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营销中的广告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感性消费时代,重视人的情感消费,满足人的情感需要,探讨情感消费是现代营销的显著特征。情感需要与消费自古有之,只是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根本满足,无法表现为现代意义上的需要与消费。在物质文明已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这意味着消费者的需要已经从“量的消费”、“质的消费”开始走向“情感消费”。因此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营销单纯靠价格和数量的威力已越来越不灵,取而代之的竞争手段是对顾客情感的巧妙应用。在广告宣传中,抓住情感这一新要素,很容易贴近消费者,赢得消费者。  相似文献   

2.
从理性消费时代到感性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有了质的飞跃:再也不为手表的走时准确与否而担忧,再也不为服装的结实与否而思量,情感需求的满足几乎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第一选项。正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比斯特所预言:“未来社会正向着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方向发展。”情感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比以往更加重要。与之相适应,商家也纷纷大打情感牌,于是情感营销大行其道。情感营销,是指在产品相对成熟的阶段,在品牌的核心层注入情感,增加品牌的核心文化,并在产品的行销过程当中,通过释放品牌的核心情感能量,辅以产品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3.
在个性消费时代,品牌必须取悦于消费者的心(情感),而不仅仅是大脑(理智)。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与服务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有甚者,创新被复制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如果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只在提供功能性价值,那么当竞争者生产出质量更高或价格更优的产品时,消费者就会转向别的品牌;但如果联系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是某种独特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营销是媒人,品牌就是丘比特。营销成了企业与消费者谈恋爱的过程。营销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赋予产品生命力,把产品变成消费者的恋人,让产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爱上品牌!  相似文献   

5.
营销是媒人,品牌就是丘比特。营销成了企业与消费者谈恋爱的过程。营销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赋予产品生命力,把产品变成消费者的恋人,让产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爱上品牌!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在消费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感性色彩日渐浓厚,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中的情感价值及商品所能带给自己的附加利益。这就要求企业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情感需求,转变其生产经营思路,将“情感”这根主线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既要重视研制开发富有人情味的产品(或服务),又要善于采用情感化的促销手段。通过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途径,把情感推销给“上帝”,从而使自己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消费者体验。品牌要真正做到不同凡响,就要建立一种与消费者的联系。如果品牌不仅与消费者建立了理性的关系,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联系,那么品牌创建就能取得成功。在产品功能、品质、服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要靠附加的情感联系来区分不同的品牌,更多的时候,只要掌握了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情感需求,就能左右他们的消费。建立品牌个性正是这一情感的主要体现,建立品牌个性就是建立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8.
摩托罗拉一直在努力追求自身品牌的创新与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求索,摩托罗拉终于挖掘出以MOTO为载体的品牌创新法宝,赋予了摩托罗拉全新的品牌内涵.MOTO的成功证明,消费语言带来的是品牌的光明之路.时尚营销可以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消费语言可以使品牌有鲜活的性格和形象.  相似文献   

9.
不管你是否承认,伴随着中国人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我们的营销管理也从理性消费进入了情感消费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商品世界,那些俊男靓女们再也不为囊中羞涩所困扰,即使一些中老年消费者,也悄悄改变了传承下来的“节俭作风”,在消费中,大有与年青人一比高低的趋势。“我购买,是因为我喜欢”变成了人们购买决策的首要标准。面对消费心理的移“情”,厂家商家别无选择,于是,用好“情感”这一利器,成了左右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要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在消费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感性色彩日渐浓厚,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中的情感价值及商品所能带给自己的附加利益。这就要求企业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情感需求,转变其生产经营思路,将“情感”这根主线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既要重视研制开发富有人情味的产品(或服务),又要善于采用情感化的促销手段。通过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途径,把情感推销给“上帝”,从而使自己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获取产品及服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休闲服产品的同质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需要利用品牌的情感价值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针对休闲服市场特性。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产品,消费者不能像实物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的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支撑其形象和理念,  相似文献   

13.
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获取产品及服务过程中的青感体验休闲服产品的同质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需要利用品牌的情感价值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针对休闲服市场特性,基于情感驱动理论,从产品设计的情感赋予、品牌的情感传播沟通、终端情感平台的建设及情感服务等方面,对休闲服品牌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品及服务营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观,但其中有一种倾向值得人们关注,这就是过度营销现象。比如,有的企业过分使用或依赖营销“技术”来推广产品、服务或品牌,而忽视产品研发、服务质量和消费者的价值追求,在营销过程中不顾消费者的感受,其传播行为明显的带有虚假、夸大或强加的成分,结果导致消费者的厌恶和信心丧失,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这种“过度营销行为”严重影响到顾客满意度和消费者价值,破坏了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危及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要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周围世界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情感与人的需要也紧密相联。人的需要有多种多样,但哪一种都同情感有关。商家的经营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顺利地促成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情感的影响力,心灵的感召力,正是营销人员可以利用的力量。一件能触动情感的产品是能让人记住的产品。了解顾客的情感才能创立品牌和建立业务。让你的产品与情感利益挂起钩来,你会…  相似文献   

16.
谢宏宇 《质量春秋》2006,(12):36-38
走在城市的街头,按动电视机的遥控器,眼花缭乱的地产广告让人应接不暇,我们很容易发现,最出风头的要数“概念”。我们不禁感叹;概念营销就像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概念营销是90年代新兴的一种营销方式,它是指以某种有形或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将一种新的消费概念向消费者宣传推广,赋予企业或产品以丰富的想象内涵或特定的品位和社会定位,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同,并最终唤起消费者对新产品需求的一种营销策略,概念营销着眼于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设计、创新以及营销过程中始终围绕着消费者。它着眼于消费者的理性认识与情感因素的结合,通过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新观念来创新产品并通过概念来体现产品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科技》2013,(23):69-69
大家都在谈情感营销对于消费者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这显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是,大家还有一种感觉,即营销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情感营销。当然,让品牌变得“不那么令人伤感”或是变得“更加富有激情”,比起改变产品包装或是在产品中添加不同的成分,难度要大得多。然而,  相似文献   

18.
《新质量》2001,(1):61-62
我们可以从知名与否以及好评与否来研究品牌的形象,也可从历史传承、人格特征、社会认同感、个人联系度、可感知的价值和标识等角度来研究品牌价值,这些体现了消费者对品牌在情感和心理上的感知,这种感知是消费者与品牌之间联系的基础。消费者选择这个品牌,而不是那个品牌,不仅仅是在做一种产品上的选择,同时是在向周围人,  相似文献   

19.
可口可乐、苹果等企业的营销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产品和品牌不仅与目标消费者建立了理性的关系,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关联,那么产品本身就拥有了吸引消费者的基础。1985年,新可乐在亮相三个月后就动摇了其营销的根基。原因在于少数旧可口可乐的倾爱者,带着反战示威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趋向成熟和市场竞争走向饱和充分状态下,品牌营销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杨心。品牌营销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式,欧美著名企业之所以在品牌方面投入重资培养消费群体对于品牌的忠诚正是鉴于品牌是最终吸引消费群体购买的决定因素。从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和理解来看,消费者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按照自己的个性选购商品,而且往往总是购买与自己的个性和形象相一致的品牌产品。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消费者的消费不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性需要,越来越多的消费是为了满足心理性的需要,包括展示性、社会性和自我暗示的需要,满足对自我的一个展现和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