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性,对经济增长对能源结构转型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异质性作用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全球67个经济体199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增长对能源结构转型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换言之,只有当经济增长跨过一定门槛才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的双重红利,并且这一效应也存在于高收入经济体、低收入经济体和非资源型经济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各经济体政策制定者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以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标:探索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型概率一般特征及转型动力因素。研究方法:基于K-M估计量估计中等收入阶段停留时间和转型概率,采用生存模型探讨中等收入转型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中等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平均停留时间为38年,转型概率呈双峰型分布,即前25年逐年上升,其间的25~40年间下降,40年后提高。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对中等收入转型概率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中等人力资本。一个经济体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阶段转变过程中,技术进步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人力资本和出口结构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此外,1950~1985年间中等收入转型主要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1985~2015年间中等收入转型主要依赖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的专业化。研究创新:首次基于转型概率视角概括中等收入转型一般规律,使用生存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中等收入转型的动力因素,并区分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研究价值:拓展中等收入转型研究视角,延伸生存分析方法适用范围,研究结论对丰富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学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对中等收入国家制定转型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探讨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因。研究方法:在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用48个国家面板数据样本,进行经济减速和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比重过高,外部负债和资本过度跨国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更不利;国民收支内部失衡及其引发的外部失衡,特别是高消费导致内部失衡而引发外贸逆差和外部债务积累,是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研究创新: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高消费引发“中等收入陷阱”的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价值:有利于客观认识国内经济减速,把握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度”,避免追求持续高增长而出现宏观政策失误。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常态的大多数讨论着眼于和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特征的比较.本文通过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的比较,描述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共同特征,以一种展望而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及中国可能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最后通过表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是如何的不同于陷入贫困陷阱的经济体,指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重大改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章雅琛 《企业导报》2014,(13):22-23
从宏观经济来看,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非常不错。过去十年我们的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定,通货膨胀率显著下降。相比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似乎提高了。从人均收入来看,2001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为一千美元,2013年突破七千美元,13年间增长了6倍。然而,以前的成功经验未必能够复制应用于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经济体都完成了人均收入从一千美元到五六千美元的增长,一举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只有十三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最终从五六千美元到跃进1.5万美元,而其他经济体都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里。而中国也将可能掉入中等收入的陷阱之中,这一挑战才刚刚开始。我们能不能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发达国家取决于中国能不能在未来的十年里推进结构性改革。人民币汇率区间的扩大具有重大改革意义,本文通过具体的数据,阐述本次汇率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谨防"中等收入陷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涵义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甜甜圈理论,根据118个国家和地区1992—2010年的相关数据,将绿色增长从质量性发展、数量性扩张的维度进行评价。结论表明:中等收入国家的质量性发展速度最快,高收入国家对数量性扩张的控制最好,但高收入国家过度的数量性扩张最严重,中等收入国家过度的数量性扩张比较严重。随着质量性发展与数量性扩张速度的下降,中国未来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应逐渐下降到一个合理的位置。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中国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后期阶段,应当考虑在向绿色增长方式转变中由提高生态效率转移到抑制数量性扩张上。  相似文献   

8.
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关乎国家竞争能力,关乎民族经济的生存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派、演化经济学派、制度经济学派、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及集群理论等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解释了财政政策干预创新活动的必要性。本文对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宁小玲 《企业研究》2006,(10):51-53
有关制度与技术的经济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发展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中都有研究:研究的角度各异,包括制度以及制度变迁、技术以及技术变迁、制度与技术的关系、制度与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等,研究的方法从静态、均衡到动态、非均衡,从定性规范研究到定量经验研究:研究的背景从发达市场经济环境到计划经济环境,再到转型经济环境。梳理清制度与技术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为研究在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下,如何通过制度条件的完善,激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的发展是存在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并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正如人的生长发育一般,既存在快速长身体的青少年时期,也存在身体不再长高、人生阅历开始积累的中青年时期。国际上追赶型国家往往经历低收入陷阱、工业化快速增长、中等收入陷阱、后工业化发展、高收入陷阱等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从中青年的"外向型"增长时期向中青年"内涵型"增长时期的转变,正经历着从工业化高速增长向后工业化中速增长的过渡阶段,需要渡过"中等收入陷阱"。不论是"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还是"高收入陷阱",都是经济增长、社会运行的系统切换,是质变。  相似文献   

11.
宋长泽 《价值工程》2023,(28):62-64
利用我国2008—2019年的统计数据,以门槛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为方法,分析数字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门槛维度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门槛维度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增长具备显著的正向作用,当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第一门槛值到第二门槛值时,数字经济作用农村经济增长的效果最为显著;从空间溢出角度分析,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增长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小志 《中国就业》2012,(2):16-16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世界各经济体按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可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组。2010年8月数据显示,低收入标准为年人均国民总收入995美元及以下,中等收入为996美元一12195美元,高收入为12196美元及以上。其中,中等收入标准又以3845美元为界划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以此标准划分,全球230多个经济体中只有60多个成为高收入国家,有104个经济体处于中等收入阶段。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研究中国各地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动态分布特征,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创新转化效率、要素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同时采用修正后的三阶段DEA模型和熵权—TOPSIS方法,分别测算2003~2016年中国281个城市创新转化效率和要素禀赋。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对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中国各城市创新转化效率差异较大,在考虑环境变量等因素后,综合技术效率下降。创新转化效率和要素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大部分城市动能转换的动态分布特征是从要素驱动型区域进入结构转换型区域,其中小部分城市最终到达创新驱动型区域。中国东部省份多数城市动能转换类型为创新引领型和创新突破型,大多数创新滞后型城市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受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借鉴日、韩、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我国应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做好准备。一、面临的挑战(一)科技创新投入和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严重制约。201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15.
北景分析 中等收入陷阱。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能否从慢车道切入快车道的决定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产业升级障碍、资本开放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共化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危机……在这个敏感阶段,白领们的内心压力极大,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城市格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区域经济学中,城市首位度是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重要理论,特别是对于大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首位度是较为权威的衡量标准。本文通过引入首位度这一概念,建立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城市首位度在不同阶段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效应,从而确定江西中心城市的最优规模,提出江西应坚持一体化、多核化的城市发展模式,要打破区域壁垒促进省域中心城市合作,并在城市创新能力、城市发展环境方面实现城市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内生增长理论针对当前阶段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科技创新一般通过经济体系内部的知识外溢等四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指出了我国当前一段时期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后,配套的经济转型没有完成,从而使后期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严重乏力;而且由于转轨时期分配制度的失衡,导致近十年来居民收入严重两极分化,堕入拉美化陷阱的风险在日益积累。另一方面,在"低收入"向"中等收入"阶段转化完成后,体制性障碍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空间经济学的日益发展,系统模型方法在国家或区域间经济联动方面的扩展和深化研究正在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开发一个世界连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科学揭示各经济体的运行特征,为定量剖析世界范围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结构变动方面提供一个系统分析框架:一方面在模型的理论框架中,分析了世界CGE模型各个模块的构建思想和对应的主要方程及其特征;另一方面建立了世界连接社会核算矩阵。然后通过动态模拟分析,检验链接模式和国家间经济联系,以及应用于各经济体政策变化的综合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