培养钢琴演奏人才,钢琴教学法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各类钢琴国际大赛的领奖者中频现中国人的身影,世界知名音乐院校里也不乏中国学生,中国的钢琴教学也逐渐的具有了一定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汉语方言罗马字拼音起源于开埠后,是西洋传教士为适应当地社会,克服语言障碍,提高传教效率的产物。方言是一个地域的平民最基本的语言交流工具,融于日常生活之中。19世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非常注重和利用方言的这个特点。传播教义必须与传教对象面对面地交流,他们宣教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在宁波说的便是宁波方言,这就意味着新教传教士"假如想让民众明白基督教教义,他们就必须使用当地的方言传教"。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积极宣传鼓动和参与变法改革,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但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命运的同情与关注。然而,由于传教士的特定身份和长期以来历史研究中政治因素.对其历史评价严重偏颇。本文通过对李提摩太在维新变法前后的主张、言行和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探讨,肯定了其人在维新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给以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末到17世纪,西方传教士接踵而来,将西方文化带人了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中国,围绕着这一时期,两种独立发展起来的不同文化首次有了实质性的接触。在这种接触中,中国与西方在世界观上显露出巨大差异。著名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及其著作《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集中体现了上述这种差异。作者通过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对彼此言行所进行评述的展示,精辟地论述了中西方文明首次对话中所发生的冲突,所遇到的困难,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这其中谢和耐提出的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尤为值得我们思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烟台,一直存在着一所非常奇特的学校,在海边已经存在了60年。这所学校完全采用严谨的英式教育制度,学校老师全部由西方人担任,毕业考试坚持英国牛津通考,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文学校”。但很多中国当地人对它非常陌生,甚至文献没有什么记载,因为这所学校只招收外国人,特别是中国内地会传教士的孩子。这就是烟台中国内地会传教士子弟学校,被西方人更熟知的名字则是“芝罘学校”(Chefoo?School)。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教育在经历新旧体制嬗变的过程中,在华传教士因“基督征服中国”之需.选择教育作为突破口。但他们面临的阻力是中国以科举取仕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和理念,所以“基督化”的首要任务是改革中国旧有教育。而这一任务的首要内容是诊断出中国旧教育顽疾,其次便是开出“根治”这些顽疾的“药方”。  相似文献   

10.
芝罘学校,Chefoo?Schools,又名中国内地会学校,China?Inland?Mission?School,是中国内地会在烟台创办的一所著名的传教士子弟寄宿学校,包括3所分别为男女青少年和幼儿设立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138年前的1872年,一个名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在自己27岁的时候来到了中国。他或许不会想到,他的这次旅行,却成为了观察中国近100多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现代化变革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2.
戴丽华 《老区建设》2009,(14):42-43
《中国丛报》是当时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创办的时间较长,从某些侧面再现了当时的中关关系。文章就该刊对早期的中关文化交流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概括了对早期中关文化交流的一些看法。《中国丛报》是美国传教士进行对华输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2010年英国迎来了在重庆建立总领事馆的第十个年头,英国于2000年3月1日在重庆设立了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然而,英国和重庆的联系可追溯至一百五十多年前,即19世纪60年代早期,当时的英国冒险家开始对中国内陆产生兴趣,他们沿着长江,深入中国的内陆地区,希望加强联系。在此期间,英国各界人士,如:商人、外交代表、社会名流、科学家、传教士、作家纷纷来到重庆访问或居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重庆的历史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加深了重庆和英国的双边联系。  相似文献   

14.
1879年,当中国内地会的创始人戴德生(Hudson Taylor)先生遵从医生的建议,来到这座位于上海以北500英里的中国城市--烟台来度假休养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将会在这座位于山东的城市,发现一个非常理想的适宜于传教士子弟接受教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明清之际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文理念和文化艺术.同时,传教士画家在坚持西洋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融合了中国水墨画与散点透视的技法,促使了清代宫廷绘画"中西合璧"新体画风的形成,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冲击和艺术交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徐先知 《新西部(上)》2007,(3X):170-170,207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既不同于古代的中外文化交魂,也异于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明末清初的文化交流又称为西学东渐,之所以形成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情况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有中国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文化的因素,还有西方传教士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社会,传教士宣传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创办教会女子学校,资助中国女留学生,这为妇女受教育提供了机会,促使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传教士西若宗追花了120盎司银子,买下了南岸古尔都寺前管家的一栋旧房子的木料,并把它拆下来,拉到北岸色曲寺划给他的地盘上。这栋旧房子以“闹鬼”而出名,除了这位不怕鬼的外国传教士以外,当地没人敢进入这间房子。传教士新建的房子座落在一个高出四周的小山坡上,这里可以清楚地俯瞰那条把达仓郎木分成两半的小河,对于一个充满警惕的异乡人来说,这个地方的空旷视野,恰好具有战略性意义,因为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出去.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是否有人正从远处靠近……  相似文献   

19.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中名字薄复礼)。 勃沙特是瑞士人,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供职于基督教会。1922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派25岁的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镜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勃沙特热爱中国传统化,他根据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取了中名字“薄复礼”。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2013,(40):16-19
<正>烟台苹果、莱阳梨、福山大樱桃,可谓烟台水果的三张王牌,关于它们,在港城一直流传着美丽的传说……美国传教士和中国苹果的故事1871年的一个早上。春风瑟瑟,大地刚刚解冻,在烟台毓璜顶东南的一个山坡上,有一个人正在躬身忙碌着。这个人叫倪维思,美国人,是基督教来华的传教士。倪维思在山坡上建立起来的其实是一片苹果园,这个年轻的传教士在1854年、25岁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国,1861年开始到登州传教。在烟台传教期间,这个聪明的年轻人发现烟台的气候与土壤等自然环境都与美国颇为相似,但是这里所产的水果无论是品质还是数量都远远不如美国。这激起了学习过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