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梳理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基金行业为何普遍存在业绩与费率的背离。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基金投资者无法有效地识别基金业绩与费率的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离均衡模型。该模型证明最优的基金费率设定策略是,能力强的基金应当降低营销费以吸引理性投资者,能力弱的基金应当加大营销开支以吸引非理性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基金费率的决定模型,根据模型阐述了在(1)信息完全对称、(2)信息不完全对称、 (3)存在不成熟的投资者、 (4)存在基金以往业绩的噪声信息四种情况下基金费率与基金特性的关系.证明基金费率不能够充分反映基金的特性,四种情况下好基金的费率均不高于坏基金的费率.  相似文献   

3.
李爱玲 《时代经贸》2010,(4):200-201
本文建立了基金费率的决定模型,根据模型阐述了在(1)信息完全对称、(2)信患不完全对称、(3)存在不成熟的投资者、(4)存在基金以往业绩的噪声信息四种情况下基金费率与基金特性的关系。证明基金费率不能够充分反映基金的特性,四种情况下好基金的费率均不高于坏基金的费率。  相似文献   

4.
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 ,由于其不同于封闭式基金那样可以上市挂牌交易 ,必须利用银行等网点对自身开发设计的特定潜在客户进行营销活动 ,因此费率结构的设计对于基金产品能否成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从国外开放式基金前端销售占有的重要地位来看 ,费率结构设计是整个基金产品开发设计的核心之一。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 ,开始奉行相对理性的投资理念 ,重视基金的预期分红收益与当期的费用成本。在预期分红收益难以确定的情况下 ,基金的费用就成为影响投资者购买的重要因素。同时 ,开放式基金具有按照净值赎回的开放性特性 ,它…  相似文献   

5.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以中国权益性开放基金为样本,区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研究他们的择时能力。研究发现:(1)个人投资者的择时交易明显降低了其实际投资回报,印证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机构投资者的择时能力在第一阶段(2005—2013年)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但在第二阶段(2014—2021年)差异不明显。(2)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与挑选优秀基金经理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管理费率越高的基金产品,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越强。(3)在整个阶段(2005—2021年),基金投资者对整个基金行业的择时能力较弱,但对不同基金产品的横向配置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费率结构和水平是开放式基金投资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文章对我国和美国的各类开放式基金的费率结构及水平从效率、风险收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分析两国开放式基金费率结构和水平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基金市场发展、持有人结构调整等因素提出了开放式基金费率优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放式基金目前采用以固定费率制为核心的基金运作制度。文章通过对国内基金管理公司2006年~2008年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封转开、大量分红、拆分和复制等持续营销手段,加速扩张了基金规模,但减少了基金净值,造成了投资者利益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需建立一套以浮动费率为核心的基金运作制度,引导基金管理公司秉行投资者利益导向型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8.
基金拆分是在保持投资者资产总值不变前提下,通过降低基金单位净值来实现净值归一。拆分过程中尽管理论上基金业绩及投资者利益保持不变,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引起投资者大量申购,导致基金规模急剧扩大。对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大量申购拆分后的基金是因为名义价格幻觉产生的低净值偏好;管理者迎合并利用投资者这一价格幻觉来增加资金净流入。进一步研究表明,基金拆分后规模扩大是由于吸引了大量新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申购而造成的;长期来看,进行拆分的基金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因此,总体来说基金拆分是理性的管理者迎合并利用投资者非理性偏好来实现其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本文所揭示的因市场参与者理性程度不同所造成的隐性侵害问题值得监管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陈喆 《经济师》2005,(7):232-234
开放式基金相对封闭式基金,其最大的不同点之一是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流动性需求随时赎回自己的投资,流动性风险成为基金需要重点管理的问题,因此,要求基金管理人具有更高的投资管理水平,采用灵活的费率结构是开放式基金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营销手段,相比与开放式基金,按照固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的封闭式基金则具有其明显的缺陷性。文章对两者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徐海云  余建军 《经济师》2005,(7):230-231
文章使用Treynor&Mazuy(1966)和Henriksson&Merton两个模型,检验了中国证券市场2000年前上市的20只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认为个别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较强,且与基金业绩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刘凯 《当代经济》2009,(17):144-146
本文运用IK绩效分解模型从市场时期和基金类型的角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择时能力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偏股型及股债平衡型基金在熊市及牛市都具有较好的择时能力,并且熊市的择时能力要稍强;而偏债型基金在牛市不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在熊市中则具有负向的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评价是基金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对选股和选时能力的分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T—M、H—M和C—L模型是评价选时和选股能力的三个经典模型,本文在此基础上得到T—M—FF3模型,通过选取6年中14只开放式基金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模型设定予以改进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具有较强选股能力但选时能力不显著,说明我国基金管理行业的专业水平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建议从通过完善市场制度以及加强基金业人才培养两方面加强基金行业的建设,以增强基金的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我国进行证券投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投资短视行为日趋严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热衷短期证券投资的现象,笔者重点对管理者基于自身利益的上市公司短视行为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07年~2009年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上市公司管理者存在投资短视行为;管理者年龄、经营能力对这种行为影响较大,并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管理者薪酬、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投资短视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开放式基金中投资者赎回行为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根明  田浪 《技术经济》2004,23(9):59-61
开放式基金是一种发行额可变,基金份额单位总数可随时增减,投资可按基金的报价在基金管理人指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赎回的基金。作为一种具有高流动性和市场化的运作与管理机制的投资工具,开放式基金已成为目前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产品。但是开放式基金在带给投资高流动性的同时,也使基金管理  相似文献   

17.
肖奎喜  杨义群 《经济论坛》2007,(14):125-127
一、引言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Linquidity Trading)是指基金的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买卖基金的交易,包含基金的申购和赎回两个方面.关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流动性交易行为对基金投资策略和基金业绩的影响,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养老金基金的投资及管理——国内理论探讨与实践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养老金基金的管理和托管 中国经济理论界对养老金基金问题的讨论大致开始于1990年代初期.1991年,吴敬琏从对国有企业股权实行分散化的角度出发,率先提出了建立独立于企业的养老金基金,并使之成为企业持股法人的思路(吴敬琏,1991,第90页;1992,第242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资本规模以及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投资等运营现状,交通过对国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分析对比,指出我国社保基金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和加强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监管。  相似文献   

20.
管理者卖出和买入公告对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以管理者卖出交易和买入交易为公告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公告当日及给定事件期超额收益的显著性.结果显示:卖出公告样本反对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人能够“卖高”,获得超额收益;而买入公告样本支持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者不能够“买低”,在公告日和事件期都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