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为衡量贸易利益的指标,测算了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国际分工地位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试图从微观产业层面寻求改善我国制造业贸易利益的路径。研究发现:得益于我国制造业垂直分工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呈改善态势;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的改善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规制下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没有把环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要素禀赋加以考虑,导致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并由此带来全球环境问题,本文认为环境是一种重要的要素禀赋,应将环境和其它要素禀赋优势结合起来,通过环境成本内在化手段推动建立以环境规制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以要素分工力主导的特征。在这一分工格局下,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乃是必然选择。但劳动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保障劳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劳动参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从长远看,保障发展中国家分工利益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要素质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意义上的商品经营和国际经济活动 ,不仅仅是原始的、简单的劳动交换 ,而且“是和生产条件较为不利的其它国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竞争” (马克思语 )。我国对外经营企业首先也面临着自我定位和价值取向的问题。只有站在全球经济的高度 ,趋利避害 ,发挥优势 ,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测算了我国的年度贸易条件,并使用贸易条件调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指标,研究了我国国际购买力的变动情况,进而得出我国国民财富的的总体状况。随后使用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支出作为经济福利的指标,运用显示偏好弱公理分析了国民经济福利的变动情况,并通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的对比,判定了我国经济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迄今为止我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贫困化增长。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基于贸易恶化论对中国贸易条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提升我国贸易条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价值链国际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由产业之间、产品之间向价值链分工发展。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要素合作、中间产品贸易增大、外包的迅猛发展等。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各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中国目前在国际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是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孙伟 《商业研究》2005,(11):117-11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日益呈现出多层次,这不仅使一国的比较优势既“为己所用”又“为他国所用”,而且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跨国公司已经实现了对各国比较优势整合的战略安排。发展中国家要改变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就必须把外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内生的比较优势,而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培育又与一国自主选择贸易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正> 6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活力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不仅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和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而且这种增长速度上的差距呈现日益扩大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1965—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东亚地区为8.1%,世界平均为5%;1973—1980年,东亚为6.6%,世界平均为3.3%;1980—1989年,东亚为  相似文献   

13.
周常青 《商场现代化》2007,(12):143-144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是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的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转变。这种分工的变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保障外贸规模不断发展的同时,要争取更有利的外贸条件就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和装备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我国国际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这与我国混合型贸易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无关系。在深入探讨二者关系之前,明确贸易条件和贸易战略的含义至关重要。进一步探讨二者的联系,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和贸易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势不可挡。与之相适应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幕业已拉开,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产业调整的重大影响,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分工将何去何从?本文通过对目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中国近些年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来探讨中国在新形势下国际分工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正> 中日贸易格局原来是典型的垂直性分工,双方关系完全是互补性的,不存在竞争。近年来,中国对日出口中制成品比率上升,两国在纺织品等行业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国即使在这些行业也存在明确的互补性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在APEC成员中,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互补性最强,贸易竞争性最弱。  相似文献   

18.
王栋 《中国市场》2013,(40):69-70,79
国家的环境保护行为与一国的贸易地位存在着间接联系,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国内发展的环境破坏和国际市场上贸易条件恶化的双重压力,不利的贸易条件直接导致国家的财政资金增长缓慢,而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贸易不利地位的努力又直接导致其用于环境支出的资金仅占总资金的极少比例,因而能否将发展的环境成本纳入国民收入的考量将直接影响一国的环境投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段振远 《商》2014,(32):104-104
当前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种联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消费品的直接进出口,中间产品的进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重不断增加,而这种现象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国早在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中,自然也不可能不受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加工厂,然而现在的中国只能参与产业链中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部分,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廉价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因此中国正面临着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传统优势丧失而新优势尚未建立的阶段。本文主要就国际垂直专业化产生的动因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如何适应国际垂直专业化产生的挑战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中国粗放型进出口贸易模式亟待改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从一个贸易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在此过程中,中国贸易条件的动态变化逐渐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的关注。有关的开创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