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常见的信用证欺诈手段分析,提出了信用证结汇同样存在着潜在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从结汇单据审核、开证行资信调查、软条款规避等方面,提出了信用证结汇风险的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软条款成因及风险防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四元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47-148
附于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常被不法进口商人用做欺诈、违约、拒付的手段和工具,使信用证的受益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为减少软条款所带来的交易风险,出口企业外贸人员应严格审核信用证,提高识别和防范信用证软条款的能力,以此达到安全结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商检软条款"及其风险 所谓信用证的"软条款",是指在不可撤销的信用证中加列一种条款,结果使开证申请人实际上控制了整笔交易,使受益人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承诺变得不确定、不可靠,开证行可以利用这种条款解除其保证付款的责任.带有这种条款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实质上成了一种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此种条款在国际贸易跟单信用证业务中称为"软条款"(Soft Clause),我国有时顾名思义地将其称为"陷阱条款"(Pitfall Clause).如果信用证中开有客检/签证条款,那么,若客户到时不签发、不及时签发或签发不合符信用证要求的检验证书或报告,受益人就无法使用该信用证发货结汇或因单据不符而不能顺利结汇,因而称为"商检软条款",常见的"商检软条款"种类及其风险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具有银行信用特点,可使受益人收汇得到保障。但信用证结算并非绝对安全,也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软条款"信用证。"软条款"(Soft Clause)信用证是开证申请人利用信用证这一银行信用工具,在信用证内开列一些灵活的、甚至受益人无法履行的条款,使受益人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受益人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软条款具有形式多样、隐蔽性强等特点,很难被察觉,给国际贸易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阐述信用证"软条款"的概念及其性质,列举了信用证软条款的常见类型,并且提出加强资信调查、提高外贸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银行作用等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工具之一的信用证,得到了广泛运用。不过,由于信用证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软条款",使得信用证的风险日益凸显。信用证软条款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某些进口商(受益人)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或摆脱付款责任,在所开立的信用证中加入了一些软条款,使自己掌握贸易的主动权,并使出口商的结汇变得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6.
杨频 《江苏商论》2007,(10):103-105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我国出口贸易多数采用信用证支付。但是由于信用证软条款的出现,国内出口商的结汇风险日益加大,特别是进入国际市场时间短、经验少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和外贸从业人员,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旨在分析软条款的成因及类型,并提供规避软条款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何谓软条款?目前国内外对信用证(L/C)中的软条款尚没有一个确切而权威的定义。但国外有人把软条款分作A、B两种说法:A.使买方完全掌控信用证付款方式的主导权,同时也使得信用证中受益人(beneficiary)即卖方,在其设置的软条款项下无法向银行安全结汇的信用证条款。即在跟单信用证中,使信用证受益人自己无法做到单证一致的条款。B.信用证软条款是一种置信用证中卖方于被动处境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软条款在信用证生效的各个环节上制造障碍,使得受益人无法顺利结汇。本文分析了信用证软条款的不同类型,并在信用证风险防范方面给出了建议。外贸公司应当重视信用证的审核工作,防止软条款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的支付方式,是在商品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国际贸易结算货物单据化及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通常被认为是国际贸易中最安全的支付方式之一.然而,在贸易实践中,"软条款"则随时有可能威胁出口商的结汇安全.本文旨在探讨及时识别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把收汇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贸易各环节防患于未然,是出口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信用证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许多人认为信用证付款方式对出口商结汇是最安全的,其实并不然。文章针对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及其对出口商收汇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应防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信用证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许多人认为信用证付款方式对出口商结汇是最安全的,其实并不然。文章针对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及其对出口商收汇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应防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作为重要的贸易支付方式将被越来越广泛使用。但由于其支付方式的内在缺陷、有关当事人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法当事人的贪利心理等多种原因,使信用证支付方式风险加大,从而产生了种种信用证欺诈行为。要有效地减少信用证软条款欺诈的发生,必须做好事前的防范和事后国内法的补救,尽量减少和挽回被欺诈者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论述了信用证软条款存在的几种具体形式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从而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此外,提出了对于软条款也应当区别冲待,尽可能区分受益人欺诈与软条款欺诈.  相似文献   

14.
于晓云 《江苏商论》2010,(7):155-157
本文对国际结算中以信用证软条款实施欺诈的几种常见手段进行分析,建议出口商为了保护本身的权益,应加强对信用证条款,尤其是软条款的审核,尽可能地降低收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软条款欺诈的频频发生给出口商造成很大的收汇风险,加强对软条款的识别和防范对于从事国际贸易业务至关重要。本文在界定信用证软条款内涵、风险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如果信用证中出现“软条款”,出口商们大多视作“洪水猛兽”。许多业务员都会要求客户修改;企业经理在下单时,碰到“软条款”,提笔“重如千斤”,生怕一旦拍板生产、出运后,在结汇上遭遇风险,会前功尽弃或者“货财两空”。虽然各方始终不赞成在信用证中加列“软条款”,但是在实务中,软条款仍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信用证中,或者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7年下半年开始施行的国际商会UCP600的解释,一个信用证中无论有没有不可撤消条款,都被视为不可撤消信用证。因此,信用证这种具有银行信誉的付款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付款方式。但是,有时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却又使得信用证的生效和结汇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受益人疏于防范,就会给自己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是最值得信赖、使用最为广泛的结算方式。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特征意在减少或消除买方收不到货款、卖方提不到货物的风险。但信用证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提供了机会。经常进行欺诈的方式包括:虚构交易、伪造单据,骗取货款;伪造信用证进行欺诈;买卖双方互相勾结,对银行进行欺诈;涉及承运人的信用证欺诈;利用信用证软条款欺诈。针对信用证欺诈的种种表现,信用证交易涉及到的各方当事人,包括买方、卖方和银行都要加强防范,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业务员和客户洽谈成一笔交易,并就信用证支付方式和内容进行协商时,应在"第一时间"积极争取对我方有利和可行的信用证条款,避免日后收到信用证需要修改的不利条款和交单结汇方面的风险.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审单经验,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软条款,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申请人或开证银行可以单方面解除付款约束,使受益人处于不利或被动的地位,导致其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患的条款.简而言之,软条款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它单方面被申请人或开证行所控制,使得不可撤销信用证变为可撤销,对出口方而言是十分危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