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发挥监督效应和声誉效应,即通过提高企业的外部监督和声誉水平,进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信息环境越差,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时,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抑制作用越为明显。研究基于企业ESG表现这一非财务指标,扩展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肯定了良好的ESG表现在微观的企业层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文化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司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越强,其股价崩盘风险越低。渠道分析表明,儒家文化主要通过抑制管理者自利动机、改善公司信息质量及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三条路径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较弱和外部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更加明显。这表明,儒家文化作为正式制度的一种隐性替代治理机制,对于防范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本文不仅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深化了对儒家文化现代商业价值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3.
防范化解股价崩盘风险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针对共同机构所有权这一股权结构特征,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公司能够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协同治理假说”。在使用Heckman二阶段、PSM-DID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信息透明度与公司治理水平在共同机构所有权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共同机构大股东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效果在国企及集中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更能发挥其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年至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商誉减值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商誉减值与股价崩盘风险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商誉减值促进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结论显示:当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越差时,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越明显;当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时,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越明显。本文结论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等相关文献,为公司缓解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08-2022年我国A股市场918家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监事会行权素养、监事会监管激励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监事会成员行权素养方面,监事会成员学历水平的提升、业内履职年限的增加、具有财会审计与法务专业背景的监事人员比例提升,都具有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监管激励方面,监事会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未领薪酬监事占比越高,则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这些影响效应在规模更大和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监事会行权素养的提升可以提高公司内控质量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监事会监管激励可以增加监事会尽职程度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论对于透视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职能发挥以及如何提升内部监督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媒体报道、制度环境与股价崩盘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观察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对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新闻媒体与制度环境两种外部治理机制间的交互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媒体对上市公司的频繁报道显著降低了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信息中介和公共监督作用。(2)上市公司所在省市的制度环境越不完善,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显著越高,同时媒体报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积极影响显著越强,表明媒体报道是弥补中国新兴市场经济正式制度不足的一种重要治理机制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连锁股东信息驱动与竞争合谋的双重特点,分析连锁股东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的信息驱动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持股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连锁股东数量越多,股价崩盘风险越低。在实证检验连锁股东信息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信息驱动效应。信息驱动效应一方面体现为以证券交易加速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提升市场信息效率,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另一方面体现为强化管理层监督治理,减少负面消息隐藏,避免股价崩盘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连锁股东的信息驱动效应在较为薄弱的信息、治理环境中显著。本研究构建了“连锁股东——信息优势——信息驱动——股价崩盘风险”的完整逻辑,将连锁股东的影响从企业层面拓展到市场层面,有助于深化理解连锁股东现象,对有关部门监管所有权网络,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修订增加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要求,能够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多信息,影响投资者决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利用2016—2018年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会扩大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股价的下降是关键审计事项扩大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路径之一;调节效应显示公司价值越高,关键审计事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小;公司内部控制能够削弱关键审计事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扩大效应.研究结论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提供了政策建议,同时为企业防范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网络爬虫挖掘东方财富股吧中个股的发帖文本,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特征融合模型(LSTM-CNN),对样本股的股吧发帖文本进行情感识别,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分析了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实证发现,当期投资者情绪对下一期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投资者情绪高涨加剧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不同市场环境下,情绪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熊市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对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规模较小、股权集中度较低、卖空限制大、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低的样本公司中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我们发现股票流动性是投资者情绪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研究结论有助于从投资者情绪视角来解释股价崩盘风险的形成机理,丰富了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以沪深两市2014—2019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党组织参与董事会治理可有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水平,而且这种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此外,研究发现这一关系通过"党组织参与董事会治理—降低总代理成本和第一类代理成本—股价崩盘风险水平降低"的路径来实现.最后,研究发现当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和融资约束较高时,党组织参与董事会治理与股价崩盘风险的负向关系更加显著.此外,党组织参与治理与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具有替代效应,而与分析师关注度和企业所在地市场化水平等治理因素具有互补效应.研究为党组织参与治理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这一特色体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有效性,以家族涉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为切入点,从社会情感财富的视角为家族涉入的有效性提供证据。研究发现,家族涉入程度越高,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越低。机制检验发现,家族涉入通过提高业绩预告质量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具体表现为披露更准确和更及时的业绩预告。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业绩预告的披露形式精确度更高以及在自愿性披露的背景下,家族涉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家族企业与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内容,且对业界如何提升家族企业治理水平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201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非执行董事的视角考察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能够约束管理层的负面消息管理行为,预防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但是当公司管理层权力更大、股权集中度更高时,非执行董事在预防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中的积极作用会相对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存在替代效应,表现为在没有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以及分析师关注程度更低的公司中,非执行董事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预防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3.
王惠  王贞洁 《金融论坛》2023,(10):25-35
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外汇风险对冲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并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外汇风险对冲能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时作用越强。机制研究表明,外汇风险对冲通过发挥“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了“资源效应”的发挥。当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高管有金融背景、内控质量较高或受分析师关注度较高时,外汇风险对冲的作用更明显,国际化程度较高、高管有金融背景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4.
股价崩盘对个股及股市均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并受到学者及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采用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均能抑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外部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在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上具有互补作用,高质量外部审计能够强化内部控制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有助于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强化外部审计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15.
科学有效地评估金融科技创新对股价的冲击效应,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创新性地采用金融科技创新专利数据,从金融机构视角梳理并检验了金融科技创新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逻辑,以及外部审计对维护金融稳定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创新会引发股价崩盘风险,而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有效抑制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股价崩盘风险,降低金融行业发展的不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加剧主要发生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此外,金融科技创新引发股价崩盘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的金融科技创新更具不确定性,也更容易产生泡沫。本文建议,应丰富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手段,完善适应金融科技创新的审计理论与框架,落实金融科技创新的应用细节及商业转化,以实现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机构调研在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稳定市场中能否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调研对被调研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机构调研的次数越多、参与调研的机构家数越多,被调研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表明机构调研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机构调研能够提高被调研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从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拓展了机构调研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围,在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对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稳定股价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2009—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股价崩盘风险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未来线上投资者关系管理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较高时,其后续在线上与投资者沟通互动的效率更高,说明公司通过加强线上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事后补救机制以进行危机公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司信息透明度和高管是否拥有金融会计类工作背景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当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较低和拥有较多金融会计类工作背景的高管时,股价崩盘风险对线上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尤其体现在对线上投资者问答回复率的正向影响。本研究反映了测算股价崩盘风险在公司治理角度的信号作用与预测意义,并揭示了信息时代投资者关系管理来自资本市场的决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融资融券机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越高,大股东掏空越严重.而融资融券抑制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引起的大股东掏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投资者保护环境更差、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内部治理机制更差的公司中,融资融券的掏空治理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Cox回归模型探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对股价崩盘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在所选取的指标中,现金流比率等因素对防止公司股价崩盘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即现金流比率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而管理层持股比例等作为危险因素,会加剧公司发生股价崩盘的可能性。进一步将Cox模型与集成学习模型相结合,发现模型的预测性能显著提升。研究发现了股价崩盘在时序上的变化规律及风险预期,为企业持续经营与风险防范提供参考借鉴,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有效识别股价崩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资金投向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控股股东私用型和公用型股权质押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探究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存在私用型质押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质押比例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公用型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没有显著影响。在金融部门去杠杆的背景下,去杠杆程度越大,私用型质押风险溢出效应越强,去杠杆程度是私用型质押风险溢出的外部影响因素,但是公用型质押不受宏观流动性环境影响。风险溢出机制分析发现,私用型质押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操纵程度,股价崩盘风险积累,公用型质押对信息披露操纵没有显著影响。风险溢出抑制措施研究发现,与非商业银行相比,商业银行质权人有效监督了控股股东的流动性水平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抑制了私用型质押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去杠杆对风险溢出的影响;完善的内控制度、卖空机制以及证券分析师关注降低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操纵程度,抑制了私用型质押的风险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揭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主要目的是为私人产业筹集资金。私用型质押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他们无法知悉与质押贷款有关的后续信息,还可能承担潜在的股价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