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推动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在金融支付、金融科技、金融产品、金融主体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持续创新,在供给侧丰富了服务内容,在需求侧满足了客户差异化的需要。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对此,金融机构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合理把握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在坚守风险防控底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对金融需求侧的管理主要是依靠金融供给侧条件的约束来实现的,因此,金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一直存在.究其原因,有些问题属金融供给侧的原因,有些系金融需求侧不足造成.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奔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原则,将金融需求管理置身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布局下,紧扣经济双循环目标实现主题,对金融需求管理由被动式转化为主动式管理,对金融需求进行平台化、线上化、综合化管理,着力解决金融需求中的难题,以此来提高有效的金融需求,实现有序的金融需求,保持有度的金融需求,从而推动金融供需双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客户财富管理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规模维度、产品维度对财富管理需求侧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采集客群数据做了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为适应财富管理形势的不断发展,短期需要加强资产配置引导、加强产品平台打造;中长期需要着眼战略转型、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的投研投顾能力,强化金融科技运用、打造真正的数字金融基因,优化客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客户价值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有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畅通市场供需双向循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风控能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服务体系、供给结构、金融科技应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服务模式等方面对服务创新存在的制约因素,指出适应需求端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必须优化产品设计、健全供给服务体系、提升供需匹配度、完善风控机制等,以提高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创新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及互联网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了非常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商业银行只有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研发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努力提升客户体验,才能吸引客户,不断挖掘客户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角度完善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改变过去基于需求侧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提升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转变、产品和服务模式的专业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增加有效的金融产能供给、提高商业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最终完成银行的变革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实体经济开始大量涉足金融领域,已经开始表现出偏离主营业务、片面追求金融利润等明显的过度金融化倾向。为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提出了坚持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加大对企业研发及生产投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企业等防范过度金融化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走上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道路,银行无论大小都将参与到世界竞争的行列。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充分挖掘与引导客户需求,在高效、安全、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客户,并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业务通过不同的自助服务渠道(如:自助银行、CALL CENTER、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得到了广泛拓展。我国在金融自助化服务方面虽然取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客户对金融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农信社仅靠过去单一的信贷手段和简单的支付结算服务已很难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为了不断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农信社应尽快推行客户经理制,这是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基本方向和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之后基于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武威实践,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产生的新需求:对融资总规模的需求将明显扩大,对金融需求趋于多元化,对传统的农村融资提出了新要求.最后提出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产业政策融合、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等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客户金融需求与金融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了解客户金融需求,快速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市场、服务客户,近期,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与客户访谈等方式,对襄樊市辖内的102家公司、机构类客户以及500多名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客户金融需求现状分析客户金融需求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辖内公司、机构、个人客户的抽样调查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要求逐渐向线上化、移动化和智慧化转变,电子银行业务成为获客活客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工商银行滨州分行运用网点阵地营销、外拓批量营销、精准客群营销、部门联动营销、三方合作营销等方法,立足场景建设,借力产品功能优化和客服水平提升等打通线上线下通道,实现双向引流获客,提高客户活跃度和黏性。电子银行业务以客户增长和活跃客户为核心,结合"全面打造第一个人金融银行"的战略部署,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优化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与物理渠道功能互补,延伸服务触角,扩展服务半径,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渠道,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金融体验,为获客和活客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客户对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客户在使用某种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一些不方便、不完善和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会碰到一些难题,由此产生意见而投诉.客户有意见既表明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没有达到客户的期望,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包含着客户仍旧对这家银行具有某种期待,希望其改进产品,改善服务水平.客户意见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意见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发新产品、改进工作、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使客户对银行工作从满意到不满意,再从不满意到满意,促进银行的服务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5.
银行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主体是金融产品和银行服务,由于银行产品模式的趋同性很大,各行服务方式的可模仿性很强,这使得服务体系的优化程度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农行服务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以客户的需求为主导,不断的、可持续性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让农行的服务跟得上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设计出更多的、更便利、更经济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城商行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内在逻辑,在剖析新市民金融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就城商行既有金融产品对新市民的适配性进行了讨论,最后从创新和延伸新市民服务场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效率、完善新市民金融生态等三个角度提出了加快推动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提出了做好场景化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思考及建议。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作为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之一,市场需求旺盛。服务好民营企业,是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助力宁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及对银行服务的意见和抱怨,目前一些商业银行普遍在营业网点摆放“客户意见簿”、“行长信箱”,在客户中设立“银行服务监督员”,不定期召集客户座谈,并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如利用举办大型的金融产品推介会之机开展综合调查,或就企业网上银行等业务开展单项调查。这些都是基础性工作,也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形势之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2015年时,GDP的增长速度还不到7%,这是二十五年来的最低值,而银行连续十个季度,不良贷款率都在上升,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实体经济在转型阶段遭遇了难题,以往的需求侧管理无法使经济发展走出困境。随着"十三五"的到来,中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也就是对资本、土地、劳动力以及创新等实行优化供给,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上来,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商业银行在经济与金融系统中占据关键位置,其在这种背景之下,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同时,也应当承担起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责任,应当进一步完善创业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及时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深入发展绿色金融。  相似文献   

20.
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银行业有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银行业应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有效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差异化金融需求;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夯实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实基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