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反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的扶贫政策由扶持到户转向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由过去扶持农民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农副业转向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支柱产业,由单纯向贫困地区输入资金和物资转向帮助贫困地区进行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是中国近年来的扶贫实践。扶贫政策的转换表明中国扶贫政策正逐步向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的轨道转换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大力减贫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呈现新情况。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关涉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以分析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并提出些许反思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三峡库区贫困现状与反贫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贫困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库区扶贫开发的对象是针对没有解决温饱和没有稳定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基本目标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长期目标是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不仅包括温饱问题,而且包括基本的住宿、医疗、清洁饮用水、基本教育、交通等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需求。最后,提出了反贫困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对它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物质贫困到人文贫困的转变过程,与此相适应,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物质资本的投入过渡到强调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投入,从强调计划到市场再到市场和非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上二重转化。该战略对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调整、反贫困内容的转变、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以及反贫困的参与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贫困概念的准确界定和测度对我国的反贫困实践具有启发意义.农业技术落后、人力资本单一和制度变迁使得部分农民陷于贫困,在这种情况下,对赞困人口不仅仅要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扶持,更要在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作为反贫困的主要工作内客的同时,对贫困人口实施专门的社会、政治、科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昕 《时代经贸》2010,(18):26-27
贫困概念的准确界定和测度对我国的反贫困实践具有启发意义。农业技术落后、人力资本单一和制度变迁使得部分农民陷于贫困,在这种情况下,对贫困人口不仅仅要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扶持,更要在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作为反贫困的主要工作内容的同时,对贫困人口实施专门的社会、政治、科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安树伟 《经济地理》1999,19(5):36-39
本文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分析了秦巴山区贫困的原因,提出了反贫困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砖国家"在失业率、贫困指数、贫困差距指数、基尼系数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社会贫困问题不容乐观。为治理贫困,"金砖国家"在促进就业、增加生活补贴、缩小贫富差距、吸引利用外资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金砖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可以相互借鉴,这一研究也为当前中国制定治理贫困的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符廷銮 《时代经贸》2012,(10):63-63,6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恩施州”)目前的贫困现状兼具“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等武陵山地区贫困共性。对恩施州贫困现状和反贫困对策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贫困"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多层次性和丰富性。立足于对贫困概念的解读强调老年人口的反贫困问题,是中国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薄弱环节,从而凸显我国老年人口反贫困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普遍服务制度建设与农民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水平决定了农民对新的技术、信息的反应速度与吸收应用能力,是关系农民职业选择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对农民收入具有最高的边际收益的投入,教育投入是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提高农民收入应该制定教育普遍服务政策,确立我国教育普遍服务目标与水平,建立教育普遍服务基金,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并配合以相关政策措施,以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论非正规金融之于农村反贫困的作用机制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新 《现代财经》2008,28(5):9-14
一直以来,非正规金融处于被打击的状态,但是,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许多地区呈扩大之势。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了正规金融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于反贫困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不同于传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商品价格形成。它作为一种广义的价格形态,需要政府强力的干预和参与,甚至跨国际的集体行动。要根据循环经济诸环节发生的替代关系,按照四项原则安排资源环境价格,并可通过试错方法或市场方法形成具体价格,使循环经济产业链与价值链相匹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的贫困.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从农民的生存状况和政策需求出发,探讨了农村贫困的原因、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对扶贫政策的期望,得出了农民迫切需要扶贫、扶贫需要注重开发、扶贫要顺应农民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贫困陷阱的微观机制与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批发展经济学家在吸收早期贫困陷阱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经济学新的理论与方法,将贫困陷阱问题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推进到微观层次、从抽象的理论阐释推进到精细的实证分析,并在此过程中拓展了贫困陷阱问题的研究范围。本文以述论结合的方式梳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发展经济学学科发展史的视野中审视贫困陷阱理论、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构建一个基本的双寡头Cournot模型,来分析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生产和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无偿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引入福利函数并求解最优的社会福利,发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优的社会福利选择是:当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等于国外企业生产成本与环境技术的产量溢出之差时,环境技术的完全转移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社会福利选择.并据此推导出社会福利最优的环境技术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是优化生态环境的二个侧面,如何把生态建设成果审时度势地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摆在人们面前有二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其结果大不相同,选择正确的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发展的道路,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实现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略论自然资源产权界定的多维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志仲 《经济问题》2008,(11):12-16
经济学理论表明,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至关重要。由产权理论和资源经济学理论可知,有效率的资源产权应该权能完整,按是否具有可排他性、可竞用性和公益需要,分别将资源产权界定为个人、社区集体和国家所有,并与社会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相一致。资源产权是公民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应保障每个人拥有相对平等的资源产权或资源开发受益权。对非国有资源产权权能加以限制,及征收生态环境税和资源收益税,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目标;非公有资源产权可通过股份合作形成资源的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19.
A fundamental problem for an economy based on a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 is the absence of a market to trade the resource. This implies that private costs will be below social cos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ossibl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that correct for such distortions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with a production externality in harvesting.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the welfare of the representative household increases considerably when a Piguovian tax is implemented. The policy that replicates the command optimum is highly complex and changes over time. On the other hand, a large share of the maximum welfare increase is internalized by introducing a constant quantity tax, suggesting that the potential of such policies is high.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1990-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促进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甚明显。文章在此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协整检验方法证明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与农牧民收入增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得到以下结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文章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改革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最后,文章提出了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支持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