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智库观点     
《经济》2022,(10):50-51
<正>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服务贸易增长新路径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沿着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全面推进转型升级,服务型制造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广大中国企业需要更加致力于开放创新,大力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此,需要在下述几个方面持续发力:高度重视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强化现代要素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数字经济实现逆势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大数据、智能传感器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状出发,研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要素共享、创新驱动、生产方式三方面分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机制,最后从政策设计、创新研发、区域协同发展角度提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同步趋缓,亟须激发经济潜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数字转型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信息、融合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具有显著的数字经济特征,可以有效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从数字新基建的内涵、新基建为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新基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和新基建机遇下产业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通过新基建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的建议,以期为疫情冲击下,提振我国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晗 《江南论坛》2023,(5):24-28
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截至2021年底,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5%左右,位居全国前列。但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强、资源要素保障不足、产业配套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仍然存在。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经济发展底座,江苏应以制造业优势为基础、以补短板为突破、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持续提升竞争力,撬动产业转型发展新优势,使数字经济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6.
刘雪蕾  左丽  刘正  刘真真 《经济师》2023,(7):116-117+120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湖南省经济支柱之一的制造业在面临着内外激励竞争环境的压力下,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现有的在数字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融合、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突破口,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晓珊  周裕淳 《新经济》2022,(12):37-44
广东省佛山市是我国的制造重镇,也是目前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其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亦成为中国制造的缩影。在数字经济时代,佛山制造企业面临转型缺乏方法论、缺乏数字化人才、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数字技术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明显阻碍了其数字化转型。而以美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分别从战略引导、前沿技术、先进制造业、数字工业和数字人才等五个方面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则可为佛山制造企业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综上,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提出了政府先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再从五大支柱产业入手推动制造企业全面转型、行业组织与研发机构合作促进行业内的企业转型、转型领先企业有偿提供经验与技术推动自身与其他企业转型进程等有助于加快推动佛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泉。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环境三个维度衡量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聚集三个层面定量评价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会对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数字经济优化了产业结构布局,提高了服务业聚集水平,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通过提高绿色创新效能和吸引劳动力流入两大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为此,应当加快数字化转型,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绿色创新效能。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而迅速崛起的数字经济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基于2011—2020年皖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优化是其影响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抓住数字经济赋予制造业的机遇,实现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走出具有皖江经济带特色的“数字经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成功的关键推动力.兰石集团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实施"出城入园",紧抓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持续的疫情、全球制造业回流、成本陡增及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不少制造业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背景下实现价值链地位跃升,从宏观层面来看,应基于国内用户需求为主、国际用户需求为补充的制造业生产理念,利用数字经济夯实制造业创新基础。从中观层面来看,可构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于一体的数字化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引导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与推广应用,基于数字经济统筹制造业创新格局,推动创新突破。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需共同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研究,依托各类数字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引领制造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2.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双螺旋动力,技术与制度是否协同匹配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和速度。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我国技术范式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技术范式和制度框架内技术—制度的互动稳态,激发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当前,我国制度创新的供给明显滞后于技术范式的转换,现行的制造业相关产业政策与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还不适应数字技术范式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这是导致制造业企业陷入生产率困境、转型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从多制度变革入手,通过调整传统的制度框架适应技术范式的转换,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的制度变革路径包括改变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取向、致力于数字技术底层逻辑的制度变革、强化竞争导向的市场化制度改革、侧重促进协同创新的制度创新及聚焦动态能力的企业内部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智能制造的新模式.辽宁省作为传统装备制造业大省,"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制造模式,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分析发展智能制造的突出问题、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关键任务点,认为应首先构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和标准化体系,"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依据标准化的技术层级个性化迭代同步推进;其次建成省内优势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典型工程,在代表性制造行业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办法;同时构建出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璟 《经济论坛》2024,(4):142-152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为数字平台经济快速崛起和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尽管大湾区核心城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且拥有特色的制造业生态及创新体系,但整体上,大湾区智能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制造业智能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文章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归纳出大湾区独特商业、产业和创新生态协同的各项特征;以制造业生态优化升级为导向,以数字平台经济发展为契机,提出构建协同高效的共育机制;以数字赋能推动制造生态的优化和提升,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最后,在数字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出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亭立  云世纪 《技术经济》2024,43(6):110-124
“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部署。以2011-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主要的机制在于服务化有助于公司组织效能的提升,缓解了过度投资,提高了投资效率。减少组织冗余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是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路径。且公司治理水平高的企业以及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企业,服务化对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理论解释,有利于促进制造企业进一步挖掘服务化的价值潜力,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高度重视服务型制造试点工作,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现有研究聚焦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对制造企业服务绩效的影响,对试点政策因素的促进作用缺乏关注。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分别于2017和2018年公布的第一、第二批服务型制造试点企业名单为基础,选取包含试点企业在内的浙江省200家具有服务特征的上市制造企业2013-2019年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分析,检验服务型制造试点政策对企业服务绩效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型制造试点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企业服务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并且理论上试点带来的企业声誉可能会进一步增强这种提升作用。此外,试点政策对服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净影响随着试点政策的持续而不断加强。具体表现为从试点第一年到试点第三年,企业服务绩效提升速度逐年提高。研究结论有效验证了浙江省服务型制造试点政策实施效果,为我国服务型制造试点政策的制定、实施与改进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数智融合作为推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对发展数字中国与制造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2007—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赋能作用,并且在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智融合通过绿色认知和绿色创新赋能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中更大;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存在门槛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赋能作用,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改善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绿色认知,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构建数智融合赋能绿色转型新模式;应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继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