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研究》1987,(5):40-40
<正> 为促进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崛起,沿线10个省(区)、51个市、地、州的市(州)长、专员、经济协作部门和各铁路局负责同志,于1987年6月在郑州召开了联席会暨经济技术协作洽谈会。会议探讨了陇海—兰新经济带横向经济联合等重大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陇海—兰新经济带的横向联合具有可靠的基础。首先,这一地带有纵贯东西、长达4千多公里  相似文献   

2.
<正> 自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于1986年十二月成立以来,陇兰经济地带已经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陇海—兰新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已成为新的经济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大跨度、多层次横向经济联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始在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战略格局中日益显现其地位。在组织建设上,除了成立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以外,又先后成立了陇海—兰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加速陇海—兰新经济带的振兴,我们特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陇海—兰新经济带的经济布局陇海—兰新经济带各省区、市、地(州)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发展、振兴这一地带、从酝酿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取得奠基性进展。这一经济带与现代丝绸之路和陇海—兰新欧亚大陆桥三位一体,紧密相联,不但已作为一个崭新的经济现象、经济概念、经济范畴、经济术语进入了我国经济发展序列,而且正作为一个经济活动大区登上了我国经济活动舞台。这一地带已先后成立了“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陇海—兰新经济带市(州)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试图将系统科学中结构与功能等概念用于对陇海—兰新经济地带这一区域经济系统,以深入了解其运动规律及内在调节运行机制,为制订这一地带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依据。一、陇海—兰新经济地带内在结构分析区域经济系统的功能是由其内在结构决定的。但通过人的有目的活动(如区域规划、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又可以作用于内在结构。调节各要素的组合作用及方式,使之发挥新的功能。就陇海一兰新经济地带而言,按照组成部分、时空顺序、联系规则等三大要素来分析其内部结构,它可以分为部门结构、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 一、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煤炭基地分布概况陇海—兰新经济地带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截至1983年底探明保有诸量为3,151亿吨,预测至2000年形成的土产能力和产量2.6亿吨左右,主要煤炭基地的分布如下: 1.以徐州市为中心苏、鲁、豫、皖接攘地区煤炭基地,有鲁西南、苏北、两淮、豫东永城等煤  相似文献   

6.
马洪 《开发研究》1987,(3):5-10
<正>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研究和促进横向经济联合为宗旨的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的正式成立,正是反映了这一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这不仅是这一经济地带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大事,也是关系全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一、开通陇兰经济带横向联合的战略意义陇兰经济带,是指以陇海—兰新铁路为纽带,沿线大、中城市为骨干,东、西两个对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陇海—兰新地带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经济联合发展趋势。一是省区之间的高层联合;二是经济小区内与相互间的联合与协作;三是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四是重大工程项目的兴建与资源联合开发;五是跨省区的多领域、多层次、多角化、跨度大又相互交叉的多形式联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巩固提高,朝着企  相似文献   

8.
<正> 陇海—兰新经济地带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对其东部沿海口岸,现在人们是言必称连云港。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东部沿海口岸应是两个,即连云港和山东省石臼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臼港在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地位将日趋重要。石臼港位于鲁东南沿海,处于山东半岛与苏北浅滩交汇的凹部,东北距青岛65浬,南距连云港44浬,是我国“六五”期间新建成的大型现代化港口,也是我国新开辟的对外贸易口岸。石臼港、兖石铁路的建成,使石臼所具有了一定的工业规模和较好的通讯、交通、涉外、外贸等基础设施,这一些为石臼所今后  相似文献   

9.
<正> 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自从成立以来,已召开过3次大会。第一次是在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部—古都西安召开;第二次是在西端—新疆的伊犁召开;第三次理事会年会是在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东端—新建的港口城市连云港市召开。这次召开的第四次年会,又移师西进。在西部的工业重镇兰州市举行。理事会在沿线各城市易地召开,为这一地带内的各省  相似文献   

10.
秦川 《开发研究》1987,(4):41-43
陇海-兰新经济地带,是指以陇海、兰新大铁路为纽带,沿线大中城市为骨干,以东部开放城市连云港为口岸、西部伊犁哈什克自治州霍尔果斯等开放口岸而联结起来的带状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连云港开发与陇海兰新地带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比过去拉大了。其中有两大原因:其一是沿海发展战略造成的地区政策倾斜;其二是市场力量的作用使生产要素向效率高、效益高的东部流动。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情况,这种差距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步缩小,协调发展是客观必然趋势。近年来,陇海—兰新经济地带出现了很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合作的新形式,主要有,(1)物资协作,互通有无;(2)沿海地区建立原材料基地,联合开发资源;(3)补偿贸易,联合发展对外经济贸易;(4)在沿海开设“窗口”,办企业;(5)跨地区企业间双向投资,双向参股;(6)跨地区承包企业;(7)跨地区银行贷款、融通拆借资金;(8)跨地区人才流动;(9)跨地区技术协作与开发;(10)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 把陇海—兰新经济带放到全国、亚太及全球经济的大系统中,研究、制订这一大跨度经济地带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在现阶段,这一地带应当作出以下三方面的选择。一、从生产力总体布局出发,选择“东西结合”的战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陇海—兰新地带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较发达的东部,也有次发达和不发达的中西部。  相似文献   

13.
朱解放 《特区经济》2011,(8):201-202
陇海—兰新经济带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大通道,也是唯一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大长廊。加快这一区域的协作与联合,对于推动该区域的经济提升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虹 《开发研究》1987,(5):37-37
<正> 在陇海—兰新地带经济研究中,一些同志主张通过建立陇海大陆桥来带动经济发展,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在全球运输体系中,大陆桥自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但具体到陇海—兰新地区,这种陆桥则是弊多利少。“所谓大陆桥,是在两端是海洋,中间是大陆的国际贸易运输过程,由于中间的大陆把海、海联结起来,起到了桥的作用而得名”(参见李传忠《开发研究》1987年第2期),可见大陆桥  相似文献   

15.
<正> 建立陇海—兰新经济带是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随着对宏观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如何处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战略设想:有“东部重点论”,“西部重点论”;有把东部作为一个重点,西部作为半个重点的“一个半重点论”;还有“三个河流、三大梯度、三大走廊”和“四大中心带动七大区域”的战略构想;以及“建立起脊经济体系”的“中部重点论”,等等。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明显的差距是在东部和西部之间。而这些理论对于东西联合、共同开发、协调发展方面都是不全面的、顾此失彼的。难以沟通东西部之间的联合。这样相比较来说,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划分和组建则是比较完善的。第一、它包括东,中、西三个强、中、弱经济地区的全部,是以线为重点,协调发展;第二、有着明显的联系纽带。即陇海—兰新铁路线;第三、它直接深入到西北地区,对于促进西北地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既可  相似文献   

16.
试论陇海—兰新线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主轴线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陇海兰新线能否作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之一,是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拟从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大局以及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陇海—兰新线作为我国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之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陇海—兰新地带是我国具有独特个性的经济地带。历史上,这一地带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曾有过最为繁荣的时期。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生态的变迁,政治中心的转移,频繁战争的破坏,封建割据的阻隔,交通运输的闭塞,世界经济格局的变换,使得这一地带的经济由发达变为衰退,由开放变为封闭,与世界经济交往减少,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前,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需要进一步集中在沿海和沿长江于流两条主轴上,即沿"T"字型主轴布局,构筑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同时,集中力量建设陇海—兰新及沿黄河中上游的若干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经济核心区,改善沿线的基础设施条件。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沿海、沿长江、陇海—兰新及沿黄河中上游三条主轴,并通过各大综合经济区的联合开发以及主要的交通、通信干线,促成以"π"型地域为核心的全国国土开发的地域分工体系,形成2010年以前我国经济布局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 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西部地区发展与政策研讨会于1990年8月10日在兰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同志,副主任吴明瑜同志,部长李泊溪同志;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童大林同志;中央部门、西部省、区和省会城市的党政领导同志;陇海—兰新沿线各地、州、市的有关负责人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会议听取了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秘书长郗志超的工作报告,听取了马洪同志关于90年代西部开发在全国经济发展总格局中地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聚合力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规划与发展既不同于整个国家的规划与发展,也不同于一省一区的规划与发展。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它们发展的推动力的差异。陇海—兰新经济带沿线10个省区都制定有本省区的战略发展规划。这些战略规划都程度不同地考虑到陇海—兰新线这条交通大动脉对本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没有一个省区的发展规划是建立在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之上,或使自己省区的规划推动和服务于这一经济带的发展和繁荣。10省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