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集经济视角下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城市的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的基本经济功能出发,对城市化运行的根本动力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严峻问题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对今后城市发展的重点提出建议,并希望能为城市发展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导.美键词:聚集;城市化;城市发展;就业;土地;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规模主要受到聚集经济的影响,市场拥挤效应不显著,由于聚集经济的存在,城市规模具有自我膨胀的趋势。不同等级城市规模的研究也印证了以上的结论,并且,城市规模越大,聚集经济效应就越大,城市自我膨胀的趋势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及其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文献对城市聚集经济的研究乃基于马歇尔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概念,将城市聚集经济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类型。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区域经济学者开始将城市聚集经济融合到城市经济模型中去,试图在城市经济模型中体现出聚集经济的作用。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中研究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机理的文献逐渐增多起来。此类文献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试图为城市聚集经济提供一个微观基础,揭示其微观机理。纵观城市聚集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整体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初动因是源自于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生产和消费的聚集。由聚集而形成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经济造成了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结构升级,城市经济因此不断发展,城市功能也在日益增强。但聚集并不是无限制的堆积,受规模积累效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城市聚集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着扩散,通过扩散寻求更高质量层次的聚集。两者的交替衍变是一种动态的辨证过程,城市经济正是在这种交替衍变过程中往前发展。文章通过城市经济发展理论的历史回顾,对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聚集理论进行了综合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顺德为例,对城市化的聚集经济和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客观评价和理论分析,认为推进城市化需要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是其主要经济动力;城市聚集经济的产生,必须实现城区产业在空间上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并提出其主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I.IntroductionThe essence of cities lies in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agglomeration.The agglomerative econom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cities.Since Alfred Weber,the fa-ther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location,regional scientistshave general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urbanagglomerative economi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activities in urban regions.Because of the urbanagglomerative economy is resulted from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related resources i…  相似文献   

7.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研网财经数据提供的数据,对1949-2004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已步入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并已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小城市大规模发展的趋势转变为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主.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表明我国城市聚集效应对城市化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8.
聚集经济是因某一特定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大量聚集而给单个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它是一定区域内的外部规模经济。中小企业由于其内部规模不经济和自身的群体特征,更适合聚集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因同类企业大量聚集而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据此本文考察了利用聚集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的有效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才的合理流动,会形成人才聚集现象,从而产生人才聚集效应.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具有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特色的人才聚集效应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本文首先对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及特点进行归纳分析,而后采用广义虚拟经济的思维方式,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点,对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及特征进行重新诠释,最后,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进一步分析了人才聚集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低碳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集成,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指标,包括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及低碳管理与制度等七个方面,19项核心内容及21项对应衡量指标.重点分析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的核心内容,并以此判断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得出结论,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但处于起步阶段,低碳交通体系、低碳产业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方面具有初步的基础,但城市低碳建筑、低碳能源消费、居民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管理与制度建设方面基本空白.  相似文献   

11.
孙森  卢紫珺 《现代财经》2007,27(4):52-5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群作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对一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功能、产业配置功能以及空间布局等是影响城市群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国内外一些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群关乎一国经济的发展。而如何发展环渤海城市群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包括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或组织会集聚在城市,而服务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促进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和通过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者间是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实体集聚与虚拟集聚双重理论视角,基于2011—2019年我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智能服务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服务水平提升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正向影响;受网络外部性影响,智能服务水平与区域创新数量呈“U型”单门槛特征,与区域创新质量呈先降后边际效应递增的双门槛特征;智能服务通过降低实体集聚要素流动的拥塞效应、增强虚拟集聚要素流动的溢出效应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中西部地区、外围城市以及其它城市群,智能服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积极效应在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效率和平衡视角,通过纳入结构差异和体量差距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以此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效率与平衡水平进行评价。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北京的效率水平过高导致产业过度聚集。在较长时间内,城市群产业发展平衡水平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城市群内城市的竞争压力逐渐向城市群西南方向转移。进一步讨论结果显示:新方法的测度结果是可信的;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在城市群内的分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制造、教育和文娱等行业却在不断恶化,总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绿色发展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网络问题。通过引力模型得出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进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发展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较低,阻碍了创新要素的传递,网络中心势不高,集中程度低,网络凝聚力不强;根据网络节点中心度数发现,以发达城市为核心的半轮轴型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中结构洞数目不断增加,网络结构不断优化;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呈现,核心区域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由块模型得出8大子群,子群特征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伟  普雁翔 《技术经济》2006,25(7):105-110
本文基于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集聚不足之现实,以城市集聚经济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引入城乡分割的约束条件实证分析了城市与农村工业活动的集聚效应。结果显示,城乡分割导致工业活动在农村与城市的“集聚二元性”,而集聚程度及其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提高外国地区集聚程度能改善生产效率,这预示不仅要关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要重视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提高经济活动集聚程度,以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分别基于创新效率、知识溢出、就业匹配3种机制,解析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城市蔓延普遍对城市创新空间集聚产生负向全局处理效应,但经过创新效率、就业匹配以及知识溢出机制的调节后,该负向效应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扭转。当城市蔓延导致城市就业密度、基础设施或工资水平下降时,则可能加剧这种负向效应;相对其它城市,东部地区或规模较大城市的城市蔓延会对创新空间集聚发挥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9.
研究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对新常态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构造全要素生产率C-D方程,将产业集聚和多样化纳入生产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2003-2014年国内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和多样化与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实际作用进行评估研究,再通过中观层面产业集聚及区域整体多样化测度对上述评估结果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相对价格法和1 246组城市对数据,对1999-2013年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复合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15年来,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进程均滞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外向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共同因素。其中,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外向度是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差异化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制约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阻碍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