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菏泽市牡丹区是人口大区,劳动年龄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交织在一起,给就业再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把握就业形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业形势与任务牡丹区是菏泽市唯一县级行政区,城乡劳动力达68.2万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6.1万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每年达到5600人,企业下岗失业人员1.4万人。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远远大于总需求,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形成了巨大…  相似文献   

2.
2009年,山西省应届高校毕业生16.28万人,加上历年积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7万人,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约24万人,占全省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62%。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时报》日前报道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据统计,未来5年,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000万人。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求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从今年情况看,下岗人员的数量虽然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人力资源总体情况 从城镇劳动力供给构成情况看,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我市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占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的78.43%,复退转军人和其他失业人员占2.21%.大中专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进入供给高峰期.从就业分布情况看,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员数量所占比重依次为7.09%、32.99%、59.91%,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从就业渠道来看,国有、集体等经济单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减弱,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安置能力明显增强.按照近年国民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增加的比例测算,同期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基本可满足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外企业文化》2004,(3M):U002-U002
有关部门估计,2004年全国下岗失业人员总量将在1400万左右,城镇新增劳动力在1000万的规模,其中高校毕业生在去年212万规模的基础上还要增加68万人,城镇就业供给总量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6.
值得关注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十分突出,仍是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至2001年,我国从业人员规模从6.5亿人扩大到7.3亿人(农村4.9亿,城镇2.4亿),增加8300万人,其中,城镇新增6900万人,农村新增14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多数年份都保持在3%左右。2002年以来,就业压力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4%左右,低于4.5%的计划控制目标。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仍较大。在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城镇登记失业人…  相似文献   

7.
2006年劳动就业发展趋势预测预计2006年,下岗人员的数量会有所下降,但是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2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390万,中职毕业生270万,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复转军人70余万(含裁军20万),农转非人员260万,而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将不断增加对我国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006年部分地区、行业和群体再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未就业的仍有200多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有400多万人,今后3年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  相似文献   

8.
吴昊 《人力资源》2007,(17):62-63
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大问题,进入21世纪,就业压力并没有缓解。预计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1000万个左右。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更多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了解我市城镇就业状况,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就业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我市就业工作,实现“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目标,呼伦贝尔市就业服务局从城镇就业总量及结构、城镇新就业人员的就业去向、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人员类别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情况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研。  相似文献   

10.
话说大学生就业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的薪酬逐年走低,2003年以来的年平均降幅达20-30%,2006年已降至平均1000元/月左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正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就业高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劳动力资源增量达1700多万人,而今年城镇可新增岗位预计仅有11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了100万人。在新增的劳动力供给中,全国普通高…  相似文献   

11.
北班 《企业世界》2005,(9):39-39
1.新增就业群体就业问题。2004年我国16岁及以上人口数比上年增加1660人,劳动力供给压力仍较大从城镇新增就业群体规模看,2004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城镇退伍转业军人、“农转非”劳动力分别为775万人、35万人和270万人,合计1080万人,约占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最的30.8%。新增就业群体的增长逐渐成为失业的主要来源,2004年约有31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37.5%。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仍在继续扩大,这也给我国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三大群体呈现就业难叠加现象。一是高校毕业生。据统计,2009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10万人左右。二是农民工。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三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地震灾区劳动者、残疾人等各类人员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劳动力资源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城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4.
《数据》2006,(8):53-53
今后几年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就业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上年结转的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全部消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仍未就业的人员,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今后3年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还需安置的职工以及辅业改制职工需要分流安置;部分困难地区、困难企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有些还不稳定,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三是新的就业矛盾逐步凸显。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入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劳动力素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是老工业基地、农业大省、高校密集省份,面临着下岗失业人员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多的“三峰叠加”就业压力。湖北省通过十个应对、十个狠抓,2009年就业目标任务完成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由于受到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等诸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预计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的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规模增长。城乡新增劳动力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2200至2300万人就业,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700至800万个,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1400万到1500万个。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我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出席会议并回答了记者提问。2012年安排城镇就业2500万人当前,虽然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在就业方面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所谓总量压力是2012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还要对近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问题的特征和影响 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征是总量大(见表1):一是年均新增劳动力按现存总量(7.4亿)的1%计应有740万人左右加入劳动大军。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发布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提供的数字,2001—2005年劳动力平均每年增长1360万人。二是按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喊市化的年均速度——每年从农村转移劳动力1%计,须从近5亿人中转移出500万,在城镇每年就应增加500万个岗位。三是按200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  相似文献   

19.
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悄然来临。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退役军人……种种因素使就业刚性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力总量增加以及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原因,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化解第三次就业高峰,笔者从荆州市化解两次就业高峰的措施及政策演变历程,来回顾、探讨应对就业压力、建立创业促就业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12,(1):6-9
2011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强调: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回顾过去的"十一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共中央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五年间,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