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在中国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的影响日渐显现,因而声誉在风险投资机构及其所投资企业的相关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以国内接受风险投资的新三板挂牌企业2015—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融资约束视角出发,探讨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在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和被投资企业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缓解被投资企业后续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上述结论在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国内企业寻求银行信贷时普遍面临"所有制歧视"的客观现实,进一步探讨上述中介效应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国有企业,该中介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的影响日渐显现,因而声誉在风险投资机构及其所投资企业的相关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以国内接受风险投资的新三板挂牌企业2015—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融资约束视角出发,探讨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在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和被投资企业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缓解被投资企业后续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上述结论在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国内企业寻求银行信贷时普遍面临"所有制歧视"的客观现实,进一步探讨上述中介效应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国有企业,该中介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平  王凯 《财会月刊》2022,(17):114-121
以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以及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创新产出,特别是突破式创新产出;民营企业逆向混改显著增强了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逆向混改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促进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的正向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识别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效应,对于提升国有资本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分析师预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对企业创新产出有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质量有抑制作用,进而使分析师预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非线性“U”型特征,且这一效应在信息环境质量较好的企业中影响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造成管理层短视是分析师预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预测会提高非国有企业、成熟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但会抑制非国有企业、成熟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质量,且分析师预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非线性“U”型特征在非国有企业、成熟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2009—2019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CVC母公司声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CVC母公司与创业企业之间的地理相关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CVC母公司声誉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CVC母公司与创业企业之间的地理相关性,能强化CVC母公司声誉对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CVC母公司声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在创始人具有经营控制权、CVC母公司参与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探究内在动因及经济后果发现,高声誉CVC母公司提升被投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战略回报,其后果表现为提高被投资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最后,机制检验表明高声誉CVC母公司通过更长的投资期限和缓解被投资企业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6.
利用手工收集的分析师实地调研数据,检验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师实地调研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表现为专利产出的增加。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是分析师实地调研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实地调研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更加明显,分析师实地调研与分析师关注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是一种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2009—2019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专利对创新产出质量进行测度,从财政补贴和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解释政府补贴,实证检验风险投资行业专长和政府补贴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质量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其中财政补贴对创新产出质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则显著提升创新产出质量;风险投资行业专长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质量;风险投资行业专长显著削弱财政补贴对创新产出质量的抑制作用,同时显著增强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产出质量的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价值分配结构中员工的分享比例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价值分配结构中员工分享的比例(包括全部员工分享比例和剔除高管后的普通员工分享比例)越高,越有助于企业的创新产出,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均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分配比例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相对于低内控质量的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分配比例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在高内部控制质量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价值分配比例的提高不仅对企业创新产出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创新效率也有促进作用。本文揭示了价值分配过程中对于员工的薪酬激励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为上市公司要素分配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创新产出在波动中增长是创新韧性企业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高管增持有助于强化企业创新产出在波动中增长,可以起到提升企业创新产出韧性的作用;最有利于高管增持提升企业创新产出韧性作用发挥的情境是增持高管持股量居行业50~75分位或企业盈利能力处于行业75分位以上;企业规模对高管增持与创新产出韧性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高管因为企业以往创新产出韧性表现而增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高管增持影响企业创新产出与影响创新投入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2009—2016年沪深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了股价崩盘风险、信息环境对企业现金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越大,企业现金调整速度越快,且这种正相关关系对于分析师跟踪数量较少、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少的企业而言更为显著。进一步考察股权性质在企业现金调整速度中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面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现金调整速度并不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更多的分析师跟踪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将显著降低企业应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现金调整速度,信息环境对于国有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杨筝  葛晓雯 《财会月刊》2020,(8):98-105
利用我国200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验证董事高管责任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购买董事高管责任险可以显著增加企业创新产出,对创新投入影响微弱且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创新产出与企业市场绩效及财务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购买董事高管责任险会增强企业创新产出与市场绩效敏感性,削弱企业创新产出与财务绩效敏感性,说明董事高管责任险的激励效应可能会助长机会主义行为,其监督效应不足.该结论为董事高管责任险在我国的推行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股票市场的持续开放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但学术界对其实施效果的研究尚未深入。陆港通的分步实施为股票市场开放研究提供了干净的实验环境,文章基于陆港通分步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股票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且这一作用在两权分离度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信息环境较差及融资需求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切入视角,深入分析了感知企业声誉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机制。利用660个有效样本对概念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员工感知企业声誉对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员工反生产行为则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第二,员工感知企业声誉会通过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角色外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创新投入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以及国家创新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投入强度越大,成本粘性越强,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具有高新技术资质的企业中更强,其中在非首次获得高新技术资质的企业最强。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研发投入转化为无形资产比重更低和专利数量更多的企业中,成本粘性显著更强。这一结果表明,企业创新投入对成本粘性的作用机制为加大企业调整成本和管理层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15.
杨萍 《财会通讯》2021,(15):60-64
本文基于2007—2017年城市一级PM2.5及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大气污染对企业营业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大气污染越严重的地区,企业营业收入越大,城市pm2.5每增加1%,当地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加9.46%.说明大气污染会使得死亡凸显效应显现,导致企业做出更多亲社会的行为,减少企业违规,专注于经营,企业营业收入越高.通过分组检验,发现没有违规的企业受到大气污染对企业营业收入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气污染对企业违规的作用仅存在于民营企业,且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更为显著.实证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16.
谭晖 《财务研究》2023,(6):90-99
本文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营杠杆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经营杠杆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拓展性分析表明,经营杠杆通过增加经营现金流、提高净利润促进企业创新;政府补助对经营杠杆与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对经营杠杆与企业创新投入作用不显著;在排除了财务杠杆的影响后,经营杠杆依然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本文结论丰富了经营杠杆经济后果的微观机制研究,也为合理利用经营杠杆和政府补助助力企业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7年到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就持有金融机构股份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以及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持有金融机构股份会提高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而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CDM三阶段创新模型,采用2017年A股上市企业的截面数据,实证检验了A股上市企业的R&D投入、创新产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制造业与非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的不同。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起到的正向作用大于非制造业企业。然而,在企业创新产出中,制造业企业规模的影响却不如非制造业企业。企业创新产出对非制造业企业成长性绩效有显著负作用,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对两种企业的成长性绩效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制造业企业不但要关注政府补助和企业规模,也要注重研发人才的培养。而非制造业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更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成长。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探讨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并购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影响评估看,企业并购能够显著促进创新产出的增加,且对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的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衰退期企业并购创新产出效应最大。从影响机制看,吸收能力效应是并购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机制。不管是对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还是衰退期企业,吸收能力效应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衰退期企业的吸收能力中介效应最大。因此,应鼓励企业借助并购方式走出成长或创新的瓶颈期,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创新追赶。同时,发挥吸收能力在并购创新效应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鼓励企业合理地吸收、整合和应用并购资源,发挥并购的协同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手工收集的政府审计公告数据,以2013—2017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PSM+DID方法检验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内部控制质量和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样本进行分组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显著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在内部控制质量高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企业中,政府审计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