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1世纪初,中国手机产业曾经一蹿而红,但10年光景,昙花一现.我们记忆犹新,波导徐立华当年曾高呼"手机中的战斗机",以广告的花拳绣腿杀进市场.我们还曾期盼着,TCL手机高调的"产品创新",不过是镶嵌上廉价"宝石",随着其一度红得发紫的少帅万明坚被老帅李东生撤了职,万明坚所隐藏的巨亏将TCL手机拽入深渊.  相似文献   

2.
大禹·TCL     
《广告大观》2003,(11):80-81
21世纪初,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为首的“洋品牌”占据着80%以上的中国手机市场。新生的TCL移动通信同其它国产手机一样由于资金、技术、规模的限制而步履维艰,是进口组装、贴牌生产、低声下气做代工(OEM),还是自主研发生产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手机?是在不到20%的井底空间偏安一隅,与低档手机国内厂商“窝里斗”还是奋起挑战实力强盛的跨国巨头引领中国手机抢滩登陆中高档品牌“诺曼底”?TCL面临着艰难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3.
唐茜 《商业文化》2005,(7):22-22
近来,本土企业收购国际巨头的好戏连连上演。先有联想并购IBM公司PC业务,接着TCL“迎娶”了阿尔卡特。但恐怕,谁也没有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这单买卖做的便宜。  相似文献   

4.
曾以一款宝石概念创造“中国手机新形象”的TCL,于2003年初推出了一款新手机——蒙宝欧S320真钻彩屏手机。这次,TCL推出的是怎样的手机呢?又适用于哪类消费者呢?在这里,诸位不妨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再决定是否购买不迟。  相似文献   

5.
牛文文 《商务周刊》2010,(13):94-94
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这是一个“奢侈品”,不是廉价品。现在我们所有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基于一个共同心态:把低成本优势和低成本竞争策略,用在海外去抄底、去捡便宜货、去扭亏、去快鱼吃慢鱼。但目前这样的做法还鲜有成功的案例,从汽车产业上汽收购双龙,TCL收购汤姆逊,甚至中国台湾的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全部不成功。  相似文献   

6.
从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算起,中国的手机市场已经跨过了十五个春秋。今天,模拟移动网早已成为历史,手机市场也由当初的摩托罗拉一家独霸变成了如今的群雄逐鹿。诺基亚、西门子、三星等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洋品牌,而成为国人生活中最为寻常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以TCL、波导为代表的国内手机厂商也在不断攻城掠地.逐步“收复”被洋品牌占领的国内阵地。手机市场争夺战愈演愈烈,层出不穷的品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这里我们就对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手机品牌来一次大盘点。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05,(8):156-157
“‘黑手机’已经成为中国手机行业发展最严重危害!”6月中旬在羊城晚报举行的“规范手机市场秩序,促进手机行业发展”主题峰会上,各路精英众口一辞声讨这一手机行业的“公敌”,并呼吁有关政府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打击“黑手机”。广东省工商局、信息产业厅领导以及有关学者参与峰会。波导董事长徐立华、夏新总裁李晓忠、康佳总经理黄仲添、TCL移动通信总经理杜小鹏,以及中兴通讯、联想手机、  相似文献   

8.
一个曾经信誓旦旦要在2008年做“三星第二”、年营业额达80亿元人民币的手机王国,不到三年却突然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9.
商务通复活     
屈腾龙 《商界》2006,(12):26-28
商务通又回来了。张征宇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故事。还做了个精彩的示范——利用差异化,对手机市场重新细分和定位。在“红海”中圈出一片“蓝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联想手机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早在世纪之初,联想在麦肯锡战略咨询的“指导”下并购厦华手机,由此成立了联想手机。手机业务曾被寄予厚望,与PC、投资组成了联想业务三核心。但在国内山寨手机以及国际品牌的不断挤压之下,联想手机一度持续亏损,成为集团的“财务包袱”。2008年联想报亏,手机业务也被“象征性”出售给了弘毅投资。  相似文献   

11.
《新财富》2008,(6):125-125
近日,TCL通讯在深圳推出4款以“旗袍”为外饰的手机,意在推动女性手机市场,竖起“差异化”与“品牌化”的大旗,避免走进同质化洼地。  相似文献   

12.
“跟不上你的脚步,干脆就说迷了路……”技术进步的迅速总是让人有着如歌中所唱的“跟不上”的感觉,现在这种感觉在当今人们最贴身的伙伴——手机身上再次演绎:短信、游戏还铺天盖地的时候,彩信、彩铃的旋风已悄然吹起;彩信、彩铃尚未风起云涌,“手机看电视”又在一片喝彩中勇敢站了出来。尤其是后者,融文字、画面等为一体的强劲实力,在3G即将云开雾淡之时,已不知不觉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如今,在手机上看电影,在手机上看电视新闻,在手机上实时收看交通状况,这些原来梦想的东西,都在手机与流媒体联姻中成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13.
陈萌  万山 《三联竞争力》2005,39(5):35-36
有人说他是手机界的传奇人物,背负着“数字袍哥”、“手机狂人”的绰号。他曾经被媒体的溢美之词包围,从“国产手机领路人”到“电信业的传奇人物”,他身上被贴满了金子。  相似文献   

14.
摆脱亏损阴影,实现既定承诺后,TCL通讯的下一个目标是“以中国为根据地,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华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的手机业进入了寒冬。 国产手机在实施"价格换市场"、"渠道抢市场"的战略后,2003年曾辉煌一时,夺得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这场盛宴没能持续太久,2004年里,中国的手机厂商们感受最多的是彻骨的寒冷。2004年12月,中国第二大手机生产商TCL通讯宣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品牌》2020,(1):49-53
当高达1.8万元的5G手机还在让人记忆犹新时,中国用户熟悉的价格战已悄然打起。从2019年年初铺天盖地的宣传5G,到年中各家不断推出5G系列手机,再到年底5G手机价格一家更比一家低……企业用娴熟的市场动作,演绎了 3G、4G手机曾经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7.
李磊 《广告大观》2006,(3S):77-79
当大多数消费者对“手机电视”概念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它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并引起手机厂商、芯片厂商、运营商及消费者的竞相追捧。早在2004年,手机电视就已经让那些经历了疲软市场的手机制造商们眼前一亮,那么手机电视或者电视手机能否成为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的下一座金矿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业》2014,(21):74-74
从6月到9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每个月两道禁令的频率震慑着互联网电视产业,不仅先后对互联网电视盒子进行整顿,批评7家牌照商都有不同程度违规。包括乐视在内的多家视频厂商还曾被叫去“喝茶”,强令其下架电视端的APP。智能电视真不能看互联网视频了?面对总局禁令,有些厂商已通过手机+“大平板”的模式,绕道智能电视。  相似文献   

19.
也曾半壁江山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国际巨头的进入,一个全新的产业,开始在神州大陆启动。作为最早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的摩托罗拉,它曾经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韩国手机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如今,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手机已在全球享誉盛名.从追赶到超越,本文通过对韩国手机产业技术赶超道路的研究,探寻韩国手机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特征,从而为中国发展手机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