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取人民币兑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的名义汇率,中国CPI指数及欧元区调和HICP指数的数据,以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的起点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为样本,依据影响中欧汇率的重要节点事件对样本进行分段与结合,对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PPP)成立与否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论有: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年8月—2018年12月)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但长期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对PPP冲击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汇率本身,其次依次是欧元区HICP、中国CPI。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佳 《新金融》2010,(4):26-30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本文首先直观简要地分析了近三十多年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化趋势,然后采用ADF和协整的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估值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均衡汇率。  相似文献   

3.
购买力平价是衡量均衡汇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依此方法对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也曾经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就如何适当运用购买力平价来度量均衡汇率的问题做了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评论。结合近期的相关研究,我们指出了在一些有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讨论中所存在的需要商榷乃至于错误的地方。本文认为:相对于基本均衡汇率等方法,扩展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更适合于度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显著降低了关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根本性改变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的形势,而有关世界银行数据本身被低估的观点未必成立;最后,当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严重的低估。  相似文献   

4.
左玮 《时代金融》2011,(26):4-5,9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日本与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也是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两个国家。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模型,利用日美两国的汇率及各自的价格指数,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检验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国际汇率决定上的现实作用,并解释出现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左玮 《云南金融》2011,(9Z):4-5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日本与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也是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两个国家。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模型,利用日美两国的汇率及各自的价格指数,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检验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国际汇率决定上的现实作用,并解释出现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梦根  牛华 《金融研究》2016,435(9):82-98
购买力平价不仅在国际经济规模和结构比较中备受推崇,而且在社会经济管理中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本文选取77个经济体2001-2013年间的样本数据,考察各经济体不同年份购买力平价的变动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分析表明,高收入经济体货币购买力平价年均变化相对较小,低收入特别是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货币购买力平价年均变化相对较大。随着收入水平上升,购买力平价变动幅度呈先升后降特征。研究发现,PPP变动可由人均收入、名义汇率、货币供应、城镇化、贸易依存度和就业水平等因素解释。一般地,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增加将带动PPP上升,汇率升值和贸易依存度上升则往往伴随PPP下降。此外,PPP与城镇化水平变动方向一致,与就业水平变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实际汇率能更有效地反映一国的对外竞争力,理论说服力更强。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但影响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因素众多,从而使得实际汇率经常偏离平价关系。文章对有关文献中各种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欧元汇率平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用实证的方法探讨欧元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及利率平价的关系,通过对欧元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及误差修正模型的简要分析,我们发现,虽然独自的平价关系难以成立,但综合起来看似乎可行,欧元汇率变动主要取决于欧元与美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差异,利差对汇率变动有一点影响,但很小。  相似文献   

9.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实证检验结果,对25个国家和地区1975年以来的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从静态来看,发展中国家名义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从动态来看,发展中国家在追赶过程中其名义汇率变动向购买力平价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