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含琳 《发展》2012,(3):74-75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省份之一,从2000年实行退耕政策以来到目前,全省退耕面积达数千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007年达到2423.3万亩。在国家的粮食补助和现金补贴的政策支持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国家的退耕任务。与此同时,我省根据省情,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退耕后续产业发展方式,使得退耕农户能够基本上做到“退得下、稳的住,增收快”的目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战略和政策上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  相似文献   

2.
刘华 《发展》2002,(12):38-39
甘肃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已完成造林面积634.8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53.44万亩,荒山造林281.38万亩。这对促进全省生态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些基层领导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认识不够明确,实施中缺乏战略上的谋划和部署,往往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简单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有的基层领导把退耕还林作为向国家套取补助粮、款的手段,弄虚作假;有的搞造林形象工程,把不该退的地域纳入了退耕的范围;等等。二是退耕还林的科技…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济》2006,(12):F0004-F0004
巴彦淖尔市退耕还林工程在2000年杭锦后旗和乌拉特中旗试点的基础上,于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截至2005年底,自治区共下达巴彦淖尔市退耕还林建设任务247.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0万亩,荒山荒地还林174.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2004,(4):54-57
吴旗试验 韩占平有一张典型的陕北农民的脸,粗糙得像一幅未完成的速写。这位老人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成了陕西吴旗金佛坪庭院经济建设区的“示范户”。1999年,他一次性退耕36亩,全部还林还草,已兑现20亩。如今,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圈养了39只羊、95只兔、3头猪,并种植了1亩经济作物,预计今年家里人均收入能到5500元,比上山种地时的1998年增加了3800元。  相似文献   

5.
王文学 《魅力中国》2014,(16):31-31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近年来,南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地造林10.9万亩,但因为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导致退耕还林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缺乏动力。为确保退耕户长期增收,有待于加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1999年秋冬以来,延安市认真贯彻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重要批示和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指示精神,使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年来,造林316万亩,种草241万亩,其中,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兑现的面积341.84万亩,占到全国的9.4%,全省的46.8%,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家补助粮食8.1亿斤,种苗费1.71亿元,管护费0.81亿元。同时,全面实行“封山禁牧”,启动了“天保工程”。我们所到之处,大面积的坡耕地退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维护农民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进展还不尽如人意。近年来耕地锐减和非法圈占土地搞开发区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1997年到2002年,6年间耕地减少9542万亩,补充耕地3378万亩,净减少6164万亩,年均减少1027万亩(其中包括非农建设、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四方面)。到2003年底耕地已从19.5亿亩锐减到18.51亿亩。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2年开始,合川区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了12年,全区累计实施34.95万亩造林任务,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17.4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涉及全区29个镇(街)、297个行政村、78381户退耕户。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当中,合川区将以"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为工作目标,让合川的退耕还林工程真正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让群众满意和助农增收的工程。  相似文献   

9.
尹萍  黄汉爱  王玉珍 《发展》2011,(1):55-56
一、山丹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 (一)工程实施情况 2002年以来,山丹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机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0.4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9.91万亩,荒山造林17万亩,封滩育林3.5万亩。造林树种为沙棘、柠条、山杏、新疆杨、红柳、云杉、落叶松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四川省于1998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当年全面停伐天然林,转向对天然林实行长年管护;规划至2010年,每年完成造林210万亩。封山育林1035万亩,森林抚育420万亩。 1999年10月,四川省又与陕西、甘肃一道在全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简称退还工程),规划1999年——2000年完成试点任务300万亩,2001年——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1580万亩,其中前5年1000万亩。  相似文献   

11.
动态     
生态环境保护 云南今年退耕还林目标52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25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270万亩。 甘肃实施退耕还林 将在河西地区实施退耕还林108.5万亩,千里河西走廊将披上“绿装”。 宁夏今年将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00万亩 荒山荒滩造林种草200万亩任务,逐步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宁夏。 高新科技 四川省西部大开发“一号工程”动工 总投资11亿元,其中国家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国内目前惟一一条年产  相似文献   

12.
吴旗试验 韩占平有一张典型的陕北农民的脸,粗糙得像一幅未完成的速写。这位老人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成了陕西吴旗金佛坪庭院经济建设区的"示范户"。1999年,他一次性退耕36亩,全部还林还草,已兑现20亩。如今,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圈养了39  相似文献   

13.
动态     
生态环境 青海退耕还林还草180万多亩2002年,青海省共完成退耕还林(草)180.67万亩。2003年,全省又开始了220万亩的退耕还林还草。 甘肃省退牧还草工程启动 总投资2.28亿元,将对安西、阿克塞、肃北、卓尼、造部、玛曲、碌曲、夏河等8县区的1180万亩天然草原进行围栏,维修建设。 新疆投资13亿再造和田生态 此项工程建设期为10年,以水资源的合理  相似文献   

14.
韩占平有一张典型的陕北农民的脸,粗糙得像一幅未完成的速写。这位老人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成了陕西吴旗金佛坪庭院经济建设区的“示范户”。1999年,他一次性退耕36亩,全部还林还草,已兑现20亩。如今,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圈养了39只羊、95只兔、3头猪,并种植了1亩经济作物,预计今年家里人均收入能到5500元,比上山种地时的1998年增加了3800元。这样的“示范户”让吴旗县委书记师合林吃了一颗定心丸。1998年5月,当他们在全县封山禁牧的时候,为农民找了一条舍饲养羊的退路,但谁心里都没有底,农民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国家资金投入实行倾斜七大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据有关投资专家测算,在今年开始的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预计将有9万余亿元的资金投入国有部门,其中5万余亿元将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7大重点产业。水利基础设施:因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项目同时上...  相似文献   

16.
近日,句阳县举全县之力实施“农业30亿”工程,力争5年内实现农业主导产业产值25亿元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把广大农村建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原料基地。句阳县着力培育饲料加工、肉类加工、魔芋加工、桐油加工、黄姜加工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出栏商品猪100万头、种植烤烟12万亩、养蚕8万张、发展魔芋5万亩、种植蔬菜3万亩、建特色林果基地55万亩。  相似文献   

17.
草园村提前步入小康孙子风,李玉平江西省丰城市曲江镇草园村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74.2万元,比1992年增长15.3%;村级集体纯收入51.1万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增长33.4%。自1984年以来,连年被评为市、镇两个...  相似文献   

18.
沿着靖边县北大街一路行驶,“吸睛指数”最高的当属即将竣工的龙山路工程.这项工程在建设时涉及征收户400余户、征收房屋面积2.7万平方米、土地311.17亩,从2012年起就因拆迁矛盾成为“靖边最难啃工程”.如今主车道已全面通车,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完成人行道的铺装,路两边,居民们哼着小曲儿修建房屋.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咸阳隆丰实业有限公司与旬邑县有关部门签定了万亩草场承包合同。出席签字仪式的有省、市、县三级领导。 合同生效不久,承包方发现草场上的林木被人砍伐,于是.一场纠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 案情介绍: 1995年,旬邑县委、县政府在《陕西日报》等媒体推出了“万亩草场”招商引资项目,同年10月咸阳隆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隆丰公司)通过旬邑县招商办介绍,与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林业局就万亩草场承包开发进行多次洽谈。其洽谈意向得到县委、县政府批准后,于1998年中国东…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某县今年10月将办第二届“姓氏化节”,并被政府列入为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据说,县里提出“一年建设,十年还债”的口号,启动了多项“重点工程”,改造太昊陵、建设主广场、修建“迎宾大道”……耗资过亿元。谁知道,办这个“富”事的,竟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12004年的财政收入仅1.21亿元,而财政支出却达5亿多元,难怪要提出“一年建设,十年还债”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