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发展目标是特定时期内区域发展应达到的标准,是区域规划、决策与努力的方向,由于区域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因而区域发展目标的内涵也是随着时间和空间演化并丰富的,传统的区域发展目标是经济性的,常指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20世纪70年代,针对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暴涨等严重状况,人们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目前它正逐渐成为全球区域理性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适当的、动态的平衡过程求得连接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的最佳水平点,若说经济性的发展目标是一维的,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发展目标是二维的,那私可持续发展目标则是一个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维发展空间,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也为保险业区域发展提出了方向性要求。本文将协同论与保险理论相结合构建综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2005—2010年我国保险业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多数年份我国各个省市的保险经济协调度仍然处于低度失调状态,只有部分省市在2007年步入中度协调;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保险经济协调度弱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4.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度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构成要素,并在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便于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的地域空间,经济活动与特定地域空间的结合就产生了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或空间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真正受到重视并得以系统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进行区域经济研究上,必须具有系统的观点和综合的观点。系统是若干复杂事象的统一体,是一个综合体。系统论是把研究对象看成系统,从整体上综合地考虑问题。系统的观点是在注意局部的同时,特别注意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内的各部分、系统内外部因素看作互相连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本质上体现在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存在性关系上,是相关区域主体通过内在稳定运行机制在各领域关联互动,区域利益同向增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要进行状态评价,也要进行过程评价。本文将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监测评价的总目标确定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正向促进与良性互动,从状态和过程角度出发设置两大类指标,并依照五大机制将过程类指标分解为五个层次的子目标。状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升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小企业作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其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竞争力的大小。如何通过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带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中小企业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将近年来关于中小企业区域背景下发展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厘清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为手段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引领地方绿色发展方向,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文章以滨海城市大连为研究对象,在阐述GEP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基础上,对大连市2005、2010和2015年三期GEP进行核算,从时空维度对GEP—经济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予以分析,并就推动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大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处于上升趋势,实际增值141.95亿元,增幅37.1%,但调节服务价值实际增值仅为10.9亿元,实际增幅5.68%;②2005—2015年,庄河市GEP综合指数上升程度最大,增长率达140.02%,只有长海县GEP综合指数有所降低,下降率为30.61%;③2005—2015年,大连市经济与GEP主要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经济滞后变为中度协调—生态滞后,耦合协调发展持续转好,但GEP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GEP核算可以体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定量反映生态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丽 《经济师》2006,(4):16-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区域金融理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内生作用机制。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也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析,发现2001—2011年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保持着良性互动,两者的关系从磨合阶段逐渐趋向协调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不匹配性,尽管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从协调等级看,优质、良好协调和严重失调的省份较少,多数省份属于协调发展的中间类型,并且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徐康宁  韩剑 《经济学家》2005,(6):96-102
国际上许多研究显示,自然禀赋与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形成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在长周期上也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的假说,并把它看作是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论文通过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重点考察我国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1978-2003年我国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要慢于资源贫瘠的地区。对此现象,论文用“资源诅咒”的四种传导机制作出解释,同时也为我国资源丰裕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测度与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效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应用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超效率DEA方法应用到生态效率测度中,对中国2000—2009年区域生态效率展开评估,并据此进行各区域类型划分,进而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视角研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但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且有增大趋势,各区域生态效率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生态效率演化规律各异,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强劲但内部各省份差异呈现增大趋势,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不足且其内部省份差异趋稳。  相似文献   

14.
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PERD)的矛盾在中国各地区广泛存在,并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能够为各地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不同模式,构建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分析、选择建立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各设区市经济发展规模严重失衡、居民收入水平严重失衡、经济发展投入严重失衡。受特殊省情、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向的约束,河北省财政应着力加强发展型财政建设,统筹运用财税体制、支出和投融资政策工具,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自身科技投入是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受中国目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FDI引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太极——八卦理论博大精深,其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值得探讨。李自如和何报翔先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基于太极八卦理论的应用》,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但文中多处有悖易理,其原委缘于李、何两先生未厘清理论方法体系层次高低和研究对象差异、盲目直接用太极——八卦理论对一个技术性的AHP方法加以改进。李、何两先生把本属阳性的财富福利划归阴性,以及将太极阴阳二极平衡改为三极平衡等,笔者不敢与之苟同。本文解释了八卦可持续发展原理与方法,分析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卦组合,介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初期模式(谦卦)、中期模式(升卦)和后期模式(坤卦)的基本内涵,构建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令人堪忧,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文章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出了5种类型,并比较了各类区域发展的特征,客观地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