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保障所有居民的基本居住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是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义务。住宅用地是实现居住的前提。鉴于城镇住房保障的不足,为保障所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居住,本文分析了住宅用地保障的比较优势,建议改革城镇基本居住保障制度,调整基本居住保障新模式,实行基本居住保障普惠制:以“住宅用地保障”取代配售型住房保障,将单一的住房保障模式调整为“以住宅用地保障为主、以住房保障为辅”的综合保障模式,并以“政府划拨住宅用地,居民拥有房屋产权”的“新型共有产权住房”实现住有所居。此外,本文认为,住宅用地资源有限,只有限制奢侈消费才能保障基本居住。因此,国家还应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城镇住宅用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居住空间结构的合理程度,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城市效率的实现。居住空间变化的实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整理了杭州市内具有一定规模住宅片区的信息资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这些住宅片区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将杭州市居住空间分成主城区老式小区、经济适用房住区、城区中高档小区、新区中高档小区和新区中低档小区等五类。分别阐述了这五类居住空间的分布范围和特点,揭示正在不断演化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并归纳总结不同阶层区划化居住的特征,思考城市摆脱居住空间分异负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大慧  刘维彬 《价值工程》2011,30(31):65-65
随着生活空间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设计中的健康因素越来越关注。本文从住宅设计的健康理念出发,对住宅居住环境、居住空间和住宅物理环境的健康设计进行探讨,进而为人们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4.
居住文化的基本概念 过去,人们把住宅单纯地说成是人们居住和休憩的建筑物,属于生活消费品性质。其实,住宅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于自然界的产物,它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目前,住宅不仅具有居住休憩这一主要功能,而且具有学习功能、工作功能和娱乐交往等功能。因此,住宅既是生活资料,又是享受资料,还是发展资料,是一种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不同的楼盘设计和开发背后蕴涵着怎样的价值理念和时代精神?哪一种居住方式更加符合业主自身社会身份的自我认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市民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以往一直被忽视的房地产的文化内涵。的确,就像一般的吃饭与美食不同、一般的穿衣与时装不同一样,普通的房子与建筑文化之间、普通的住与居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对人的居住环境与质量有直接关系的除了居住面积与环境条件外,住宅楼层是又一重要因素,这个因素不但影响居住质量,而且关系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人居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在中国建筑界因面临住宅层数不断增高,高层住宅的出现,曾几度引发学术争论,但由于对居住层数的研究基础工作薄弱,争论往往是无果而终,任凭住宅“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独户住宅很少见,大部分人居住在美国人所说的公寓街区中。这些住宅看起来好像比较阴暗,但在它们周围形成的邻里文化却运转得非常良好。尽管它们既不整洁也不美丽,但整体上说,这些公寓无时无刻不比美式住宅显得更有生气、更加安全、也更吸引人。它们十分成功,而大多美国的住宅工程则是灾难。  相似文献   

8.
《湖南房地产》2005,(2):25-26
住宅性能划分 A类:性能好的住宅(其中1A为实用型,2A为舒造型,3A为高舒适度) B类:性能达不到A级标准但仍可居住的住宅 C类:性能不适宜居住的住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低密度住宅所提供的舒适居住生活空间、健康的生活方式、人性化的建筑、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和谐的社区氛围等受到市场供求双方的共同青睐,成为房地产开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究竟什么样的住宅能够被称为低密度住宅,以及这一住宅类型对我国未来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乃至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大都市区的社会分层与居住分异——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收入差距扩大也促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迅速的分化。同时,近几年住宅商品化在全国各地的全面推行,使得城市居民的居住消费水平和居住分布在空间上发生分离,导致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城市空间上的居住分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郊区尤其是近郊地带逐渐成为住宅开发和消费的热点区域,而在近郊购房者中,又多来自于中心城区的郊迁人口。居住郊区化受城市空间发展、家庭生命周期、交通条件改善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着特定的规律,并与郊区的住宅建设息息相关。探讨郊区化人口的居住行为和特点,无论对提高住宅的开发效益还是对郊区住宅建设的有效管理都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发展的历史较短,其中的规律还不明显,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则要成熟得多。为此,本文将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为例,探讨居住郊区…  相似文献   

12.
弄堂建筑     
弄堂建筑:上海独有的产品 弄堂建筑是上海人所特有的一种居住样式,弄堂式住宅占上海居住建筑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其中为数较多的是老式石库门住宅和新式石库门住宅。干百万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祖孙数代繁衍生息居此屋檐之下。上海弄堂式住宅建筑的数量,据五十年代初的统计居全国之首,总数约有九干多处,住宅单元约二十万幢以上,其中拥有二百幢住宅的大规模弄堂约有一百五十余处。  相似文献   

13.
一、居住问题和居住保障的历史变迁 人类针对18~19世纪产业革命所引发的大城市的人口密集、住宅短缺、居住过密、传染病蔓延等有关住宅和城市问题,通过改善不良居住区,确立建筑和城市规划法规,完善住宅监督制度、公众卫生法、公共住宅供给政策等手段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住宅是人为的居住活动空间,它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反映着住户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层次等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小康住宅的居住环境乔悦春实现小康居住水平,所要给予人们的不仅是套型合理、功能合理、设备配套齐全的住宅,还包括居住环境在内的整体居住水平也要达到小康要求。如果仅仅是住宅内别有洞天,解决了人类生活四大要素之一的“住”,可是走出家门后却为外部环境的脏、乱、...  相似文献   

16.
李燕 《企业技术开发》2011,30(5):172-172,175
提高我国居民的住宅条件以及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人民住宅困难是我国全国上下都应该重视也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住宅建筑的造价太高,成本高以至于住宅销售价格太高是我国大多数人民,尤其是农村人民和低收入人民买不起房,住不上房的重大原因,所以,如何降低住宅建筑造价的问题在我国就显得极为的迫切,文章主要对如何降低建筑造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属老年型国家,且未来50年的老龄化趋势将愈加严重,解决由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老龄居住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借鉴国外解决老龄居住问题的措施,在居家养老的居住模式下,本着普通住宅老龄化的设计理念,探讨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宅套型、住宅室内环境、住宅公共设施和室内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提出对已有住宅增加电梯的可行性改造方案;总结出在普通住宅设计中应为老年人考虑之处。为老年人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8.
小康住宅的政策环境丁世华,乔悦春在小康住宅纵横谈的系列文章中,根据北京实现小康居住水平的相关政策,我们勾勒了北京小康住宅的前景和基本模式。表-和麦二概括了这些内容。表一:北京小康住宅前景表二:北京小康住旗模式①②建设部《小康居住目标建议》中“一般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渊涛 《民营科技》2009,(6):225-225
住宅区内居住生活想获得舒适的效果,必须使不同的功能空间既有相互较好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各得其所。住宅内功能空间通常被划分为三类:一是家庭成员的公共活动空间,二是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的空间,三是家庭成员的生理卫生空间。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要求进行布置,即要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食寝分离”和“居寝分离”,这样生活就有规律,相互不致干扰。人们需要不断学习以能掌握新技术.从而住宅构成功能将包括更新技术和学习知识的空间;再如,科学技术发展将促使形成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的发展,也将促使生活服务社会化,住宅就应成为适应社会服务发展的居住形式。  相似文献   

20.
包宗华 《上海房地》2005,(12):38-39
过去,人们把住宅单纯地说成是人们居住和休息的建筑物,属于生活消费品的性质。其实,住宅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于自然界的产物。它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目前,住宅不仅具有居住休息这一主要功能,而且具有学习功能、工作功能和娱乐交往等功能。因此,住宅既是生活资料,又是享受资料,还是发展资料,是一种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