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纬度测算要素错配程度;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扩展到分配格局领域。研究价值:提出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方法,给出要素错配与收入分配格局两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山东为例,主要从定量方面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检验。为深入剖析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文中还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通过分析找出经济增长中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症结,以便为构建和谐的山东经济社会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对数化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对数化城乡收入比衡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江苏1978-2012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二元经济模型在江苏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2)江苏城乡收入差距并未达到"倒U"型的拐点,还处在左侧;(3)在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但随着差距的拉大,会反方向抑制经济。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1978~2011年的年度人均GDP数据和测算的历年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为参数指标,利用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与人均GDP之间是正相关的,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0.2495,即人均GDP每变动1%,城乡收入基尼系数变动0.2495%。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1978~2011年的年度人均GDP数据和测算的历年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为参数指标,利用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与人均GDP之间是正相关的,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0.2495,即人均GDP每变动1%,城乡收入基尼系数变动0.2495%。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洪荭  蔡萍  陈锐 《财会通讯》2011,(12):74-76,85
本文以深沪2006-2010年京、沪、苏、浙、粤、鲁、鄂、川八省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和经济差距。结果发现:各区域资本配置效率仍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这种差距有望缩小。  相似文献   

7.
选取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利用1990~2009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但随着差距的拉大,会反方向抑制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将人口老龄化引入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区域间以及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缩小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且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老龄化水平已跨过拐点的东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负,但对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不大,而在未跨过拐点的中西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正且缩小了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在将来,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可能会导致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相对占比可以显著降低城乡之间人均工资收入比,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可以有效减小中、西部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东部地区却呈现出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出口)之一。有关研究表明,消费是最为重要的增长因素,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我国城乡居民由于收入差距较大,消费水平与消费倾向都有很大差别,对经济增长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5,(29):54-57
本文首先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表明财政农业的各项支出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出财政农业总支出在短期内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长期来看,效果不明显;而分析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的差距,得出只有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的逆向关系。文章最后提出财政农业支出的重点是发展农业科技和保障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珍 《价值工程》2005,24(6):18-20
运用协整理论,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河北省生产总值的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1978 ̄2003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文凯 《价值工程》2014,(20):17-19
构建1990年至2010年地区经济差距、金融发展不平等和创新不平等三者的基尼系数。以总产出模型作为基础,运用E-G两步法构建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最终得到结论:金融发展不平等是产生地区经济差距显著因素;创新不平等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但是这种影响在短期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缩小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面板协整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发现:经济增长会抑制各地区的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市场化程度提高会加剧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但如果考虑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抑制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经济增长和市场化初期会导致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但只要经济增长和市场化进程持续,最终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会缩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7~2011年中国多个行业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企业管理费用,对工资外收入的统计来源进行研究,以航空运输业和医药制造业为例,对影响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做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垄断因素是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其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达到75%以上;人力资本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很低;外商投资比例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对行业间收入差距有一定贡献,并且对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教育基尼系数量化了我国1996~2004年31个省份的教育获得不平等程度,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我国的教育扩展政策收效显著,它显著地改善了地区间教育获得不平等状况,但两者间的“倒U”关系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上未能得到完全印证;同时,教育不平等将阻碍经济增长,地区间教育不平等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对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有效增长的教育政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本文将劳动分为低技能劳动和人力资本,利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1997—2012年30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在引入要素价格的基础上,借助 Kumbhakar 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后发现:(1)配置效率不高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配置效率表现出物质资本和劳动低配,人力资本高配;(3)报酬结构调整对配置效率改进模拟结果表明改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最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4)发挥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优势,还需进一步扩大教育规模。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27):27-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相应大幅提高,但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本文对我国收入差距和消费需求的现状进行介绍,并从消费率和消费结构两方面,在理论层面上分析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在实证层面上,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本文分别对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基尼系数进行经典计量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北京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出口.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北京市经济增长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出口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与进口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对结论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府技术标准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国家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GB)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估计1979~1996年之间"投入"应用于经济活动的GB目录总量,从而度量GB的"产出",由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给出估计。在一个所谓的协整框架的基础上,发现劳动生产率、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比率以及内生性技术进步GB目录之间构成了一个具有统计显著性的惟一的协整向量。加入技术标准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技术进步因素后,从1979~1996年的"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经由"中性技术进步"逐步转向1990~2006年"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并且技术标准的产出弹性增长较大。这显示技术标准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在所有样本点上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