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结果显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效应,但受企业异质性影响,不同类型企业金融化行为逆周期效应具有差异性,属于轻资产、国有制、制造业以及非东部的企业,其金融化行为的逆周期效应较为突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会抑制固定资产及研发创新的投入,进而挤出实体资产收益.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潜在动机表现不同.在经济上行期,企业金融化是套利投资行为;在经济下行期,企业金融化可以起到平滑资金作用,但需防范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可能带来的"脱实向虚"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减速换挡的新常态下,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出现了背离:实体企业金融投资率持续增加而实物投资率却在不断减少。本文以我国企业金融投资为对象,以经济增长理论和企业投资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广义矩(GMM)模型,实证分析了现阶段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所形成的资金配置"脱实向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我国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相较于经济上升期,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显著;第二,相较于技术资本投资,企业金融投资对物质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强,且金融投资收益增加会加剧该挤出效应;第三,企业资金配置脱实向虚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本文以奥马电器为例,考察制造业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现状.研究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脱实向虚"表现为金融投资增加;金融投资虽然能促进资金增值,但也会提高投资风险;过度金融化倾向可能影响企业实体投资,降低财务绩效;聚焦主营业务、减少金融投资是有效治理"脱实向虚"的重要举措.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根本在于企业自身,关键是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文章丰富了制造业金融化的经验证据,拓展了企业金融化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完善金融投资监管体系,也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马丹  王丹  申琳 《海南金融》2021,(4):67-78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内在影响机理,其次运用固定效应和空间静态面板模型,以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都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空间上使用深度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他两个维度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加强区域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扭转"虹吸效应"局面,促进各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域数据,从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张两个角度讨论了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的影响,利用链式中介模型考察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影响的中介效应,并分析了地区异质性及"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生态多样性显著促进OFDI,且在金融规模影响OFDI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金融生态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融资效率来作用于OFDI,这种融资中介效应在"一带"沿线省份较大,在"一路"沿线省份较小;"一带一路"增强了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应抓住区域特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促进金融生态多样性发展,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金融科技作为数字技术驱动下的金融创新,与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密切联系。根据2014—2020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以及百度金融科技指数,文章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对金融科技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可通过缓解金融错配与促进人才集聚两方面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促进作用大于规模以下企业。因此,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助于高效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是一国经济立身之本。从全球范围看,对发展实体经济重视程度的增加,是一个极为明显的动向。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中美金融压力的传导作用,本文基于国际资金循环分析的理论框架构建中美金融压力指数,并使用DCC-GARCH和VAR模型测算中美金融压力指数的动态条件相关性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基于国际资金循环的金融压力指数能够有效监测金融系统压力,准确反映金融压力事件;中美金融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在金融压力上升期增强,在金融压力缓和期减弱;中美金融压力之间存在相互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2010至2020年间,我国31省市绿色技术创新指数与金融科技指数验证金融科技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发现两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金融科技水平存在拐点,在拐点的两侧分别对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起到抑制和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金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存在异质性;在第三产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存在异质性,在第三产业发达地区的拐点高于第三产业欠发达地区的拐点,在第三产业发达地区,只有当金融科技水平提高到更高程度,才能对绿色技术创新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2019年全国1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双向固定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显示,技术创新是数字金融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且高水平技术创新存在更显著的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在东部城市和大城市中更明显。深挖异质性产生的原因后,进一步验证了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在数字金融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本文为中国发展数字金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金融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尤其是危机后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加速,呈现出了迅猛的经济金融化趋势.然而,过度金融化会导致杠杆率畸高、产业空心化、经济脱实向虚等一系列问题,容易诱发金融危机.从多维度视角系统梳理了经济金融化的内涵、测度,以及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我国加快实现向合理金融化的路径转型是防控重大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数字金融依靠信息技术对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并验证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次,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本地数字金融发展对异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以邻为善”的效果;再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升级和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对我国数字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年度面板数据,利用固定“年份-行业”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企业的产权性质、产业属性和所处区域方面存在异质性特征;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非国有企业、高技术企业以及东、中部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的驱动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应在积极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采取差异性政策提升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融发展表现为规模的扩张、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金融发展一方面通过资金支持、信息甄别、分散风险和创新激励来促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成本收益结构、政府偏好、政府选择集和诱发社会认知转变来促进制度创新,进而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TFP增长。以1992~2011年中国的实际来看,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间接影响TFP增长,但金融结构与TFP增长无显著关系。在金融发展与TFP的关联机理中技术和制度创新存在不完全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表现为规模的扩张、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金融发展一方面通过资金支持、信息甄别、分散风险和创新激励来促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成本收益结构、政府偏好、政府选择集和诱发社会认知转变来促进制度创新,进而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TFP增长。以1992~2011年中国的实际来看,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间接影响TFP增长,但金融结构与TFP增长无显著关系。在金融发展与TFP的关联机理中技术和制度创新存在不完全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技术创新能力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以29家光伏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索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光伏企业的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在金融支持的三种路径中,银行信贷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从而正向影响企业的绩效。政府补助不利于光伏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政府补助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进而能部分遮掩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负面效应。股权融资对光伏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也未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与杠杆率的内在关联问题,对于保持金融稳定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对杠杆率的影响,并考察供给侧改革对上述影响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会促进其加杠杆,尤其是提高短期杠杆率;与国有企业相比较,非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加杠杆效应更为显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弱化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加杠杆效应,尤其对非国有企业效果显著。研究结论意味着微观企业层面脱实向虚会恶化杠杆风险,并找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金融与实体经济内在关系的经验证据,对制定金融监管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引言国际经验证明,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高技术产品是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最快、发展后劲最足的产品类型。高技术产品在未来将代替传统工业制成品成为出口主力。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从2000年的370.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443.5亿美元,其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我国2003-2018年30个省市(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指标,并从金融发展综合水平、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3个维度构建金融发展的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实证得出: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之后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证实,科技要转化成生产力需要金融和资本的支持和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