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环境绩效与节能减排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排能力有显著影响,而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当前提升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采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1991-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然后进行了地区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并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还探寻了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能源效率分布呈空间集聚趋势;在样本期内,我国能源效率存在绝对β趋同特征,且条件β趋同迹象也很明显,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政府行为和FDI等因素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主要因素,但是能源消费结构又受到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制约。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减排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了省级地区的节能减排效果,利用核密度法考察了三者的动态演进特征,构建了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影响的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产业结构门槛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考察期间,各省份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减排效果均呈现集中态势,且差距逐渐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技术化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呈现明显差异;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不是单调的线性关系,在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能源使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部样本行业的能效均值基本维持在50%至60%水平之间,能效水平总体不高.能源使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行业间差异,采掘业能效水平均值要高于轻工业和重工业.总体能效水平以2002年为拐点,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轨迹.采掘业能效水平在考察期内有所波动,但基本能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重工业呈缓慢上升态势,而轻工业则在2002年以后出现了大幅下降.通过计算标准差,我们也未发现能效出现行业趋同.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强度的降低、外资规模的增加对行业能效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全要素框架下的总能源效率分为经济型能源效率和环境型能源效率,并在经济与环境并重的前提下对DEA模型进行了设定,计算了2005—2011年期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能源效率及两类能源效率。结果表明:在考虑环境的重要性后,样本省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下降趋势;环境保护的低效率使得中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明显小于西部地区;河北、山东、四川和山西4省的节能潜力最大,4省的节能减排量合计占中国总节能减排量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10个主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分析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四个较为明显"倒U型"特征,城市间差距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地区间城市差距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城市能源效率水平并不稳定,低效率高投入城市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本文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资源禀赋、平均气温、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各类政策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应区别对待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引起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能源资源、煤炭资源、铁矿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五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能源资源现状、潜力,河北省属于自然资源相对发达的省份,资源能源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出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完善配套政策,推广“低碳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2000~2010年中国29个省份和3个区域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结果显示,不同省份和区域的能源效率有巨大的差别。相比于其他省市,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安徽、河南和湖南能源效率值总大于1;东部能源效率居首,中部次之,西部最后。东部、中部和西部节能减排侧重点不同,中部以煤炭节能为主,西部以天然气节能为主;东部和中部以CO2减排为主,西部以SO2减排为主。针对这种现状,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与国内增长方式转型叠加在一起,凸显了我国高排放、高能耗经济模式与低碳理念间的矛盾。同时,以煤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能源结构,注定了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巨大。尽管低碳经济困难重重,减排能力相对不足,但是我国并不缺乏减排的政治意愿。通过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动因分析,并与我国现实状况相结合得出: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科技进步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完善法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趋同、节能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且能源效率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为此,本文以能源效率为研究对象,刻画大开发以来西部能源消费的洛伦兹曲线,同时考察能源效率的变动趋势和趋同性,并测度节能潜力的大小,最后回归分析了影响能效的因素.结果表明:(1)西部能源配置有所偏离,配置方式需加以改进; (2)西部能效与东部领先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变动存在趋同性;(3)西部大部分省份节能潜力较大;(4)考察期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私有经济的发展、能源价格提升、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政府的有效引导与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而研发投入和对外开发程度的影响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能源资源、煤炭资源、铁矿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五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能源资源现状、潜力,河北省属于自然资源相对发达的省份,资源能源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出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完善配套政策,推广"低碳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明显受到国际减排压力。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高能耗、高排放、粗放式经济增长等都是现阶段经济发展基本特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强度、缓解当前和今后能源供求结构矛盾、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研究国内能源效率的文献大多没有考虑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而我国2009年发布的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硬约束,显然可能对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主要能耗行业在碳减排约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发现碳减排约束下能源效率低于无约束下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与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基于跨期生产前沿的S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省际1999—2012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对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进行了考察,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不高,总体呈“先降后升”的演变趋势,且节能减排无效率是绿色发展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东部在样本初期没有显著拉大与中西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差距,而始于1999年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2006年以后严格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向东部集聚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量内迁的双重影响下,却引致东部与中西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格局;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不存在显著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而东中西三大区域呈现出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说明由于三大区域之间的绿色发展效率差异在不断增大,导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差距在逐步扩大,并没有朝完全相同的稳态水平收敛趋同,然而各个区域内的绿色发展效率差距在逐步缩小,并以不同的收敛速度向各自不同的稳态水平趋近。  相似文献   

15.
引入能源价格的Cobb-Douglas成本函数,利用能源效率的经验决定模型对影响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特别是利用蛉回归对我国工业部门36个二位数行业进行行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整个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行业产值、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构成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直接原因,同时内外部能源价差通过其他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明显.总体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尚有很大的空间,实践中应强调能源价格政策在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的非参数分析,对我国钢铁行业28个省份在1992~2008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并按七大经济区对我国钢铁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和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潜力巨大;(2)能源调整量主要集中在中部、大西南、大西北三大经济区;(3)我国钢铁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钢铁行业规模递增效应对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集约型扩张阶段才能凸显出来;(4)技术进步是影响钢铁能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传统区域划分方式多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出发,缺乏对拟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条件、发展状况以及能源效率水平差异悬殊,对各地区进行更为科学的聚类分组将有利于节能潜力的合理挖掘,同时可为针对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针对能源效率问题对中国30个省级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新分组后各组内地区能源强度变异系数的收敛性进行检验.根据选取的指标,将30个地区分为6组,重新分组后,各组均具有明显的特征;能源强度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能源强度变异系数曲线总体上呈倒U型变化规律,说明在组内能效差异水平到达峰值后,组内各地区的能源强度开始进入收敛期.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非参数前沿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普遍偏低,而且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效应微弱.这主要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刚性高耗能技术结构所导致的.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对提高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这意味着节能减排的重点必须立足于长期,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弱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耗能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石化工业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化工业是高能耗行业之一,其能源效率变化与节能状况对工业能耗和节能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石化工业能源消费特点,从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角度度量了石化工业节能效果,估算了石化工业最小节能潜力,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石化工业能源效率水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节能减排的长期国策以及发展中的贸易大国的基本特征,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我国对外贸易在能耗和环境方面的独特影响力。本文基于内涵能源的角度,运用投入产出法,从贸易规模与贸易结构两方面分析了2002~2008年对外贸易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并利用优化模型对BAU情景下2020年单位GDP所对应的能源消费量等相关指标进行了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内涵能源出口量随着贸易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贸易结构呈现不利于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2020年能耗下降预测值与我国新近确立的减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而我国对外贸易的节能潜力非常可观。因此,提升对外贸易对节能降耗的贡献度应该是我们深化重大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