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我国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和行为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证券市场股价波动性大、市盈率和证券换手率过高,说明投资者具有非理性行为.通过对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象的分析,提出建立投资者教育机制及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思路,以有效治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公司理财——资本结构、投资决策并不像传统金融学所描述的那样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理论回归到人的本性——有限理性,即人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公司管理者一系列投资、融资决策,对公司财富的变化有着必然联系。本文主要通过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比较,用更接近人本性的现实角度解释问题——即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对公司资本结构、管理者的投资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方式之一。文章将行为金融学中关于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内容引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来验证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投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数据,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非理性行为与投资决策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度自信、代表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均对投资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模糊厌恶在内外因素的调节效应下会对投资意愿产生影响,而羊群行为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意愿则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投资者、商业银行、政府监管三个角度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资者非理性假设的行为公司财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通过放松传统理论中的投资者理性假设,行为公司财务着力研究投资者情绪支配下的公司财务行为,肯定了市场时机选择和管理者迎合心理在公司财务决策中的作用,为研究非有效市场中的公司财务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邱美凤 《财会通讯》2021,(14):76-80
文章选用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7年季度数据,分析投资者非理性高涨、非理性低落对企业显性财务迎合、隐性财务迎合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投资者非理性高涨对研发投资存在负影响,对股权投资和盈余管理存在正影响,投资者非理性低落对研发投资和股权投资存在正影响,对盈余管理存在负影响.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代理成本对企业财务行为迎合投资者非理性有促进作用,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代理成本对财务盈余管理迎合投资者情绪不产生调节作用,对研发投资迎合存在逆向调节作用,对股权投资迎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从管理者和投资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对投资决策过程起阻碍作用的行为因素,并就这些因素给投资决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从管理者和投资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对投资决策过程起阻碍作用的行为因素,并就这些因素给投资决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羊群行为的概念 2007年我国股市上证综指突破6124点,但4个月后的2008年第一季度,就下跌到3357点,股票指数的剧烈波动,充分说明了我国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即羊群行为。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在我国股市中,中小投资者所占比例很大,但往往缺乏对个股投资价值的分析和研究,没有自主明晰的投资策略,因此,不得不追随其他投资者行动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在市场上有较强的传导效应,是一种被动盲从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庄小欧 《财会通讯》2010,(5):113-115
随着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使得广大投资者参与投资的热情高涨,广大投资者在通过证券投资分享我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其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非理性。这些非理性投资行为,一方面会给投资者本身带来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隐患。建立投资者教育机制,将有助于逐步消除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缺陷,从根本上维护证券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本文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教育问题展开了研究,以期为投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动因分析——2009年数据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才华  陈暑楠 《价值工程》2010,29(20):19-21
羊群行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一种普遍非理性行为,对我国的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羊群行为对短期股价波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股价的长期稳定。本文首先对羊群行为进行界定,然后旨在通过数据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实证,并分析其主要动因,最后针对其成因提出弱化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late 1980’s,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versu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the potential patterns which may emerge from their trading activities. Miller (1988) and Abraham and Ikenberry (1994) posit that the tendency for negative Monday returns on equity (i.e., the weekend effect) is at least partially explained by the trading behavior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Sias and Starks (1995), on the other hand, present empirical evidence showing a dominant role played by institutional trader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ndividual versus institutional trading as it relates to the weekend effect. We find that the information-processing hypothesis is consistent with observed institutional trading patterns, thus supporting the results of Sias and Starks (1995). In addition, these results are shown to be robust with respect to market type (i.e., auction and dealer markets).  相似文献   

13.
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并介绍国内外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 的成果,最后指出在现阶段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特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投资者关系管理作用于机构股东积极监督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择国阳新能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对其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及其对于机构股东积极监督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价值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国阳新能基于价值创造动机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不仅发挥了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的作用,而且为股东积极监督提供了良好渠道,通过目...  相似文献   

15.
朱雯 《价值工程》2014,(36):247-248
本文主要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中的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理论,分析当今大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根据分析的成果提出如何针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张礼治 《价值工程》2022,41(3):166-168
投资者行为会对公司特质风险产生直接的影响。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组合中不同权重公司的治理差异。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相对权重较高的公司特质风险的上升,即发挥了积极的监督效应。现有关于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大都基于总持股比例,对于投资组合权重的考虑明显缺乏,文章的结论有助于丰富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模型证明大投资者(Blockholders)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对上市公司实施更多的监督,并且大投资者的监督行为能够增加企业价值;但模型也表明机构投资者是否实施监督及其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增量取决于监督的成本和收益。文章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四个基本结论。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积极地监督上市公司,并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政府干预(用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为政府代表)减少了机构投资者监督的收益,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削弱了机构投资者监督的积极性。研究结论表明,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升企业价值;但是政府干预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公司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邵希娟  黄胤强 《价值工程》2006,25(5):116-118
确定股权回报率是进行长期投资决策的关键步骤,但在现实非理性世界中难以直接运用传统财务理论所推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股权回报率。针对FAR与NEER方法,本文首先探讨这两类方法的理论依据并揭示其本质内涵,然后说明:在非理性世界中,如果上市公司管理者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那么就应该基于公司项目的基本风险来确定股权回报率;相反地,如果管理者追求近期股价最大化,那么就应该基于市场投资者的预期来确定股权回报率。  相似文献   

19.
赵鹏举 《价值工程》2009,28(4):149-150
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性是难以用新古典金融理论解释.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证券市场的过度波动性,投资者情绪、潮流会推动资产价格偏离基本价值,形成市场泡沫。立足于投资者行为,引入适应性预期,可以对股票收益的自相关和过度波动特征一个一致和完备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王敬  王颖 《价值工程》2006,25(2):115-119
资产配置在当今证券投资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介绍资产配置“自上而下"的过程,然后综述资产配置的主要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当今机构投资者比较适宜应用的资产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