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说明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说明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发展的桂冠:江阴市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江阴市作为苏南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在2002年全国新一轮百强县(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评比中名列前茅.江阴崛起的基本经验有五个方面,用十个字概括就是:机遇、开放、创新、统筹、民本.这十个字给我们的启示是丰富的,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哈尔滨市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牵动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现实需要.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作为牵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已经从城市经济蔓延到了县域经济,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加快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步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军 《改革与战略》2007,(2):99-101
解决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各种动力来源进行整合,形成高效率的动力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产业对接促进农业发展、以空间集聚带动乡村繁荣,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和社保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县城设施建设和经济集聚程度,则是激活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李强  王再胜 《发展》2006,(8):120-121
当前不仅众多的县域居民得到的基本金融服务在不断减少,县域经济活动获得的金融资源创也在下降,同时在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战略性"撤退"之后,县域金融的主体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并不能承担支持农村发展的重任.金融抑制与萎缩使县域经济成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7.
突破“县域经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云:"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体系中最基础的单元,其治理和发展,决定着最终的国富与民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能从当初的一个"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也正是得益于蓬勃兴盛的县域经济. 受限于当初的城乡壁垒,浙江走上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形成浙江县域经济的雏形.随着市场经济纵深发展,专业市场、块状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相随而生、互促共长,浙江县域经济迅速壮大.管理体制上,浙江省更是对县域大胆放权,"省管县"财政体制,四轮"强县扩权",进一步激发着县域经济的活力.浙江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逐年增加,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县域经济总量也是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8.
许鹏 《现代乡镇》2006,(2):21-24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广东处于开放经济的前沿,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底,全省县域人口56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2.23%;国内生产总值6160亿元,占全省的38.41%;县域人均生产总值10900元,相当于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52.91%;可见县域经济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还是偏低的。一个地区的县域经济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经济强县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农村和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相对缺乏,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规模和档次不高。这种状况决定了县域经济必须借力发展。强力实施开放战略,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广西经济》2012,(7):8-9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蔡杭军  潘利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74-77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又是息息相关的.文章探析了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从政治体制、城镇偏向制度安排等视角探讨了形成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县域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常常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广阔,资源丰富,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性经济特色明显,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党  相似文献   

13.
产业链延伸视角下的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对增强地方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省,有8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100多个县(市),县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0%以上.县域经济是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顺利完成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增强河南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试论县域经济发展的"体"与"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方向和以发展特色经济为着力点,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翼";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内容,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意县域经济的"体"、"翼"协同,共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县域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和互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在空间上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推进县域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入口就地转化;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宿迁市这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复兴 《发展》2004,(8):70-71
县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连接城市、农村的枢纽,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发展县域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具有基础性作用.而县域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进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除此别无选择.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广西县域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广西在推进县域农村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推进稳定发展、多种模式并存、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中心聚集战略和特色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客观需要.强省必先强县,强县才能富民.陕西省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统筹城乡、破解"三农"、扩大内需的一项大战略,十部门多措并举,促进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是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本文从金融对经济促进的角度分析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2014,(36):116-117
为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7月30日上午,烟台银行第六家县域支行在栖霞市悄然成立.近年来,烟台银行依托烟台市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烟台百姓”为市场定位,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并将支持县域经济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战略,已先后在龙口、招远、莱州、蓬莱、海阳5处县域设立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