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财政分权和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尝试形成三种因素的框架结构来表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状况,分别是中国财政分权形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文章以投资冲动作为渠道变量,详细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论证本文提出的传导机制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显著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重要因素,能够解释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中的很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展开引入以FDI为主的竞争。文章主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经济增长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4.
以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级政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财政分权的视角,研究了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且政府审计增收节支效应在低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政府审计建立健全制度效应在高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存在财政分权体制差异,财政分权越高,政府审计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强。研究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以"强县扩权"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间的分权化运动,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在维护市场联邦制、政治锦标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行政分权的特点、方式,以及县域经济在中国现阶段的重要性等方面,构建内生政府分权理论予以解释。同时,本文也对政府间分权主体和分权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省政府对县(市)的分权有其必然性,并且"省直管县"是政治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种分权方式。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各地方财政分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研究发现,税收分权程度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支出分权则呈分化趋势,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逐渐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却逐渐降低。地区间财政分权的这种差异可能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的影响,指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通过各项改革措施消除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的消极影响,不断促进地方政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各地方财政分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研究发现,税收分权程度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支出分权则呈分化趋势,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逐渐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却逐渐降低。地区间财政分权的这种差异可能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财政分权为契机,选取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整体上呈改善态势,技术进步是主要贡献因素,但效率均值偏低,地区差异明显;财政支出分权、收入分权以及财政自给率均不利于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除分权因素外,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亦对其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财政差异化支持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加强体制外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的影响,指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通过各项改革措施消除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的消极影响,不断促进地方政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过滤周期变动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测度地方财政的稳固状况,同时根据中国实际分权状况,估计地方政府收支分权水平,并从收支分权与体制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稳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2年,地方政府总体财政稳固性在下降,财政收支分权水平显著下降,且财政转移支付依赖度显著提高。其中,2002年的所得税改革对促进省级财政稳固具有正效应。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提高省级政府的自有收入占比,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调整支出结构,转移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并逐步减少中央转移支付,合理深化税制改革,促进地方财政稳固。 相似文献
12.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从财政分权角度分析了地方债从形成到治理的全过程,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人均GDP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正向影响.基于此,从加快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建设、培育地方税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财政分权下,以计划为主导的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形成了地方高等教育的收益外溢效应。根据劳动简化系数法,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自2000年以来我国地方高等教育收益外溢效应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中西部地方高等教育外溢效应较为明显。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收益外溢效应削弱了地方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应在现有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的基础上,增加对人力资本流动因素的考量,实施省际高等教育经费补偿机制,协调解决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7.
18.
劳动保护的弱化是造成当前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财政分权的激励和约束之下,地方政府的劳动保护行为会发生扭曲,即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晋升的目标,将放松劳动保护作为其"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建立2000~2008年全国范围内和区域范围内的省级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劳动保护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区域差异.建议改进目前以CDP作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机制,扶持工会的发展,公正地处理各类劳资纠纷,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质量,从而有利于从制度上强化劳动保护、提高劳动收入占比.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表明,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具有过度投资严重、投资效率低下、资本结构呈现负债率过高的特征。对此,本文以2003~2011年间沪深两市所有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比率偏高的现象是否与其过度投资产生的高融资需求有关,以及财政分权这一制度因素是否会影响投资需求对负债比率的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与其过度投资程度显著正相关;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对负债比率的影响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