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性格与销售     
“什么性格最适合销售行业?”“什么性格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好的销售人员?”这个问题经常被众多关注销售的人提起。其实,问题的本身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大家都存在着一种倾向,那就是“性格决定着销售”。然而,性格真的能完全决定销售吗?我想以我的理解与感悟,同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2.
本刊1月15日推出《珠宝销售的“临门一脚”二营业员制胜秘籍》后,受到了一线销售人员的广泛关注。为给营业员搭建一个技能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从本期开始,《中国黄金珠宝》周刊将定期推出“营业员进阶讲堂”栏目,邀清知名培训师、优秀营业员传授营销技巧,分享销售心得。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各地做培训的时候,常会有学员问我:“于老师,我工作挺努力的,为什么就是得不到公司重用呢?”也有学员问:“于老师,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可公司总是不给我加薪呢?”我的回答往往让他们大吃一惊,我反问道:“你们知道努力和奴隶的区别吗?”我告诉大家,奴隶是世界上最努力的人,不过他的努力是被动的,不是心甘情愿的。而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的努力,则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同事的认可、对手的敬畏、家人的自豪。这些收获的到来是来自于你主动,而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种用心做事情的精神。这种精神带动了你工作的点点滴滴,这才是努力!”记得看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心理学家为了解人们对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采访。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的工资工作。”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々”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从这三个人的回答可以让我们每一位一线销售人员领悟,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当然,可想而知,这三个人未来的命运和发展也会不同。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会成为生活的弃儿,完全丧失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在营业员的销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番满腔热情的介绍和讲解后,得到的是顾客冷若冰霜的反馈。他们或许是厌烦营业员过于热情的态度,给自己的选择增添了压力,或许根本就没有购买意向。 那么,如何在销售过程中化解顾客冰冷的态度,挖掘顾客的消费潜力?本期营业员进阶讲堂栏目,通过营业员营销案例,结合营销专家观点,来探讨成功营销的技巧,帮助珠宝业销售人员取得销售佳绩。  相似文献   

5.
阿愚 《理财》2005,(9):19-19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请问,你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反问大家:“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听众中各种猜测都有。  相似文献   

6.
石油价格一声“涨”,地球也要晃三晃——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一路攀升,带给这个地球村的麻烦便层出不穷。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好好的世界怎么就让“高油价”这个“怪物”搅得如此不安宁呢?这个“怪物”究竟是谁放出来的呢?面对这个一陉物”中国又将如何应对呢? 本刊这期策划想给大家作些解答,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共同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税收征纳》2013,(9):23-23
◇昨天去银行,看见营业员跟一个女孩争执,我在旁边听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是女孩拿了一张卡取了2000元钱,数了一遍又让营业员再存回去。然后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还给我的钱,我先取出来看看有没有假的,再存进去才能放心啊。”◇数学老师问小朋友说,李老师带着25个小朋友划船一人坐一个船需多少个船。小朋友答:25个。有小朋友问:那李老师坐哪?一小朋友说:李老师掉水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我和小云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同事一定要我把文章名字改为“我和小云”,因为这个故事在网点几乎成了传奇,我也很高兴愿意把这个故事与大家分享。2006年5月29日,一位女孩来我所办理网上银行的证书业务。当时证书是由柜员专人保管,碰巧那天是我来管理证书。我先帮助女孩填写网上银行业务的申请表,在填到“预留提示信息”一栏时,她不太明白,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9.
张慧 《理财》2005,(10):78-79
在一些企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销售总监正将本部门这一季度的工作向总经理进行汇报。当听到其中涉及销售收入、销售量等数据的内容时,总经理拿出财务部门刚刚送来的财务报表,略皱眉头:“怎么这个数字与财务报过来的数字不一致?”销售总监连忙声明说:“我们汇报的数字是根据销售合同以及基础的销售记录提供的,财务部门的数据如何得出,我们不得而知。”于是,总经理便问一旁的财务总监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
很多时候,营业员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与顾客良好沟通的情况下,有时会销售比预想更多的珠宝首饰。探寻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挖掘顾客潜在需求,在销售过程中找准时机附加推销,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期话题,将聚焦如何在销售过程中附加销售,挖掘顾客的消费潜力,通过营业员营销案例结合营销专家观点,探讨成功营销的技巧,帮助珠宝业销售人员取得销售佳绩。  相似文献   

11.
应考     
王君 《税收征纳》2007,(4):53-53
“叮呤呤……”周一早晨.县国税局综合科印员王红梅桌上的电话响了.她伸手去接。里面是一个粗大嗓门的男声:“县国税局吗?”她说:“是的.请问您有什么事?”“我原来是开货车搞运输的.现在转行做汽车配件销售,想问问怎样办理税务登记?”那人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着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每个销售人员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次促消活动都有个特点,活动期限内的销量会有所增加或明显增加,但活动之前和活动过后的一段时间内,销量通常会很不景气,原因是活动之前的广告和宣传会使得消赞者持币待购,而活动期间积聚的人气和销量也提前透支了活动前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那么,如何在销售前后这两段时间内让自己的销量稳中不降呢?其实这个时间最可怕的销售态度就是“听火由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什么叫“贵”,什么叫“不贵”,完全在于顾客的感受。有人花10000元买一条项链说“不贵”,有人花1000元买一条项链会说“贵”。因为产品的“贵”与“不贵”跟产品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跟顾客的自我感受有关系。他认为值就不贵.不值就贵。今天我要与各位一线的销售人员分享一下如何打好“价值战”,而不是“价格战”:引导顾客关注的是“价值”.而非“价格”。  相似文献   

14.
法人非人     
法人非人金龙一位小姐指着身边的一位先生,骄傲地对审判员说:“这是我们法人。”我惊诧,法人怎么会自己来到法院!给被告人某企业的办公室打电话,对方答:“我们法人不在,等他回来再说吧。”这更令我摸不着头脑,难道他们的企业搬迁了?又遇一位同志,说他承包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一条街上有三个水果店。一天,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里,问:“有李子卖吗?”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我这李子又大又甜,还刚进回来,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竟扭头走了。老太太接着来到第二家水果店,店主马上迎上前说:“我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买酸的还是想买甜的?”“我想买一斤酸李子”,于是老太太买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云南金融》2012,(10):42-43
应征玩笑 有一天,某高级公司招聘员工,一位高材生跑去应征。老板问他说:“你有什么待遇要求?”那人说:“我想一个月薪水10万,一年有一个月让公司用公费送我出国,公司还要用公费给我租房子!”老板说:“我一个月薪水给你20万,一年有两个月公费让你出国,公司还送你一栋房子吧!”那个人惊讶地说:“不会吧,这么好?该不会是跟我开玩笑吧!”老板说:“是你先跟我开玩笑的!”  相似文献   

17.
期货惹祸,衍生品交易亏损,从中航油到中信泰富,一个又一个企业栽跟头。究竟是金融衍生品陷阱太多,还是企业艺低技薄?有没有期货业务成功的案例?能否给那个叫风险的家伙戴上控制的“紧箍咒”?请看业内专家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先机     
有一则故事,说一位古董商发现某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对这只猫十分喜爱.要从主人手里买。猫主人不肯卖,最后古董商出了大价钱才把猫买下。成交之后,古董商故作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猫已经用惯了,就一块送给我吧。”猫主人坚决不干,说:“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投资》2006,(11):42-43
《科学投资》编辑部: 最近宝洁的”SK-Ⅱ事件”闹得很厉害,让我想起两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当时.我在郴州市苏仙区开了一家小型超市,有一天一个孕妇来买东西.可能是由于妊娠反应,脾气不好,将我们货架上的东西乱推.一些东西掉到地上都摔坏了。我们的一位营业员想阻止她,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碰了她一下。那位女同志当时就倒在地上撒泼打滚.大喊大叫.说她受伤了,后来又叫了她的很多家人来,还说要打电话叫电视台和报社的人来。  相似文献   

20.
明镜高悬依法审计王振江我是近视眼,总戴个近视镜;我们股长是老花眼,常常带着老花镜。每到单位审计,总有人调侃我们:“一个近视镜,一个老花镜,你们到底是用劲审计,还是用镜审计?难道这就叫明镜高悬?”我们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也总有人挖苦我们:“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