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企业知识创新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揭示企业知识创新全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知识创新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实践应用,证明构建的知识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可以为企业知识创新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是提升低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低碳企业供应链过程、管理模式及联盟形态等方面的特殊性,分析当前低碳企业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现状,进而构建低碳企业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框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低碳供应链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义了知识管理创新风险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管理创新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知识管理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具有模糊性和难以定量化的特点,利用模糊德尔菲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选取一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说明该模型在知识管理创新风险评价中的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供应链协同、知识共享、企业创新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上,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角度分析了供应链协同以及协同产生的关系风险对企业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概念模型以及协同风险、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发挥中介效应的关系假设。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供应链协同、知识共享、企业创新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上,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角度分析了供应链协同以及协同产生的关系风险对企业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概念模型以及协同风险、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发挥中介效应的关系假设。  相似文献   

6.
现有关于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创新绩效的研究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为解释这一矛盾,通过文献研究剖析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发现知识异质性的部分维度促进了组织成员间的知识交流,另一部分维度则有可能通过知识冲突降低成员的交流意愿。为了确保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在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创新绩效之间引入知识协同变量,运用其5大过程机制强化知识异质性的正向影响,弱化其负面作用,促进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7.
知识供应链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知识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其概念、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知识供应链的局限性,提出了知识供应链中知识二次创新的概念和原则,分析了二次创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二次创新的模型图及创新过程的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线性纵向垂直传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移的边界范围更加弱化,更为非线性与动态化。在归纳产学研协同创新5类经典模式并对其适用条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企业、学研机构、科技服务中介、技术本身、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6个方面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技术转移风险进行评价,有利避免了以往风险评价的主观性和难以量化问题,提高了评价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蔡璐  周瑞华 《当代经济》2017,(35):115-119
解析了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知识传导活动,并通过实证分析,从知识发现与识别、知识传送与接收、知识存储与吸收三个层面研究了供应链内知识传导模式、路径及程度对其管理、流程与技术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得出在供应链内,知识传导与其协同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线性关系的结论,并为供应链内知识传导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并购的知识资本协同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技术企业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企业并购存在知识资本协同风险。认为其风险主要来自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制度资本、社会资本等,对知识资本协同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决策方法,构建了并购知识资本协同风险综合评判模型,可为高技术企业并购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1.
智能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在其自身创新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管理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对智能城市中知识管理任务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wiki-folksonomy的知识协同模式和面向智能城市的协同知识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小米手机产业链协同成员的知识特征数据,运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得出其合作成员的知识背景及关联特征。然后,对小米手机产业链知识模块进行互补性划分,配置各模块形成 “小米4”系列手机产品的知识网络,并对配置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整合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协同作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构建技术知识基础相关与非相关多元度、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协同性(互补性与平衡性两个维度)的影响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企业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正向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对独立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倒U型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企业知识整合能力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的正向影响,削弱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平衡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同时,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在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利益冲突的产生及其形式,并使用利益冲突曲线对其进行形象描述;通过分析与总结AIM联盟在协同知识创新利益协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借鉴相关领域对协调机制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合理、可操作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动态复杂的创新环境下,知识治理与创新的关系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知识治理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知识转移和制度环境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正式知识治理与非正式知识治理均会对知识转移产生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在知识治理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即知识治理对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是通过知识转移实现的;制度环境正向调节知识转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即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对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影响,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系统模型,分析区块链技术特性对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Steemit区块链网络社区,基于现实数据构建知识共享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构建全新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通过营造去信任化的知识共享环境、提升协同创新伙伴异质性,推动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进程,提升知识共享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理论,探讨了在中国关系社会背景下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了知识获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揭示了供应链管理中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知识获取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供应链视角,从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3个方面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探讨,并运用278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客户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对社会资本(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